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江津 合力战贫困 携手奔小康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1-23 07:57:36 | 编辑:李振兵

先锋花椒产业扶贫基地

游客正在贾嗣镇龙山村体验滑翔伞

江津区举办2020年扶贫日消费扶贫专场活动 摄/苏俊杰

贫困户看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

先锋镇麻柳村贫困户子女就近入学

在吴滩镇郎家村农民田间种植能手向贫困户传授种植技能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江津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把好脱贫质量关,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全区15个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大力兴建“四好农村路”,村民小组通达率达100%、通畅率100%;集中供水率达84%,自来水普及率达83.7%;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群众出行难、饮水难、人居环境差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同时,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9412户29654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0.1%下降为零,返贫率为零。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2442元,较2015年翻了一番。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明显改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三感”不断增强。

脱贫出列 面貌一新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绷紧弦,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2020年12月28日,江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一次专题学习会上,区委主要领导强调。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江津15个市级贫困村脱贫出列过去整整5年后,“四个不摘”已彻底融入江津各级领导干部执政理念。防止致贫返贫,成为江津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

江津区西湖镇关胜村有建卡贫困户183户613人。依托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该村种植茶叶550余亩,建成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生态茶园示范基地210亩。

在茶叶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关胜村开创性地在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设置“三股三金”,坚持“量化到人、确权到户”,实行动态管理,大大降低了群众返贫风险。

经济上了“保险”,医疗也有保障。“多亏有医保扶贫,我才治得起大病。”嘉平镇寒坡村贫困户宋能方说。2017年10月,老宋被查出糖尿病。70多岁的他,儿子在外打工收入很低。孙子孙女又在上学,家里根本无钱治病。了解到宋能方家庭困境后,区医保局为他办理了特病证,让他在治病的同时能减免费用。如今,老宋的糖尿病基本得到控制,还能下地干活。截至2020年底,江津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覆盖率均达到100%,建卡贫困户资助参保27927人,资助金额达706.4万元,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一站式”医疗费用实时结算。2017年以来,累计大病医疗救助贫困户95104人次,支出医疗救助金2563.81万元。

目前,江津15个市级贫困村基础建设全面提质扩面,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兴建“四好农村路”,村民小组通达率100%,光纤覆盖率100%,4G网络全覆盖,贫困村集中供水率达84%,所有贫困村通动力电。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9412户29654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0.1%降为零,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2442元,较2015年翻了一番。

产业带动 志智双扶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根本之策,“志智双扶”是产业扶贫的前提。

江津大力宣树典型“扶志”,以榜样力量带动脱贫。全区建立了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案例库。积极采编“脱贫路上的百个故事”“身边的脱贫故事”等微视频,开展“乡土宣讲员”“榜样面对面”等主题宣讲。先后制作主题T型广告牌30余块、墙体喷绘100余幅,发放宣传折页5万余份。

2018年,江津区首个党建促脱贫攻坚教育基地教学点在嘉平镇大垭村成立。该教学点既宣讲脱贫故事“扶志”,又开展致富技能培训“扶智”。目前,已累计开展宣讲和培训30余场次,1000余名干部群众由此受益。

《江津区四屏镇:团购众扶让特色农产品不愁“嫁”》《江津区西湖镇关胜村:种出来卖出去能赚钱铺就“产业+”精准扶贫路》《江津区嘉平镇紫荆村:“1+6”长短结合 走上产业发展致富路》等多个案例,成功入选2019年全市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此外,《江津区支坪镇天堂村建卡贫困户周锡英:丈夫患尿毒症她靠烤酒谋脱贫》案例还入选2019年重庆扶贫故事。

在江津,和四屏镇、关胜村、紫荆村、周锡英一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还有很多。5年来,江津大力发展花椒、水果和畜禽等扶贫产业,不断推动贫困村“一村一品”格局形成,建成产业扶贫基地183个,实现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5791户19524人。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累计获贷5161户次1.265亿元,获贷率61.44%。

有产品,还得有路销。江津通过线下“扶贫赶场”“采果节”“采茶节”“吃新节”等活动,线上带货直播、领导干部推介、网络公益扶贫、志愿者直播等活动,深入推进消费扶贫。认定扶贫产品227个,布点消费扶贫专柜440个,销售农产品4.1亿元,无农产品滞销。

同时,江津紧盯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脱贫,累计实施“雨露计划”“一户一人一技能”等培训,举办各类招聘会61场,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通过“四个一批”方式灵活解决就业,实现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劳动力11826人就业,占2019年外出务工人数的119%,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796个。

兜底保障 坚守底线

脱贫攻坚进入最后阶段,面临的往往是“艰中之艰,难中之难”。“志智双扶”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兜底保障。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社会正常发展。江津创新思路,在第一时间推出对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实行“三色预警”管理。根据贫困户上年度收入和受疫情影响程度,按预期收入4000元以下、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实行红、黄、蓝三色风险预警和防贫干预。19户“红色”低收入风险户第一时间以“清单”形式交付相关镇街和扶贫集团,开展常态化监测和落实针对性帮扶。

疫情期间,江津积极落实综合救助化解影响。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农用生产物资供应七条措施》《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等多个政策文件,深化脱贫攻坚领域有效应对疫情政策措施。

同时,对受洪灾影响的133户贫困户,江津分类落实产业、住房、饮水保障措施。累计将5327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特困)实施政策兜底保障。全区未出现因疫因灾造成致贫返贫。

脱贫兜底,江津坚守“两不愁三保障”底线不退让。

——实行脱贫攻坚问题风险常态排查,发现问题清单交办动态清零。

——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累计投入教育资助约7.8亿元,保障所有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

——构筑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线,贫困群众去年区内住院医疗费用自付比例达9.82%,慢病和重特大疾病门诊医疗费用自付比例达13.61%。

——分期分批完成“四类重点对象”、边缘户等危房改造20330户,所有贫困户实现安居。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66个;巩固提升饮水安全人口72万人;394个集中供水工程水质全部达标。其中,贫困对象受益人口达1.8万人,贫困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4%,建卡贫困户集中供水率达93%,所有贫困人口都能喝上放心水。

5年来,江津积极开展防贫干预,制定《做好建卡贫困户收入分类预警的干预工作方案》和《关于开展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的通知》。区级扶贫集团和相关镇街成立帮扶专班,共同制定就业支持、扩展增收渠道等针对性措施,严防返贫致贫。

同时,扎实开展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农村边缘易致贫户危房改造154户;落实监测对象到公益性岗位就业139人;落实监测对象低保、特困供养政策456人;购买边缘易致贫户防贫商业险632人。

建章立制 全力攻坚

脱贫攻坚,是一场大战。前线指挥、后勤保障、居间协调、监督执行……大量事务纷繁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一套强有力的运转机制为保障。

江津全面落实区县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主体责任,严格按照“三精准三落实三保障”以及“四个不摘”等工作要求,构建完善了行业扶贫联席协调、减贫进度定时调度、攻坚任务常态督查、党委履责专项述职等十余项工作制度。

江津区委主要领导带头遍访所有贫困村,镇街书记、村书记遍访所有贫困对象;38名区级领导挂帅20个区级扶贫集团、包片帮扶;20个驻村工作队、65名驻村干部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6182名区镇村帮扶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深度整合攻坚合力,构建起“党委政府主抓、扶贫部门主管、行业部门主事、镇街村居主体、扶贫干部主扶、监督部门主查”的攻坚责任体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江津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带贫实效。持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2.1亿元。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累计收集在库项目213个。合理合规使用扶贫资金,执行信息公开和公告公示制,加强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等环节的监管,对所有贫困村开展了2015年至2019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此外,江津还聚焦短板弱项,抓好问题整改。全面建立“领导小组统筹、专项小组负责、责任单位落实”的工作机制,举一反三、挂单销号。对在各级巡视和考核中发现的所有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

赵童 唐楸 苏俊杰 图片除署名外由江津区扶贫开发办公室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