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南川 逐梦小康步稳 脱贫答卷精彩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1-26 08:45:50 | 编辑:肖福燕

原标题:

“三步走”推动高质量脱贫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南川 逐梦小康步稳 脱贫答卷精彩

金花村蓝莓基地 摄/汪新

技能培训 摄/甘昊旻

电商助力脱贫致富 摄/任前蔚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致富 摄/夏于洪

岁末年初,行走在南川广袤的山乡大地,大树茶走俏、南川鸡旺销,精准脱贫鼓起老百姓的钱袋子,白墙灰瓦、繁花似锦,美丽乡村正迎八方游客......那是全面小康美好图景的一帧帧实现。

时间,来到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历史性时刻,驻足回望“十三五”,这更是一幅波澜壮阔、具有南川特色的脱贫画卷。近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南川区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中心工作、第一民生,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全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脱贫攻坚彻底改变了南川贫困地区的面貌,极大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两个确保”顺利完成: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5万户4.01万人在现行标准下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听脱贫攻坚“足音”,观脱贫攻坚“答卷”,从产业扶贫到人居环境整治,再到旅游扶贫,南川不断书写乡村振兴华丽新章。

产业发展富民,美好生活越走越近

山清水秀空气好,生态优势一直让南川人引以为傲。如何让广大困难群众也能共享这“绿色红利”?多年探索,南川找到了答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同步布局特色产业,让农村宜居又宜业。

“什么是美好生活?我们村现在就是。”南川区金山镇院星村脱贫户郑德友已经尝到了甜头。

眼下,村里所在的重庆濣实农业发展公司产业基地里,中药材白术正茁壮成长,静待采撷。作为金山镇发展产业扶贫的结晶,濣实农业引进优良品种,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村集体发展500余亩,亩产可增收1000元。

“中药材加上李子和养鸡两项收入,每年可实现增收数万元。”郑德友满意得不得了。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不只院星村的白术,还有兴隆镇金花村的蓝莓、头渡镇前星村的金佛山玄参、德隆镇茶树村的南川大树茶……5年来南川以促进群众稳定增收为主要目标,牢牢把握产业扶贫这个“第一要务”,以“一村一品”成功打造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3+1”特色产业体系,推动每个镇街形成了2~3个农业主导产业。目前全区40个市级贫困村已明确草食牲畜、中华蜜蜂等扶贫主导产业73个,其中20个贫困村开展了“一村一品”示范创建,推广“双对接双选择”产业到户机制。

为让产业发展收益共享,南川还进一步多途径建立利益联结。通过资产收益、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房屋联营、务工就业、生产托管、租赁经营、产业补助等联结方式,由扶贫龙头企业、扶贫合作社、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承担的产业扶贫项目全部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目前全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带动超1万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农业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南川扶贫产业项目已转化为优势特色产业,托起“稳稳的幸福”。数据显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连续保持多年增长,2020年底达到1.58万元、较2015年增长201.4%。

环境整治提质,生态宜居落地成画

清晨,伴随着清幽的花香,南川区大观镇中江村保洁员李世群走出家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的主要任务是把村民房屋前遗漏的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三类进行分类处置,然后送到村垃圾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农户、保洁员、村三级分筛处置,农户分类可得积分,这是中江村探索形成的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集中处理法。像中江村一样,南川全区已有184个行政村组建了保洁员队伍,稳定在771人。

脱贫攻坚,改变农村地区“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是关键。自2018年吹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号角以来,南川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实施“五沿带动·全域整治”工程为抓手,掀起了一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乡村美颜。

如今,多年努力结出硕果,“天蓝、水清、景美”的新农村已成为现实。目前,南川千人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的农户覆盖率达到8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5%,并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有偿处置、分类积分管理机制,完善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收运处理体系。

垃圾请出去,绿色引进来。美化与提升齐头并进,改善基础设施也同步提上了日程。自2018年起,通过村庄绿化、危旧房改造、村民小组公路通畅等系列措施,439亩村庄绿化相继完成,49个绿色示范村庄陆续创建,全区农村整体绿化水平大大提升;1400公里村民小组通畅公路建设,9300盏路灯安装,243个村级文体活动场所建成,城乡均衡发展加快步伐……

清洁之风吹遍山乡,便民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美丽乡村统筹谋划你追我赶:金山镇金狮村沿柏枝溪形成传统民居“三合院”“四合院”布局,形态疏朗有致、山水交融;德隆镇茶树村、银杏村依托千年古茶树、古银杏,贴近地域建筑特点和民风民俗习惯优化建筑设计,以乡风乡韵展现乡味乡愁……

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美丽环境正在这片热土上持续扩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脱贫攻坚提了成色,更给乡村振兴铺了底色。

旅游串联破题,乡村振兴活力满满

生态环境的改善,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大量资金、技术、人才向贫困地区集聚,催生了休闲养生、观光创意农业等农村新业态。在南川,一批风情小镇、特色村落更是吸引八方来客,也让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对于这些,恐怕没人比南川区山王坪镇庙坝村村民更有体会。庙坝村地处渝黔交界的峡谷地带,海拔1300多米,过去由于交通闭塞、土地贫瘠,一度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村。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不但路通了产业强了,修缮一新的传统民居与优质的生态环境更成了“吸金石”。一到夏天,庙坝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住满了避暑纳凉的游客,不但收获住宿费,“爆款”土特产成为装进游客汽车后备厢的特色旅游产品。

如何从绿色贫困走向生态富裕,一直是我国广大农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

南川给出的答案是发展乡村旅游。脱贫攻坚以来,该区围绕解决“生态变不了钱”“农民致不了富”等关键问题,坚持生态宜居与产业富民相结合,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突破,让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生态优良与生活富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5年来,通过规划实施特色种养休闲农业项目,打造“十二金钗”大观园等全市乡村旅游示范点,塑造避暑纳凉型、生态休闲型、花果观赏型、农家田园型等特色休闲旅游模式,全区已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生态绿色产业链,构建起了“以田园观光为主线、养生休闲为基础、乡村旅游为核心、民俗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格局。

贫困地区更借生态优势实现蝶变。目前40个贫困村里,将乡村旅游作为扶贫主导产业的就有23个,已培育乡村旅游经营主体549户,直接带动6752名贫困人口增收。

“在外打拼十几年,还是回家好挣钱!”如今,南川不少群众迎来了坐在家门口把钱挣的好日子。2015年以来,南川乡村旅游累计接待6422万人次,乡村旅游实现总收入147.6亿元,带动全区20个乡镇(街道)134个村(包括13个贫困村)共计27598余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据南川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南川区将积极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走好脱贫摘帽“最后一公里”,走实全面小康“最近一公里”,走稳乡村振兴“最先一公里”,把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好经验好办法延续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数说脱贫成效>>>

“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提升

出台“五条增收措施”,累计统筹奖补资金3000万元,促进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1500余户次,2020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达到1.7万元。

全面排查和落实区内区外就读建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6万人次、2.14亿元,发放生源地贷款1.9万笔、1.42亿元,有效防止因义务教育保障未到位出现致贫返贫情况。

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贫困患者住院自付比例9.93%。

自筹资金1.3亿元,推行“七个一批”农村危旧房改造办法,累计完成农村C级、D级危房改造4154户,拆除危房6258户,全面确保“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

全覆盖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排查整改和供水工程管护,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达到饮水安全标准。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补齐40个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建成“四好农村路”2200公里、农村饮水工程5586处,新建及改造高低压输电线路255.7公里,新铺设天然气管道92.4公里,为贫困地区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出行难、饮水难等现实问题,精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龙搏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