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江北 “两高”示范区建设成果丰硕
江北嘴十屏联动灯光秀 摄/司琪
市民在位于江北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渝融通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咨询贷款条件 摄/王雪佼
江北嘴金融核心区 摄/平凡
观音桥商圈的靓丽风景 摄/颜瀚
九街夜色 摄/王雪佼
2020年,江北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迈上1300亿元新台阶,同比增长3.5%,增速走在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前列;实现全口径税收221.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2亿元,总量均位居全市行政区第一;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90亿元,同比增长24%。
这是日前江北区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亮出的2020年经济“成绩单”。
细看“成绩单”不难发现,即使在国内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较大冲击的不利情况下,江北区2020年经济依然实现了正增长,划出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坚强曲线”。
抢抓经济恢复性增长先机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诸多行业“停摆”。如何稳定经济增长,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智慧。
面对这场疫情大考,江北区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我们的首要应对之策,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抢抓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先机。”江北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早在2020年2月上旬,江北区就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指引,优先支持疫情防控急需和居民生活必需物资供应企业的复工复产,引导金融企业、总部企业采取网上办公等方式逐步复工。
同时,推动餐饮、住宿、商业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开门营业,有序放开旅游景区、影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
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难的问题,江北区还建立了企业帮扶工作机制,实行区领导包重点企业和区级机关干部派驻企业服务指导制度。36名区级领导对口联系197家重点企业,150名机关干部作为驻企服务指导员,“一企一策”“一企一组”帮助解决复工复产难题。
得益于这一系列举措,江北区观音桥商圈在全市率先复市复消,全区规上工业企业、金融机构和外资外贸企业复工复产走在全市前列。
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2020年3月20日,以江北区为主会场的重庆市2020年首轮工业投资项目集中开工视频连线活动成功举行。活动中,江北区集中开工10个工业投资项目,总投资66亿元,达产后将实现产值147亿元。
4月3日,江北区再次举行新基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15个重大项目涉及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总投资85.8亿元。
2020年,尽管各行各业前行艰难,但江北区仍然吸引了大量重点项目落地,投资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
这一年,江北区还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全市最大注册资本金企业——京昆高铁西昆公司,以及滴滴出行西区总部、第一太平戴维斯等大商好商项目顺利落地。据统计,2020年1月到10月,江北区共计签订符合市级部门认定标准的正式合作协议19个,涉及投资金额超1700亿元。
“投资、消费和市场信心对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我们除了着力稳投资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稳消费、稳预期。”江北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方面,江北区通过积极发展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采取“礼享江北”政企联动促销活动、中小企业服务节等系列举措,全面落实提振消费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市场回暖和消费回补。2020年全区社零总额预计同比增长3.8%,成为全市唯一一个社零总额连续四个季度实现正增长的区县。
另一方面,江北区及时召开全区企业家座谈会,积极落实市政府“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45条措施”等纾困惠企政策,深化拓展“三送两办一访”行动。如动员区属国企等为市场主体减免租金4757万元,设立1000万元“科研贷”、1300万元“战疫贷”风险补偿金,全年为企业新增减税降费58.1亿元。
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月10日,江北区金融业迎来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在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正式成立。
“作为人民银行总行牵头设立的、全国唯一一家负责金融科技标准化认证的机构,该中心落户江北嘴,将引领一批优质金融科技企业落户我区,为我区打造金融科技行业高地提供帮助,助力全市乃至全国的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江北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江北区坚持传统金融和新金融“两手抓”,2020年共计新引进5家全国性、11家区域性金融和总部机构。同时加快布局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吸引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小米消费金融、渝农商理财公司、全市首家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相继落地。
这些金融机构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江北区金融机构和金融功能的集聚效应,带动全区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24亿元。
工业方面,江北区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效果明显。2020年,全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超过10亿元,同比增长12.2%;生物医药产值同比增幅超过80%,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
服务业方面,过去一年江北区召开了全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了《推动江北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多措并举推动商贸业持续升级。如通过裸眼3D屏提升观音桥商圈商气人气,支持江北嘴国金中心打造国际购物中心,完善以九街、鎏嘉码头为主战场的夜经济……目前,九街日均人流量已超过4万人次。
创新发展方面,江北区深入推进智能江北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2020年全区数字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
数字产业增加值猛增并非偶然。据江北区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0年末,江北区累计有40余家企业进行了数字化装备普及、“上云上平台”等智能化改造,市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项目累计达到24个;保利大数据产业基地入驻企业超过130家,入驻率达到近90%,大数据产业初具规模。
同时,江北区强化大数据智能化运用,加快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推动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引领全市智慧城管建设。截至2020年末,全区已有1193个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网上办事大厅,智慧政务覆盖34个部门、12个街镇。
此外,江北区还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据统计,2020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2家、入库科技企业454家。
江北区2020年经济“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
预计迈上1300亿元新台阶,同比增长3.5%,增速走在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前列。
●全口径税收
实现全口径税收221.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2亿元,总量均位居全市行政区第一。
●进出口总额
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90亿元,同比增长24%。
●社零总额
社零总额预计同比增长3.8%,成为全市唯一一个社零总额连续四个季度实现正增长的区县。
●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产值同比增幅超过80%。
●减税降费
全年为企业新增减税降费58.1亿元。
●数字产业
数字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
●高新科技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2家、入库科技企业454家。
王彩艳 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