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学习类App进校园当有门槛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3-31 07:01:27 | 编辑:李振兵

饶思锐

公安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8月公安机关部署开展为期4个月的“中小学网课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共排查属地教育类App和网课平台4900余款,行政处罚423款,责令整改1058款,下架636款。此前,我市也曾对62个中小学校正在使用的学习类App进行排查,清理并停止使用存在网络游戏链接或付费项目的学习类App,并对58个学习类App进行备案管理。

近年来,各种学习类App如雨后春笋,占据众多家长的手机空间。特别是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居家上课期间,大量学生用上了各种学习类App。如今放学后,学生使用App学习打卡,巩固知识点、完成课后作业,已成为常态。如果这些App能有效服务教育教学,也不失为一桩好事。但在现实中,一些学习类App却“剑走偏锋”。

教育部门曾规定,严禁商业App进入中小学校园,老师不得随意向学生推荐使用任何App,进入校园的App不得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但这一规定却在现实推行中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是由于多数学习类App并非公益性质。其不遗余力地推广,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更大收益。只不过,面对禁令,变现形式变得更加隐蔽。

为了争夺学生市场,各类学习类App绞尽脑汁抱上“官方”大腿,或是与学校进行渠道合作,或是利用老师“个人魅力”推广。结果就是这个老师让使用这个,那个老师让下载那个,学生家长手机里的App越下越多,有的老师还规定每日在线学习时长或作业题量,学生课后负担越来越重。对此,相关部门要警惕学校和老师频频利用自身权力或影响力,充当各类App推销员拓客引流。

面对数量庞杂却良莠不齐的学习类App,既需要公安机关全力开展网课平台和教育类App的安全检查、集中整治违法违规网络平台、动员网民群防群治、依法打击各类涉中小学网课违法犯罪活动;也需要教育部门及学校设立相应准入门槛,为学生守好“网门”。一方面,要严把质量关,按照“凡进必审”的原则严格审查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另一方面,要严把数量关,合理控制单个学生使用学习类App数量和时长,以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

只有立好规矩,明确App的校园准入门槛,明确审核把关人的职责,才能更好规范教育学习类App市场发展,更好净化网络空间,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