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三月红樱桃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3-07 08:33:52 | 编辑:肖福燕

贺芒

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上放着一杯豆浆,袅袅热气升腾,散发着甜甜的豆香味。扫了一眼教室,每个女生的课桌上也都有这样一杯豆浆。一个温暖而安宁的春日的早晨,三八妇女节的早晨,一杯暖心的豆浆是班上给女生们准备的节日礼物。

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我也给同学们准备了礼物,一堂别开生面的讨论课:一项资助农村留守女童的慈善项目——“红樱桃计划”的功能及实现路径。为了这堂课,我已经准备了两月有余,带领同学们去渝中区承担这项慈善项目的社区开展深入调研,指导他们查找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今天,同学们就要围绕这项课题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上课铃响了,环视教室,发现今天的主角——王苗苗的座位空着,一杯豆浆自顾自散发着袅袅香气,就跟它缺席的主人一样,孤寂,又有些桀骜不驯。

王苗苗来自安徽农村,喜欢坐在教室角落,沉默寡言,成绩平平,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言,课后也很少和老师同学交谈。坐在教室,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平凡庸常。

我注意到她,是因为有几次课她缺席了,也没有向我请假。问她为什么缺课,她却沉默不语,两只绞在一起的手,红通通的像胡萝卜,上面还有几只老茧。班上其他女孩子的手,哪个不是十指纤纤,鲜嫩如葱管,有些还做了美甲,炫目耀眼,一看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

从那以后,我上课时,总是多给她一些发言机会,下课后,尽可能给她一些学习上的指导。慢慢地我了解到,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到城里打工,母亲体弱多病,家里还有个小弟弟。她要帮母亲干活,要照顾弟弟,自己还要学习,十分艰辛。靠社会捐助,她念完小学、中学。来到大学,她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各方面差距都很大,再加上还要打工挣钱,学习跟不上,就有些自暴自弃了。

这样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正好要准备红樱桃农村留守女童资助项目的研讨,我就让王苗苗来担任组长,负责做计划、提思路,统筹协调。王苗苗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查资料,跑调研,和老师同学深入探讨,越来越自信,和以前的她判若两人。她精心准备,我悉心指导,就期待今天在课堂上,她不再是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样可有可无,而是像经过沙砾磨砺的珍珠,熠熠生辉。

但王苗苗竟然没有露面,满心期待的我,十分失望。

上午的课接近尾声,王苗苗才来,她气喘吁吁,满脸通红,额头渗着汗珠。匆忙中她将前期的研究总结了一遍,还挺精当简要。

课后,不待我发问, 她拿出一件工艺品:“老师,这是送给您的,感谢您对我的指导,祝您节日快乐!”

这是一串红樱桃,由细小的玻璃珠编织而成,饱满圆润,色泽殷红,莹莹流光,做工十分精巧。

原来,我们调研的渝中区华福社区,当天有一个大型编织义卖捐助农村留守女童的活动,就是红樱桃计划的一部分。得知这个消息,王苗苗一大早就赶去帮忙了。社区编织队成员虽然热心公益,但由于大多是退休人员,年龄偏大,精力有限,社交面狭窄,这项活动对他们来说极具挑战性。王苗苗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她帮着编织手工艺品,还使用微信微博平台,把这些工艺品卖出去。这串红樱桃,是王苗苗亲手编织的,她又自掏腰包买下来。她还买了大家编织的手机袋、杯垫、手袋等,生活拮据的她,此时出手却十分大方。

现场的编织义卖还在进行,王苗苗赶回来,是为了参加准备已久的课堂讨论,另外也想多带几个同学去帮忙:“多编织一些手工艺品,多卖一些,或许就能多帮一个跟我经历相似的儿童。”她说。

我带着几个同学,和她一起赶到现场。社区活动中心,桌上堆放着五彩缤纷的珠子和丝线,还有各式各样的图纸,志愿者们围坐在桌旁,热火朝天地编织着手工艺品。她们仔细地将丝线穿过一颗颗珠子,再将它们编成手机袋、杯垫等各种物品,件件玲珑剔透,编织的小动物、鲜花、水果等更是栩栩如生。

一见到王苗苗,编织队的大妈志愿者就围上来,亲热地拉着她:苗苗今天出大力了,让我们的劳动也更有价值!王苗苗顾不上多话,带着同学们,一边忙着编织,一边在微信上宣传、售卖,显出从未有过的自信、干练,浑身散发着别样的美丽光彩。

我也加入到这支队伍,笨手笨脚地编着手工艺品。王苗苗手把手地教我指法,耐心细致。

又一串红樱桃在我们手上诞生了,鲜艳欲滴,果实饱满。这是三月,春风正在拂过原野,莺飞草长,草木含香。爱与关怀,如潇潇春雨,浇灌着花朵与树木,终有一天,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爱的世界,充满勃勃生机。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