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北碚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1-24 09:17:34 | 编辑:肖福燕

①蔡家岗街道碚都佳园社区共享客厅

②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

③静观镇素心村院坝议事会

④北碚区物业纠纷诉调对接中心

⑤龙凤桥街道龙凤社区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双中心”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北碚区基层社会治理经历了大战大考。

面对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北碚区委的统一指挥下,区内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1200余名“北碚楼院哨兵”志愿者在内的各方力量充实到防控第一线,织密疫情防控网,为全区实现“零确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这一成绩印证了北碚区党建引领集聚各方力量、创新引领破解治理难题、群防自治走进百姓家门的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探索是成功有效的。”北碚区委政法委负责人说。

党建引领集聚各方力量

随着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渐显,缙云山景区作为北碚区靓丽的旅游名片备受游客青睐,节假日更是迎来旅游高峰。但随着游客数量增多,“三乱”(即乱停车、乱摆摊、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问题凸显。

结合缙云山综合整治工作实际,北碚区委、区政府高位统筹谋划,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宣传功能,引导群众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同时建立“6+1”联合执法机制,抽调澄江镇和区文化旅游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公安分局(交巡警)、区市场监管局、缙云山管理局、市交通行政执法北碚大队工作人员,按照定线、定人、定时“三定”原则,多部门联合执法,通过维护交通秩序、整治游摊散贩等措施,有效维护缙云山旅游秩序,树立了缙云山景区的良好形象。

北碚区蔡家岗街道碚都佳园是一个公租房小区,小区内的2.6万多名居民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社会治理的难度极大。

该小区建立起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任书记,辖区内的房管、物管、派出所、医院、学校等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任副书记的社区党委,统筹这一公租房小区的治理。

党建引领实现了共建,整合起了党建、自治、专业、社会4支力量,形成“四力共治”,在小区内打造居民“共享客厅”,将服务平台下沉到了楼栋和居民家中。

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进来,这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因此,以党建为统揽,一直是北碚区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不变的旋律。

党建引领,可以说是把各方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集聚到了基层社会治理中,把治理延伸到了各个角落。

物业纠纷是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一大矛盾。区法院接到的物业合同纠纷案件年年成倍上升,已从2017年的1200多件上升到2020年的2800多件。针对这一社会突出矛盾,北碚区通过党建引领,把区法院、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司法局等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建立起物业纠纷诉调对接中心,使物业纠纷有了专门的调解机构。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共调解成功案件215件,经司法确认189件。

据介绍,党建引领下,北碚区先后整合各方力量,搭建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平台、婚姻矛盾纠纷驻法院调解室、重大矛盾纠纷驻法院调解室、律师调解工作室,歇马街道、北温泉街道诉调对接平台等,直接参与到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中。

党建引领,还整合建立起社会治理的队伍。

在党建引领下,北碚区依托区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协调联动区域内的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引导数万名高校志愿者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同时,统筹社会力量组建起一支由150人组成的“北碚山城雪豹应急救援青年突击队”。活跃在基层单位、村(社区)的党员、群众等志愿者队伍已经遍布北碚城乡。

除志愿者队伍外,北碚区还在社区统筹建起三支群防自治队伍:一是专兼职网格员队伍。配备3131名专兼职网格员,立足村社区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二是“北碚楼院哨兵”队伍。疫情期间火线组建的“北碚楼院哨兵”志愿者已发展扩充到2160名,转变为全域、全方位的平安建设志愿服务。三是社区专职治安巡逻队。立足区情组建一支400余人的群防群治队伍,加强背街小巷等治安薄弱部位和夜晚等治安薄弱时段巡逻防控。

党建引领,把各方面力量统筹到基层社会治理中,为基层社会治理落地落细、治理到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引领破解治理难题

“基层社会治理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工作统筹难、理念创新难、社会参与难、效果落地难等诸多难题。”北碚区委政法委负责人说,因而破解这几大难题才能真正使社会治理落地落细。

这几大难题如何破?该负责人说,创新引领。

近年来,北碚区坚持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寻找出破解难题的方法和路径,并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北碚区水土街道和润家园社区办公室,挂着一块“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的牌子。这一中心在区委政法委和区公安分局的统一指导下,将“科技智慧”融入了社区治理中,在社区里建起人脸识别、车辆进出管理等工作平台,运用科技使社区管理与服务实现了“面对面”;将“制度智慧”融入党建引领,把社区治理的任务落到区域内的各类法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上;将“社会智慧”融入到社区居民中,以“三治五好”(法治、德治、自治,时代好、素质好、服务好、关系好、生活好)作为社区文化主题,让人人都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规范和杜绝了高层建筑的阳光棚,从而消除了易燃易爆的消防安全隐患。

把综治工作与网格化服务管理融为一体,在社区建立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双中心”,统筹社区治理。这是北碚区经过实践证明,能够把社会治理落地落细、治理到家的一大创新。

目前,北碚区已在全区81个社区,建立起这样的“双中心”,使基层社会治理做到了“五个融合”——

一是综治工作与网格化服务管理做到了有机融合,把前线指挥部建在了社区居民家门口,让群众反映诉求更便捷。在“双中心”里,配备了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公共视频监控室、心理咨询室等,并建立清单管理、分级办理、汇总考核等机制。

二是专职与兼职融合,让能干的人干熟悉的事。“双中心”除在每个社区配备1-2名专职网格员外,还在社区居民中建立起兼职网格员队伍。同时,选派社区党员干部担任网格联系员,选取居民小组长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社区群众兼任网格管理员,聘请楼栋长兼任网格信息员,分配社区民警、法律工作者、城管执法队员等职能部门人员下沉到网格,兼任网格服务员。

三是传统与现代融合,以综合方法解决现实难题。“双中心”除使用传统的院坝会、上门走访等方法开展工作外,还通过在社区建立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居民报案APP、视频监控系统等,进行综合治理。

四是法治与德治融合,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双中心”通过法治宣传、示范引领,以及打造北碚区缙云法治文化公园,创建“无邪教村社区”、“和”文化、“家”文化等,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提升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

五是政府引导与社会协同融合,聚社会力量引领社会风尚。通过购买服务,共培育、孵化、引进社会组织389个,借助西南大学心理学研究的学术优势,各个社区都与西南大学共建心理咨询室,解决社会心理疏导问题。

通过国家级、市级的文明、法治、生态环保等创建引领,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理念难以创新的难题。北碚区委政法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碚区将全国文明城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禁毒示范区、市级和国家级法治政府、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

在破解社会参与难这一难题中,北碚区通过“项目制”创新,使每个镇街、大部分区级部门每年都有一个以上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如积极探索了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有效解决网络订餐安全全链条监管难题;创新开发“出行帮”APP,极大缓解群众出行拥堵等民生问题。通过这些项目,把所有力量都集聚到社会治理中来,让党员干部、城乡居民都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

群防自治走进百姓家门

“社会治理能否落地落细,关键看治理和服务能否进入社区居民的家门。”龙凤桥街道龙凤社区党委书记王璐感叹道。

北碚区龙凤桥街道龙凤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社区属改制国有企业的家属住宅小区,散居楼院多,技防物防设施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陈旧破损,环境卫生差,外来流动人口多,社会治安较差。前两年,这里因盗窃案等多发,被列为社会治安B级重点挂牌整治地区。

“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双中心’的建设,使社会治理进了社区居民的家。”王璐说,目前社区已从一个挂牌整治的社区变成了一个治安良好、社会和谐的社区。

王璐介绍,治理进家主要是从三方面把综治工作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延伸进社区居民的家门。

一是服务进家门。

“网格员和社区志愿者把服务送上我家后,我再也不感到孤独了。”龙凤社区龙凤二村105号的空巢老人张素嫒对此感受很深。

社区建有一家便民生鲜超市,不仅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还为像张素嫒这样的空巢老人、残疾人等配送上门;社区的志愿者还定期上门为空巢老人做清洁。兰小方是负责张素嫒家这幢楼的网格员,她经常到张婆婆家拉家常,让张素嫒有了女儿就在身边的感觉。

二是治理进家门。

在龙凤社区的“双中心”里有一块数据屏,只要点开,整个社区里的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对象等重点人群的情况以及需要治理的问题就一目了然。只要发现问题的苗头,网格员和社区干部就及时到居民家中进行处理。

三是和谐进家门。

前不久,龙凤二村80号楼上的一户居民家中漏水,水浸到楼下居民家中,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对此,这楼上楼下的两户居民吵闹起来,互不退让。

知道这一情况后,网格员张卫东及时上门,把两户居民召集到一起,协调解决。经过网格员的协调,最后由楼上住户负责把漏水的地方修补好,并赔偿楼下住户一定的损失后,双方和好如初。

前不久,社区里一位有精神障碍的居民因家庭矛盾酗酒,很有可能出现暴力行为。这个问题被“北碚楼院哨兵”发现后,及时向社区作了报告。于是,社区组织网格员、社区心理咨询室的心理医生等上门,对这位有精神障碍的居民进行心理疏导,并加强防护。目前,这位居民情绪已稳定下来。

“这段时间疫情紧张,大家要做到不聚集,少外出,勤洗手哈……”每天,家住安颐园小区的“北碚楼院哨兵”王吉实就拿着一只小喇叭在小区里反复向居民宣传。而他所做的这些工作都是尽义务,没有任何报酬。

在龙凤社区,除社区内有2名专职网格员外,还有19名兼职网格员、35名“北碚楼院哨兵”,每个楼院都有志愿者参加的守楼护院人员。除专职网格员外,其余的都是社区内的居民自愿参加,没有任何报酬。王璐说,这种由社区居民参与的群防,促使社区居民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实现了真正的自治。

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处在城乡结合部,村内的流动人员复杂,外来人员增多。一度时间,村内的偷盗、吸毒、治安和刑事案件时有发生。

在群防自治中,村里聘请法律顾问对村民开展法律咨询、法治讲座等,强化村民的法治意识;通过建立“双中心”,并在村内的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网络,购买巡逻车,开展常态化巡逻;在村民中开展家规家训、文明创建等活动,建立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情博物馆,搭建起院坝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议事会等平台,让村民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如今,这个村的社会治理收到明显的效果,已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村。

群防自治让北碚区的基层社会治理进了家门,收到了落地落细的效果。

王彩艳 肖亚萍 图片由北碚区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