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广告创意不能把痛点当乐点
时间: 2021-01-13 08:48:18 | 编辑:肖福燕

 

陈佳茜

近日,全棉时代发布的广告“深夜回家遇黑衣人尾随,你会用什么方法摆脱”引发网友热议。很多网友称广告涉嫌侮辱女性,暗示女生妆前妆后差距大。对此,全棉时代回应称,视频是广告创意,是为了突出商品的清洁功能。随后,全棉时代在微博发了封“致歉表白”,除前8行文字是正常道歉外,后面内容全是“自夸”,再次引发公众不满。

品牌广告“翻车”时有发生。此前,京东金融以“农民工升舱”推销借贷,迪奥二手车将车类比作女性,以物化女性的方式进行宣传。盲目追求热点,往往适得其反,引发大众不满。显然,社会痛点不该成为乐点。全棉时代作为一个女性向的品牌,难道愿意触怒女性吗?广告制作者也许就和其声明一样,把调侃当作“创意”,并且自认很幽默。然而,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用来调侃的。

对公众而言,强调妆容反差并不是最大的问题,社会真正的痛点在于其以“尾随”这种危险且可怕的社会性事件来作为“幽默的来源”。尽管在广告行业中,夸张搞怪的手法相当常见,但恶搞也需要底线。比如之前的“家暴妆”,美妆博主们把惨剧拿来当灵感,在受害者的伤口撒盐,为施暴者助兴。如此行为,不但扭曲了美,还会误导青少年的价值判断。热点追逐可能会获得短暂的流量,但却误导了社会风气。以痛点为乐点,把低俗当幽默,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也是失去底线的泛娱乐化。

广告作为社会文化产品的一部分,也肩负着弘扬正确价值观的责任。全棉时代的这则广告以“美女才会被尾随”的故事,宣扬了“受害者有罪论”的错误观念;京东金融以“农民工借贷升舱”鼓吹了借贷超前消费……这些广告创意推出后,效果适得其反,不仅破坏其品牌形象,更伤害了公众情感。反思这些广告创意,我们不难发现,投机促成歧义,歧义带来争议。作为企业,必须在进行创作之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切不可盲目追求热点,引火烧身,因小失大。

(作者系重庆大学学生)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