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綦江 群众心里事 办到心坎上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3-03 09:07:06 | 编辑:肖福燕

原标题:

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

綦江 群众心里事 办到心坎上

“等到春夏时节雨水增多,万一山洪淹没农田和房屋就麻烦了。”这段时间,綦江区赶水镇石房村的调解员李双波在村民反映的排水沟被损坏现场,来回商量解决方案。

不久前,有村民反映业主挖路将排水沟堵塞,雨水横冲坡下的农田和房屋,村民找到业主沟通,各说各有理,互不相让。李双波了解这一矛盾纠纷后,第一时间带着村民、业主和村干部到现场实地调解,达成了新修排水沟的一致意见。

在基层,一些不显眼的小矛盾,如果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就容易演变成大纠纷。对此,綦江区作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区,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强化多元参与、打造专业队伍等,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

“有事就找李双波”

“她是不是你亲生母亲?是不是抚养你长大的人?”“你说了要赡养就要行动起来,别说一套做一套”……在赶水镇南平村矛盾纠纷调解室里,李双波面对不赡养老人的村民张某,开口就是一连串的质问。

原来,张某在家中3个兄弟中排行老三,由于父亲去世,母亲83岁高龄,赡养老母亲的义务便落到了兄弟三人身上。此前三人商定,每人每年负责母亲的4个月衣食住行,刚好一年之内每人轮流一次。

可去年8月底,应当由张某从二哥处接走母亲时,他却迟迟没有动静,过了不久,张某干脆说不关他的事。无奈之下,大哥只好把老母亲接到家中,并不断和张某协调,却一直未果。

“现在好啦,我们有了专业的调解员。”南平村一名村干部说,村民家务事很琐碎,涉及法律知识时,村干部掌握不多,也就难以成功解决。

李双波了解到,张家三兄弟向来不和,聚在一起时常常拍桌子、撸袖子,但家庭经济条件都还行,不存在无能力赡养老人的问题。李双波见状打出“亲情牌”,不断劝说兄弟要顾念手足之情和母亲的养育之恩,最终初步形成了解决方案。

在赶水镇,“有事就找李双波”已成为村民的共识。“基层社会治理,关键在于打通村社区这‘最后一公里’。”綦江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像李双波一样扎进基层的调解员,让矛盾纠纷化解实现了专职化、专业化,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逐步成为现实。

驻村律师解决了“心病”

2017年开始,永城镇中华村柑橘园老板周某一直拖欠400余户村民共计38万余元的土地流转费。村民多次要账无果,相关单位多次协调无效,甚至有村民准备选择毁坏柑橘园设施的方式维权。

“要想解决顽瘴痼疾,就必须下狠功夫。”为此,綦江区组建了“1+5+N”社会治理现代化队伍,“1”即以村党组织为引领,“5”即整合“民警、律师、巡防队员、网格员、和议员”5种力量,“N”即邀请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在多方力量的协同作用下,驻村律师指导村民拿起法律武器,通过法律援助,周某拖欠的土地流转费全部还清,困扰村民们多年的“心病”终于解决。

“几乎没有出力,更没有花钱,就把拖欠的钱拿到手了。”村民李贵祥高兴地说,自己只提供了相关材料,其余事情全都交给了律师和村干部。

目前,綦江区驻村律师为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32个,代理诉讼案件100余件,调解案件109起,“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在基层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综治中心打出“组合拳”

南州小学位于文龙街道菜坝社区,附近都是老旧小区,停车位紧张,学校周围道路成为不少居民的“停车场”,尤其是上下学高峰期,更是拥堵不堪。

“不仅师生出行存在诸多不便,还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据该校副校长任廷洪回忆,学校曾发生过一次小火灾,由于道路被堵,消防车无法通行,所幸火被及时扑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去年10月,由綦江区综治中心抓统筹,区公安局、区教委、区城管局等相关部门及街道综治中心重落实,社区综治中心强配合,共同推动增设停车位、规范停车秩序、实施错峰放学、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设立违章停车智能抓拍系统等整治措施,彻底根治了南州小学周围的交通难题。

据介绍,綦江通过探索成立正处级事业单位的区综治中心,全面推进镇村综治中心建设,形成“横向整合部门资源,纵向由区级、街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上下衔接”的工作格局,打出了一记基层社会治理的“组合拳”。

綦江区融媒体中心 陈正策 吴长飞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