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理财 > 正文
重庆银行2020年度业绩发布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稳健增长交出高分答卷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4-02 07:26:01 | 编辑:李振兵

重庆银行总行大楼

提供优质服务

打造智慧银行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重庆银行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引领、真抓实干、谋定而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交出了规模、质量、效益稳健增长的高分成绩单。

2021年2月5日,重庆银行成功登陆A股,成为西部地区首家“A+H”股上市城市商业银行,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

以“稳”为基石 创造上佳业绩

一是经营规模稳健增长。坚持科学施策、稳健经营,截至2020年末,集团资产规模达到5616.41亿元,同比增长12.1%,创近3年来新高。“十三五”时期累计增长近80%,年化增长11.9%;存款总额3145.00亿元,同比增长11.9%;贷款总额2832.27亿元,同比增长14.5%。“十三五”时期存款、贷款年化增速分别为9.6%、17.8%。

二是经营效益稳中有进。持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做到差异管控、有保有压。2020年实现集团净利润45.66亿元,同比增长5.7%;净息差2.27%,净息差的稳定表现,主要得益于加强市场研判,积极拓展稳定性强、成本较低的资金来源,创新负债管理方式,持续优化负债结构,有效降低整体负债成本。

三是经营效率稳中向优。坚持开源增收和节支控费双向发力,持续拓展收入来源,精细管控费用支出,投入产出效率不断提升,继续在同业保持领先水平。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30.48亿元,同比增长9.2%;成本收入比20.64%,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处于同业较低水平。

四是资产质量稳定向好。深入推进统一授信体系建设,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全流程、一体化管控,多措并举强化风险监测、管控,资产质量保持在上市银行较好水平。截至2020年末,不良贷款率1.27%,同比持平;关注类贷款占比2.96%,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09.13%,同比提升29.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92%,同比提升0.36个百分点,拨备安全垫增厚,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

五是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在资产端,抢抓国家和区域战略机遇,加大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投放,各项贷款增速高于重庆地区平均增速,其中绿色贷款余额增长60%,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增长18%。在负债端,零售存款增幅达20%以上,占比提升至39%,较低成本负债增幅达13%,总体负债成本降低20BP以上,形成来源稳定、结构多样、成本可控的负债管理体系。在资本端,统筹内源性与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突出资本效率导向,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54%、8.39%。

六是品牌形象持续提升。在英国《银行家》2021年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榜单中位列第206位,排名上升53位,提升速度在全国上榜银行中排名第二。连续5年跻身全球千家银行综合实力前300强。2017年-2020年连续4年获得标准普尔“BBB-/稳定/A-3”投资级评级,在国内城商行中处于领先水平。总行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1名员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以“新”为活水 提供上优服务

重庆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本源,丰富金融产品,拓展业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在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多举措履行新担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重庆银行闻令而动、担当作为,战疫情、战复工、战脱贫,助力“六稳”“六保”。全面落实各项疫情防控、纾困惠企政策,积极认购抗疫国债、疫情防控专项债,用好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投放专项再贷款资金39亿元,位居全市首位。普惠小微贷款、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增速均达17%以上。发行西部地区首单“债券通”小微金融债20亿元,投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46.3亿元、小微企业首次贷款42.8亿元。采取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息费等方式,向实体企业合理让利15.2亿元。办理临时性延期还款130余亿元。高度重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贷款增长32%,扶贫小额信贷余额增长143%,支持大批建档立卡贫困户。突出产业振兴、乡村建设等重点,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涉农贷款余额413亿元,增长31%。

多条线释放新动能。公司银行业务,联动政府部门、园区、商会等,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面对面”摸排企业金融需求,“点对点”定制融资方案,“一对一”提供精准服务。在重庆市首创“优优贷”,发放“3+3”年的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通过专人专审、限时审批、平行作业,进一步加快节奏,实现存量客户24小时内审结,新增客户48小时内审结。小微银行业务,打造3大类别8个系列20余款信贷产品,实现线上和线下优势互补。推动传统产品线上化运行,创新研发“防疫贷”“支小纾困贷”等线下产品。升级“知识价值信用贷”等优势产品,“好企贷”系列产品实现“在线申请、智能秒批、自助放款”。个人银行业务,建立线上产品矩阵,优化消费金融智能平台,“捷e贷”“薪e贷”等产品不断更新,切入消费场景深化金融服务,面向高层次人才的“重庆英才卡”扩面增效。贸易金融业务,探索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促进供应链业务进一步线上化、流程化。金融市场业务,推动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同业存款线上业务,不断优化证券投资产品的结构,各类金融市场业务交易量保持稳步增长,其中全年银行间市场资金交易量同比增长57%。

多渠道发展新模式。发展批量业务,创新“璧山支小纾困贷”“城口增信贷”“德康供应链”等批量业务11个。发展银政合作,面向实体企业,推出最高授信可达5000万元的信用贷款“实体企业信用贷”。发展银担合作,推广“好企助农贷”等产品。发展银保合作,基于“银行+保险+物联网+农户”,推出生猪养殖产业信用贷款产品“猪保贷”,基于生猪产业核心企业,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猪农贷”。发展跨境金融,成为中西部首家直联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银行;成功获取人民币外汇远期、掉期和期权业务资质,成为重庆市首家代客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全牌照的地方法人银行;成为首家直联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中国(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的地方法人银行。

“抓”科技赋能 构筑上好管理

重庆银行坚持以金融科技为引领,把科技元素注入经营管理全流程、全领域。2020年实施重点科技项目104个,完成中间业务、电子渠道等13个重要系统部署。“十三五”时期,累计投产数字化项目300多个。

以场景化为抓手,推动业务发展。拓宽数字信贷业务场景,线上信贷产品“好企贷”系列补链成群,推出“链企政采贷”“好企个体贷”“好企优房贷”“好企助农贷”等子产品。提升获客能力,推广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客户精准画像,捕获融资需求,摸清客户产业链,实现智能化获客和“链”上获客;通过“聚财付”新增二维码收单商户1万余个。实现客户资金精细化管理,研发上线票据池业务管理系统;持续推广现金管理业务平台,紧密切入学校、医院等场景。建成区块链押品应用、生物智能识别平台,运用区块链、大数据手段推动供应链业务转型发展。

以智能化为抓手,提升运营效率。实现数据治理与业务价值联动,推进客户主数据项目建设,打造客户标签画像平台,促进数据共享;开展零售数据整合,实施零售客户数据全量分析。推进运营体系智能化转型,打造“巴狮数智银行”,建设互联网运营平台,优化智能柜员机功能,实现柜面无纸化、推广应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形成一体化精准获客运营体系,依托大数据、智能决策引擎等数字化技术,实现“千人千面”的智能化识别,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服务方案。

以大数据为抓手,升级风控体系。实现信贷业务在线申报、无纸化传输,大幅提高审批效率。运用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工具等,强化需求合理性、用途合规性、还款来源可靠性、风险缓释有效性等信贷基本逻辑,提高审批质量。深入推进贷后管理线上化,优化贷后监测质效。拓展运用“风铃智评”大数据风控系统,在关联授信调查、授信决策、业务营销、反洗钱风险识别等方面,发挥辅助决策作用。获批设立“金融云法庭”,上线赋强公证和在线仲裁系统,提升数字信贷产品风险处置效率。

“谋”战略蓝图 争做上游尖兵

奋进新征程,奋斗“十四五”,重庆银行将持续推进“服务提升、数字转型、特色发展”三项任务,建设“科技赋能、人才赋能、管理赋能”三个体系,奋力建设“坚守本源,特色鲜明,安全稳健,价值卓越”的全国一流上市商业银行,力求为股东、客户、投资者创造“上佳业绩”“上好价值”。

一是要强化战略引领。持续推动资产规模稳健增长、客群规模显著增加、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产品体系更加健全、服务方式更加精准;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集团化协同能力明显增强,各业务板块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特色更加鲜明,动力更加强劲,发展优势进一步显现。

二是要抢抓战略机遇。2020年,重庆银行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完成重点项目储备近1000个,多领域全方位开展战略合作。面向未来,全力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把握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自贸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机遇,积极发展产业金融、贸易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业态,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增创发展新优势。

三是要夯实战略基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融入西部科学城、高科技园区建设,探索适合科技型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提供“融资+融物+融智+融技+投资”综合金融服务,培育科创金融增长点;落实需求侧管理要求,持续扩大基础客群,建优建强零售基础设施,积极稳妥推进消费金融发展,建立零售业务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徐一琪 图片由重庆银行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