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瞄准六有目标 实施六大行动 做亮六大品牌 九龙坡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探索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1-23 07:49:27 | 编辑:李振兵

图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雷锋志愿服务台

图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

居民在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实现就业

西彭镇长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农技志愿者助力春耕

“当代雷锋”郭明义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宣讲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在24小时图书馆服务

六有目标:有根、有魂、有序、有据、有效、有恒。

六大行动:三级联动协同行动、资源平台融合行动、结对帮带示范行动、点面结合建设行动、志愿服务点亮行动、机制体制保障行动。

六大品牌:“五个一百”结对、“1+5+N”点面结合、“五微七进”理论宣讲、“进圈入群”网上群众路线、志愿服务“云平台”、九龙社工。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第二批市级试点区县,九龙坡区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总要求,瞄准“六有目标”、实施“六大行动”、做亮“六大品牌”,通过两年多的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正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有根”

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在九龙坡区西彭镇,95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转业军人诸葛珍老人的“以身作则树家风”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她的家风故事人人爱听。老人的“成名”,正是缘于她参加的一场由西彭镇举办的“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活动。

为丰盈精神、传递力量,九龙坡区倡导各文明实践所(站)扎根脚下土地,将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的精神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具有乡土气息、农耕特质、地域特点的活动。比如,通过组织文化专家帮村民提炼家训,以牌匾形式晒家训,建村史馆展示乡村发展、村规民约、民俗风情、乡贤名人、家风家训、发展成就等,与村民一道,留住乡愁守住根。

“有魂”

以魂聚人 筑牢信念之基

传思想、传政策,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首要任务就是“讲”。

如何构建起高效、畅通的渠道,把党的创新理论传递到广大百姓心坎里?九龙坡区准确把握新时期宣传工作信息化、网络化、便捷化特点,在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上大胆创新,开通“五微七进”理论直通车,300余名来自基层的宣讲队员,通过微党课、微头条、微宣讲、微创作、微访谈等形式,开展宣讲6000余场次,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成为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声音。

同时,为做实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九龙坡建起区、镇街(部门)、村(社区)、网格、楼栋全覆盖的“五级圈群”信息通联体系,建立部门一级圈群183个、镇街一级圈群601个、“网格群”“楼栋群”“业主群”逾1万个,覆盖全区总人口的70.31%,打通宣传教育群众“最后一公里”。

如今,好声音、正能量正在社区里扩散开来。石桥铺街道朝阳路社区居民黄小红说,去年疫情期间,她和大家一样在铺天盖地的“消息”里无所适从时,网格群里实时推送的权威信息解决了大家信息来源不对称的问题,“后来我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把这些权威信息转发给亲戚和朋友。”

“有序”

    “三个一”工程整体协调推进

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列为“一把手”“一根针”“一盘棋”工程,是九龙坡开展各种探索的关键所在。

目前,该区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13个、文明实践站149个,在9个区级部门设立文明实践分中心。这些中心、所、站均由各级党组织书记担任“一把手”,他们“既挂帅又出征”,能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单位、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等多方力量参与,让各部门、各战线、各方面都加入了进来,形成了跨部门合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盘棋”新格局。

同时,整合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九龙坡建起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卫生体育服务、法律服务、关爱帮扶服务、文明创建和全媒体服务等在内的“九大服务平台”。这些平台既发挥已有作用,又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贯通,为市民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有据”

标准引领 机制体制保障行动

坚持标准引领,九龙坡区在全市首创了“地方性规范”——《九龙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规范》,搭建“1+5+N”点面结合的“中心—所—站(点)”三级组织架构。同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队伍建设、嘉许激励、经费保障、监督测评五大机制体制;成立了由区委办公室等24个区级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工作信息,协调活动安排;坚持将活动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纳入工作目标考核,确保文明实践活动富有成效。

如今,九龙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走出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博士生志愿团队、专门为居民解决琐事难事的青年社工、为群众调解纠纷随叫随到的“和事佬”、在良好营商环境下勇担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家……

“有效”

文明实践往深里走、向心里走

华岩镇民安华福社区是九龙坡区第一个公租房社区,4.2万名居民中83%来自区外,60%只有初中以下学历,有一技之长的人少。近年来,华岩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从稳就业入手,通过三级联动协同整合资源,精准对接居民求职、企业用工、社区治理三方需求,以“就业超市”“巧手梦工坊”“创业苗圃”“创业大市场”为载体搭建“就业桥”,铺就“创业路”。

在“就业超市”,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在线上点击“一键呼叫”即可直接交流,线下则定期举办招聘会,目前已有1600多名社区居民通过“就业超市”就业。

九龙坡结合实际,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解决事关民生福祉的热点难点问题联系起来,推动文明实践往深里走、向心里走。百姓有需求,“云上”来点单。为调动辖区15支区级专业志愿服务支队和数十万名志愿者力量,九龙坡区采取“线下+线上”方式,广泛实施“点出你的需求、亮出我的服务”志愿服务“点亮行动”。

线下主要由网格员、基层志愿者通过上门走访等方式,了解群众需求,汇总形成线下“需求菜单”。线上则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落实服务,构建“群众点单、中心(所、站)制单、层层派单”全流程技术支撑体系,以更好对接百姓需求。

“有恒”

绵绵用力、久久用功

九龙坡西彭镇长石村有上百年的生姜种植历史,以前家家户户都种姜,年产量最高时达4000余吨。但2005年的一场“姜瘟病”,让很多姜农放弃了种植,生姜产量一落千丈。

为把“长石生姜”品牌找回来,2019年九龙坡区农业农村委结对长石村文明实践站,派出专业技术员进村开设“田间”课堂,教授种植新技术、指导种植全过程,同时,帮助村里建立专业合作社,逐步恢复生姜种植规模。2020年,长石村生姜亩产近9000斤,年总产量达50吨。为谋销路,文明实践站还搭建了“铝都网姐”带货平台,通过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帮助姜农卖生姜。

新时代文明实践,需要绵绵用力、久久用功。九龙坡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和办法,就可能前热后冷、虎头蛇尾,很难维持深入下去,很难见到实效、取得长效。

为解决这一问题,九龙坡区推出“五个一百”结对示范带动活动,要求一百个机关党组织、一百名党员领导干部、一百家文明单位、一百个社工社团、一百个志愿服务组织与至少一个文明实践站(点)结对,定期帮带示范开展文明实践示范活动,形成了部门联建、村镇共建、社会同建的文明实践大格局,做到了文明实践的“输血”“造血”两手抓,有效破解了文明实践队伍和活动的“运行难”“下沉难”“提升难”等问题。

王静 杨敏 图片由九龙坡区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