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一曲《忆故人》绕“梁”不绝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1-10 08:12:02 | 编辑:肖福燕

原标题:

一曲《忆故人》绕“梁”不绝

徐文峰

“巴山淼,蜀水深,桂花开处系平生,万竹山青青。千重宿雾,百年梦境,觅觅复寻寻。”置身于梁平区,无论是在“西南禅宗祖庭”双桂堂静谧的禅房,还是在博物馆凝练厚重的文化大厅,或在双桂湖湿地公园“参差荇菜”旁,亦或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曲空灵飘渺的《忆故人》绕“梁”不绝。

此地为何对古琴曲《忆故人》情有独钟?追根溯源,皆因一位叫竹禅的僧人。

竹禅,晚清著名的“画坛怪杰”,双桂堂第十代方丈。他的生平事迹被载入《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他是四川梁山县(今重庆市梁平区)仁贤镇人,本姓王。17岁时他到县城北门报国寺出家,住持取“竹焚节存,禅寓其中”之意,为他取名竹禅。

在参禅学佛的同时,竹禅受双桂堂破山方丈书画的影响专心研习书画,偏爱画竹石。后来他出川云游、遍访高人,成为著名画僧,著有《画家三昧》传世。竹禅曾为慈禧画像,受到赏赐。1900年,近76岁的竹禅回到双桂堂,任第十代方丈,半年后病逝。

其实,竹禅还是古琴大家。不过,他的古琴造诣,很多时候被“画坛名家”掩盖。据多种琴谱记载,近代经典古琴名曲《忆故人》均是巴蜀名僧竹禅所创。已故著名古琴家查阜西先生在《黄松涛谈龚子辉与竹禅》中说,《忆故人》一曲传者蜀僧之名,今知为竹禅矣。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祥霆称:“《忆故人》出自清代后期竹禅和尚。”

蜀僧竹禅“携大笔一支”,云游于大江南北,出入于高僧王公间,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古琴,钻研上古琴曲,吟弹出了《忆故人》的?只知道天赋、阅历、心境、禅意成就了竹禅的旷世之音。

竹禅对古琴如痴如醉,曾托汉阳钢铁厂代铸钢琴一盏。“竹禅上人喜抚古琴,其声渊渊,悠扬悦耳,令人万念顿消。”至今,四川峨眉山还珍藏有他的一幅《听琴图》,被视为镇殿之宝。他最善弹的还是《忆故人》和《普庵咒》,《普庵咒》弹奏的是出家意,而《忆故人》倾诉的是人间情。

名声鹊起的竹禅常在鄂、沪、浙一带,传播他“以琴说法,大道无相,闻声而入,衣钵流传”的古琴艺术理念,意即以古琴的自然之音去阐释法的深宏博大,去涤荡人们心灵的污浊,达到“六根慧明,物我两忘,杂念皆无”的理想境界。

《忆故人》又名《空山忆故人》,内容属忆旧感怀、静思知我类型,被视为古琴曲蜀派的典型代表曲目之一,百余年来始终保持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应该说,竹禅先贤对我囯古琴的传承和拓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朋友巴人将《忆故人》与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相比较。他说:“《忆故人》表达的是忆,《霓裳羽衣曲》表达的是盼,但都倾述了希望之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琴声一曲惊飞鸿。由于《忆故人》古琴词年久失传,有近现代文人为竹禅的《忆故人》琴曲补填了琴词。在众多填补词中,重庆市政协文史委熊少华先生的填补词我最是喜爱。

琴声一曲有知音。为了缅怀竹禅,由双桂堂监院释克观及僧众于2009年9月发起成立了“竹禅琴社”。克观、克智大师常在寂静的琴社里煮一盏茶,焚一炷香,深情地弹奏一曲《忆故人》。抚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竹禅琴社也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人慕名前来双桂堂观赏。我的一位文友,千里迢迢从成都赶来双桂堂,他在恬静的寮舍中听听《忆故人》,抄抄经书,看看禅堂飞檐上滴落的雨点,一呆就是两个多月。

近来,梁平区文旅委、民宗委等部门专门编辑了《忆故人》古琴专辑,收录了查阜西、张子谦、黄雪辉等19位著名演奏家吟弹的《忆故人》琴曲,还不时举办《忆故人》演奏沙龙、古琴音乐晚会。如今,在竹禅的家乡,“忆故人”古琴社、竹禅琴馆像花儿一样绽放,梁平的音乐人很多都能完整地弹奏《忆故人》。“携破笔,抱素琴,一瓶一钵且行吟,踪迹若飘萍。挥毫自遣,扣弦独啸,遗响托知音。”幽婉、空灵的《忆故人》穿越时空隧道,在七彩的天空唱响。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