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基层治理找准钥匙 才能开好锁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3-31 07:00:51 | 编辑:李振兵

李慧勇

从“破产无人管”到“转型人人管”的华丽蝶变,重庆沙坪坝区以“特钢能人坊”机制创新为抓手,调好“焦距”,找准“穴位”,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摒弃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居民”老套路,走出了一条“治理有效”的新路子,创新了国企改制后企业型单位社区有效治理的“沙区方案”。

基层治理是盘大棋局,不同地区和部门的情况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一招鲜吃遍天”。许多困难和问题,成因往往错综复杂,倘若只看到共性因素,忽视其个性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很可能就会掩盖许多问题,埋下隐患,久治难愈。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锁”的内部结构和性能有透彻的了解,把问题找准,把原因弄透,把措施定好,才能找准“适用的钥匙”,避免“火力过猛”而过犹不及。现实中,基层治理“一刀切”式方法时有所见。如一项活动发生了事故,不管三七二十一,其他活动一律叫停。诸如此类,忽视矛盾特殊性,不考虑基层实际,把“整齐划一”作为干事良方、成事指南,既操之过急,有失偏颇,也违背群众意愿,还有形式主义和“懒政”之嫌。

对基层治理而言,从来都不存在“一刀切”的万能招式,只有“一刀一刀切”的精准施策。要想找准适用的钥匙,就应多角度考量、全方位把握,打破惯性思维,下足绣花功夫。既应问需于民,也应问效于民;既应深入了解群众诉求,也应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受不受益作为检验标准。在把握政策大原则下,因地制宜,比着现实去设计,贴着人心去执行,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多考虑一些,从群众真实需求出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功夫多下在平时,深入一线了解情况,逐一疏通社会治理层面的痛点、堵点与难点,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源头防范转型,让治理更有精准度,让服务更有温度,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找准根源、有的放矢,方能使问题矛盾迎刃而解。精准治理是切开创口的手术刀,也是对症治疗的靶向药;体现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找准钥匙开好锁,需要攻坚克难的治理决心,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治理智慧。聆听群众呼声,读懂群众期待,把触角延伸至“神经末梢”,疏堵结合,齐管共治,徐徐用力,久久为功,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共治共享合力,方能提升问题治理成效,走稳走实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