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梁平 “全域治水·湿地润城”推动现代田园城市建设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1-25 08:43:58 | 编辑:肖福燕

原标题:

梁平 “全域治水·湿地润城”推动现代田园城市建设

梁平区着力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美丽幸福梁平”,构建以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的城市湿地连绵体 摄/吴梦雄

“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龙溪河梁平段  摄/肖华

梁平区安胜镇600余亩有机稻正在进行收割  摄/刘辉

龙溪河流域场镇雨污分流工程施工现场  摄/熊伟

实施技改后的梁平区生活污水处理厂  摄/肖华

梁平区礼让镇川西渔村水产养殖尾水集中治理示范片  摄/刘辉

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梦溪湉园乡村小微湿地

梁平,“一山两水七分田”,全区共有6条主要河流、78座湖库星罗棋布、80万亩稻田湿地,旖旎的田园风光、丰富的湿地资源,是靓丽的生态眼、最浓的乡愁源,让梁平拥有现代田园城市风貌,成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党的十九大以来,梁平区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推动“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突出城镇污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湿地生态保护治理“三个示范”,将水污染综合治理与文化传承、生态提升、人居环境优化相结合,建设“蓝绿交织、城绿交融、田城相拥、水城相映”现代田园城市,全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现在,“山水田园·美丽梁平”立体名片已享誉巴蜀。梁平成为西南地区唯一入选第二届国际湿地城市中国政府推荐城市名单。

梁平境内龙溪河(梁平段)被评为“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重庆市十大最美河流”,“统筹规划精准治理龙溪河流域水环境”典型经验被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梁平率先探索出一条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为抓手、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目标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治理出“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

梁平境内龙溪河、铜钵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和甘井河6条主要河流迂回于平坝浅丘之间,分别流入垫江、大竹、开江、万州和忠县,呈现出“两山夹一坝”的自然景观。

水是湿地的灵魂。党的十九大以来,梁平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健全三级河长体系,出台9项配套制度;建立“两规范一基金”制度(工业发展规范、畜禽规模养殖管理规范,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建立龙溪河、新盛河流域生态保护激励补偿机制,与四川大竹、开江等毗邻区县签订联动共治协议,打破区域界限,形成治水合力。

梁平有着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称号,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长江北岸一级支流龙溪河发源于梁平,是“山水田园·美丽梁平”的文化根脉、梁平人民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母亲河”。以前,龙溪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龙溪河被确定为国家首批16个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之一后,梁平区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和龙溪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示范项目等,整治河道75.59公里,新建堤防150.26公里,在河道两岸构建滨河植物缓冲带,加快河床水生态环境及周边陆上生态群落恢复平衡。

“强化规划约束力,确保‘治理’与‘发展’共同发力。”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梁平区与国家湿地研究中心和上海勘察设计院合作,谋划编制《重庆市梁平区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规划》《重庆市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方案》等专项规划,构建属地化“1+N”系统治理体系,全方位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8年,梁平区与三峡集团以PPP模式合作推进梁平区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项目(一期),一体化推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该项目主要实施污水处理厂(站)尾水提升、龙溪河流域场镇雨污分流工程、乡村垃圾收集设施完善、重要节点河道整治、龙溪河流域生态修复等工程。

通过一系列举措,龙溪河流域面临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得以解决,流域整体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出境水质由劣V类稳定到III类,水生态系统功能显著恢复增强。

“注重综合施策,注重治理模式创新。”梁平区水利局负责人介绍,在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梁平坚持水陆统筹、河湖联动、标本兼治、建管并举,强化源头控制,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水景观水文化品位提升、智慧管控服务,为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美丽幸福梁平”的良好生态提供支撑,构建形成立体生态新蓝图。

梁平区聚焦龙溪河、新盛河、铜钵河、小沙河等重点河流,全面排查整改存在的问题,按照“截污、分流、处理、自净”思路,实施流域内治水、节水等工程,治水为先、节水为要,探索上游小流域治理模式,标本兼治、全面治理污水,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全面提升流域生态修复功能和水质自我净化能力,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根本遏制污水直排乱排

梁平区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思路,整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供排水管网道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生态治理、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等专项资金约30亿元,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实施污水治理项目,投资15亿元对城区建成区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对合流制排水系统的乡镇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农村50座污水处理站、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统筹实施治理提升项目。投资5亿元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重要水源地生态协同保护修复项目、双桂湖湿地生态保护与治理项目、乡村小微湿地协同建设及保护等项目,实施生态环境改造、滨水植被缓冲带及滨水绿道建设、污水处理厂尾水提升湿地以及临河临湖湿地建设。

梁平区的金带、袁驿、新盛等乡镇(街道)建立了一批污水处理尾水提升小微湿地并投入使用,通过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由排水口先引入梯级塘,进入湿地系统。通过梯级塘—生物沟—跌水等湿地系统和水生植物净化提质后再排放入河水中, 进一步保障入河水质。

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全面实施场镇雨污分流工程、提质增效水污染治理设施,梁平区在建制乡镇和200人以上大型聚居点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场镇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场镇生活污水、农村院落生活污水、水产养殖尾水等经收集处理后,接入小微湿地实现自然消纳,最后再排入河道,实现高质量截污治污。

此外,梁平区还建立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过程监管,对所有污染物实行排放许可;强化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空间开发管控;全面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严格行政执法,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加大环境刑事侦查力度,加强环境资源审判,严厉打击生态环境犯罪行为,深入开展生态法治宣传,增强群众环保法治意识。

截至目前,全区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整改或技改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建成镇村生活污水处理厂(站)86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1座,城区、场镇、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3%、85%、80%以上,生活污水直排乱排散排问题得到根本遏制。

建成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

梁平水稻种植面积近50万亩。党的十九大以来,梁平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用有机肥逐步替代化肥,通过太阳能杀虫灯、黄色粘虫板等物理诱杀方法减少农药使用。去年,梁平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较上年减少1.46%和1.5%。

“化肥、农药减少了,农产品品质和价格上去了。”梁平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李平凡在梁平区安胜镇种植了600余亩有机稻,他不用化肥、农药,建了7亩蛙池养稻蛙捕虫,种植300亩紫云英做绿肥,“降低了因使用化肥、农药带来的面源污染,每斤有机大米却卖到了12元。”

农业面源污染,既关系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又关系到水环境安全。梁平区强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围绕水稻、玉米、油菜、梁平柚优势特色作物开展配方验证试验4个,更新调整并发布施肥配方卡、技术宣传单;强化农企合作,遴选5家企业完善配方落地机制;规范示范片建设管理,实施有机肥示范推广试点20000亩,并完成示范片内大区对比等减量效果评价试验。

目前,梁平全区范围内共建立100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试点区内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率达100%,农民满意度达85%以上。

在仁贤街道、礼让镇、明达镇等镇街,梁平区因地制宜开展养殖尾水集中和分散治理。目前,已开工建设分散治理点20个,建立集中治理示范片1个。位于礼让镇川西渔村集中治理示范片,建设有沉淀池7亩、生态沟渠700余米,可切实解决约500亩池塘养殖尾水直排问题。据悉,一期项目已推广鱼菜(稻、卉)共生面积1900余亩、建成生态拦截沟700余米,切实解决约2500亩池塘养殖尾水直排问题。二期项目已全面开工,项目完工后,将解决3000余亩集中连片池塘的养殖尾水直排问题。

“坚决打好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攻坚战。”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积极筹措资金,切实推进整改工作,已安排地方专项债券、农村综合改革等资金3000万元,专项用于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责任镇街成立工作专班,挂图作战、打表推进,加快项目建设。”

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上,截至目前,梁平按时保质完成了2020年度414个建设任务,其中包括2.3万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配套设施工程整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2%,规模养殖场、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均达到100%。

目前,梁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顺利通过市级第三方评估,全区新改造农村户厕2764户,新建农村公厕9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巩固治理成果106个,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市级示范村9个。以治污、保洁、改厕、美化为重点,梁平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

建设中国首个城市湿地连绵体

去年2月,第二届国际湿地城市中国推荐城市名单出炉。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代表,梁平区成为入选的中国7个城市之一。

梁平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湿地与城市协同共生的湿地之城。除了河流、水库、湖泊,全区还有80万亩稻田湿地。据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梁平有2个湿地类7个湿地型1.98万公顷湿地资源,湿地率10.45%。

党的十九大以来,梁平区打造以自然湿地为主体、以人工湿地为补充,统筹山、水、湿地环境综合保护和利用,充分利用城区“一湖三库四水”优质水生态资源,大力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将溪流湿地、立体山坪塘与双桂湖湿地、城区若干河流、道路带状小微湿地进行生态连接,织就城市湿地有机网络,着力打造全域湿地生态群,绘就“山水林田湖草,梁平生命共同体”的湿地画卷。

梁平区在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湖岸带恢复、外来物种治理等18项保护修复工程,营建了“沟—渠—田—塘—湖”湿地生命共同体,湿地保护面积扩大到349.97公顷,阔别重庆39年的灰雁再次栖息双桂湖,植物种类增加到623种、动物种类增加到207种(其中鸟类150种)。

现在,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梁山草甸工程完工并对外开放。这里新打造的草坪、小微湿地、湿地塘,修建湿地栈道、休闲场地、林中步道等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成员单位、“三峡风景眼、重庆生态湖”,向国际重要湿地迈进。

与此同时,梁平区将乡村小微湿地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入,利用浅丘地带中的沟、塘、渠、堰、井、泉、溪、田等优越湿地资源基础禀赋,探索形成“小微湿地+环境治理、生态保育、民宿康养、休闲旅游、有机产业”等模式,再现乡音乡愁,成功打造安胜碗米林团小微湿地、唐家坡田园湿地等,营造以自然湿地为主体、以人工湿地为补充的湿地生态群落。

“猎神村乡村小微湿地项目获得全国景观领域最高荣誉‘艾景奖’。”在明月山·百里竹海深处的猎神村,梁平创新“小微湿地+民宿和生态产业”的建设模式,利用沟谷稻田,种植莼菜、慈姑、菱角、空心菜、水芹菜等10多种水生经济作物,恢复其山地立体小微湿地景观。如今小微湿地成为乡村振兴的美丽风景。

围绕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目标,梁平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建起“推窗见湿、处处见湿”的生态格局。截至目前,梁平已建成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市级风景名胜区1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6个和众多的湿地保护小区,湿地保护率达到52%。

现在,梁平区成立长江上游乡村湿地保护研究中心、长江三峡自然学校,正构建以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的城市湿地连绵体,围绕湿地生态修复、湿地科研、湿地生态监测、湿地宣教等保护修复项目,全力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王琳琳 张常伟 图片除署名外由梁平区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