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互联网行话不妨更通俗
时间: 2021-04-07 08:08:51 | 编辑:肖福燕

许洪鑫

这段时间,关于“链路”“对齐”等互联网“黑话”的讨论很是火热。但是,当我们进一步去了解这些略显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时,就不难发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实:在当今的互联网行业,只要你有能耐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把具象的概念抽象化,用复杂来解释复杂,用抽象来阐明抽象,那么就能被美其名曰为“专业”。

根据《人物》的相关报道,互联网“黑话”的产生,一开始源于钟爱讲故事的互联网公司。随着行业竞争加剧,这种现象就逐渐演变成了“资本掌握在谁手中,谁的话语权就大,就有创造这些新词的权力”。需要警惕的是,这种过度强调表面形式的话语体系,让形式凌驾于内容之上的倾向,是十分危险的。

站在员工的角度来看,当其他员工都“不说人话”,而自己又听不懂这些“黑话”,语言就会成为横亘在人际之间的壁垒。个体如果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学这些“专业词汇”。在职场焦虑与压力普遍存在的背景下,这种形式主义的学习会让他们更加疲惫。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效益永远是最重要的。当员工们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研读互联网“黑话”,他们很难抽出更多的精力为企业创造价值。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这显然事与愿违。

众所周知,互联网强调快速分享。然而,当用户被一堆繁文冗语所围堵,试问,传播效果何在?自以为是地造出一堆高级词汇,拼凑出几段深度表达,以为塑造了行业形象,殊不知构筑起了沟通壁垒,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也一知半解。这对于一个依赖用户的行业而言,实在毫无助益。把晦涩当高级,将复杂当水平,这绝不是互联网企业应该推崇的,更不是一个健康的行业应该有的风气。

(作者系郑州大学学生)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