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石柱 塑造全域康养经济新优势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1-25 08:49:17 | 编辑:肖福燕

原标题:

石柱 塑造全域康养经济新优势

G50重庆高速冷水服务区生态旅游自驾营地

市民采摘新鲜草莓

西沱古镇丽影

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贯穿石柱整个“十三五”征程: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成功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1.05亿元,大康养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194元、15456元......

不负嘱托,感恩奋进。迈入“十四五”,锚定“全国生态康养胜地”目标的石柱,正以打好全国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及加工品供给地、全国康养旅游消费目的地两张牌为抓手,深入落实“5+1”目标定位,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域“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展现担当、作出贡献。

紧扣绿色生态 康养经济发展呈现新优势

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我市首届全国大众单板滑雪挑战赛在石柱冷水国际滑雪场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和滑雪爱好者在此齐聚,一场精彩的冰雪赛事就此拉开新年的帷幕。

而与此仅隔一座山,几十公里外的西沱古镇景区也传来喜讯,该景区入选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边是北国风情的自然美境,一边是古韵绵延的人文古镇,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康养石柱”的建设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过去的五年,石柱先后荣膺“中国康养美食之乡”、“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全国康养60强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等称号。康养,已成为石柱“十三五”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近年来,石柱县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聚力“风情土家·康养石柱”价值定位,以“生态康养”为统领,大力发展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工业、康养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康养产业,不断健全观养、疗养、食养、文养、动养、住养和康养制造“6+1”产业体系,把康养产业培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力构建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以绿色生态为依托,做优做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在“食养”方面,石柱深入推进以生态中药材、绿色果蔬种植和生猪、中蜂养殖为重点的“4个30万”工程。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品牌包装、市场营销一体化产业链,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基地,着力打造全国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及加工品供给地。

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做精做靓康养休闲旅游业。文体旅融合发展作为打造“康养石柱”的“文养、动养、观养”的重要内容,石柱充分发挥旅游与康养资源富集优势,推进旅游与康养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土家族文化、土司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夯实“文养”基础;重点打造三大运动康养赛事品牌,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和水上运动,抓住“动养”核心;突出山、水、林、田、湖等自然风光,围绕春、夏、秋、冬四季全时,优化“观养”体验。

此外,该县还着力夯实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基本公共服务,重点发展保健养生、高端养老、健康管理,打造养生文旅地产、养老康复地产、康养小镇、康养民宿和康养民居,在“疗养”和“住养”方面,推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实施五大行动 生态文明建设带来高颜值

1月7日清晨,伴着还未化透的积雪,沿溪镇党委书记王明生从沿溪镇码头开始,沿着河道开启了巡河工作。作为沿溪河河长,他每个月至少在这条河道上走上数十公里,检查是否有污水直排、拦河养鱼、占道违建……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

与此同时,长江江面上的自动水质监测站每4小时进行一次水质检测,提供动态指标,并将结果传回“智慧河长”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只需切换窗口,即可在大屏幕上查看实时数据,了解巡河进展以及河面情况。

推进“河长制”,建立“智慧河长”,实施全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是石柱以“碧水保卫战”为抓手,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时期,该县落实“双总河长”、流域长5名、各级河(库)长596名,开展巡河(库)7.12万次,河库保洁员365人,推进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752个。

“生态环保是衡量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石柱塑造全域康养经济新优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才有底气、有信心、有把握。”石柱县委主要领导表示,近年来,全县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实施“蓝天保卫战”,深度治理机动车、船舶、扬尘、餐饮油烟等污染,创建或巩固扬尘示范工地25个、扬尘示范道路25条,完成全县13家采石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实施“碧水保卫战”,实现辖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建乡镇二三级管网656公里,37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实施“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施“绿地行动”,做好生态修复管控和生态红线管控,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1146.42平方公里,并保持县域湿地面积不低于5059.6公顷;实施“宁静行动”,严控城区噪音污染,严查夜间违法作业行为,严格管控企业噪音排放,“十三五”时期,整治噪声污染问题1151个,创建或巩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5个。

聚焦城市提升 城乡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

看新沙发、选新的餐桌和椅子、考虑是否新贴墙纸……连日来,家住县农委家属院的何大爷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小区破旧,将就住着也就过了,现在政府帮我们把小区翻新了,公共设施也改善了。自己换点新家具,就当换个新房子过新年。”何大爷介绍,由于建成时间较早,小区内公共设施陈旧老化、缺失,道路坑洼、杂草丛生,现在这件居民“心事”终于得到了解决。

去年以来,新装电梯、粉刷外墙、改造楼道门窗、增设楼道声控灯等一系列改造工程让小区焕然一新。在该县,与县农委家属院一同实现焕新的老旧小区共计9个,涉及住户814户、房屋42栋建筑面积9.55万平方米。

老旧小区改造,仅仅是石柱开展城市提升行动,改善市民居住品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石柱加快推进城市提升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持续巩固文明、卫生、园林、生态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聚焦城市发展,以交通建设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逐步健全综合交通体系、稳步推进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沿江高速、石黔高速马武至黔江段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完工,基本形成“四高一铁”对外交通体系和“一环七射八联线”域内骨架公路网;全县干线公路对乡镇、重要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的覆盖率达100%,建成农村公路2620公里,已实现乡镇(街道)、行政村、撤并村、有人居住村民小组通达通畅率4个100%,内联外畅更加便捷。

紧扣民生福祉,以住房保障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按照“依法操作、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稳步推进棚改和征拆工作,启动征地拆迁项目36个,完成14个棚改项目,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多管齐下保障农房安全,150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鉴定实现全覆盖,房屋等级标识标牌制度全面落实,全县农村危房全面实现动态清零;村庄亮化美丽庭院创建,农村人居环境全面优化,8个国家级和2个市级示范点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全面完成。

此外,该县突出城市精细化管理,通过纵深推进城市“三管”、“马路办公”、城市综合管理控制平台、美化绿化建设县城“坡坎崖”、垃圾分类等一系列措施,让城市秩序更规范;推进文物古迹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推广等一系列举措,提升城市品质。

链接>>>

“十四五”看点——

“十四五”时期,石柱将以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为具体抓手,打好“全国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及加工品供给地、全国康养旅游消费目的地”两张牌,加快建设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以康养经济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到2025年,以康养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康养消费品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及加工品供给地、全国康养旅游消费目的地、成渝经济圈康养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长足进步。到2025年,全国山地康养公共服务中心、武陵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创新取得新成效。到2025年,成功创建创新型县,渝东鄂西新兴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2%,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两群”绿色协同发展示范区初步建成,三峡新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文化强县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社会治理达到更高水平。到2025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市里下达的指标内,平安石柱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赵童 刘玉珮 黄伟 本版图由石柱县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