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推动新职业培训 支持灵活就业 重庆多措并举提升求职者就业幸福感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1-05 07:32:37 | 编辑:李振兵

仙桃大数据学院第一期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班 图/仙桃大数据学院

民安华福社区“巧手梦工坊” 图/九龙坡区人力社保局

“巧手梦工坊”珠花头饰手工活制作 图/九龙坡区人力社保局

新职业培训促进求职者高质量就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祝童庆幸自己参加了市人力社保局推动的新职业培训,在培训补贴政策支持下,不花一分钱,接受完培训,祝童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找到了就业的幸福感。”

实战问题答不上

错失良机

大四上期,秋季招聘,祝童参加了一场知名手机厂商的招聘会。在面试时,因为一个技术问题没有回答上来,被企业拒绝了。受挫后,祝童开始拿着简历“海投”,不管喜欢不喜欢都投了,想去的大公司没给机会,收到其它企业的面试通知也不想去。

“当时求职的状态就是,感觉自己什么都能做,也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祝童感到失去了奋斗的方向。

新职业培训

重实战重实践

一次次面试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理论知识与实战的差距。缺乏实践,缺乏系统性的思考,是他靠自学不能弥补的缺憾。他希望能有机会提升自己的实战水平。

一天,班级群中发布了一条信息,仙桃大数据学院举行新职业培训,培训项目是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培训还可以享受补贴。祝童上网查了一些资料,觉得自己专业对口,报名参加了培训。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程序员之父’潘爱民老师也来为我们讲了一堂课,收获特别大。潘老师打开了我的眼界,之前只关心技术、功能怎么实现之类的问题,不关心整个框架和生态。经过学习,提升了兴趣,学习的路线也比较清晰了。”祝童兴奋地说。“培训课程的考核方式除了笔试,还有一个小组的实践项目,这个实践项目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提升,从提出问题到一步步解决,最后再展示自己的成果,都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培训提升信心

找到“就业幸福感”

“非常独特的是,我们在培训时期的行为是有多方面的记录的,不但包括作业的情况,上课的态度、课下讨论、实践成果、甚至回宿舍的研学情况等等都被一一数字化地记录了下来,而这些记录就是是我们最终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我很荣幸地获得了优秀学员一等奖。”祝童幸福地说。

培训结束以后,学院还提供了许多就业习的机会,来培训的同学很多都通过学院找到了心仪的工作。祝童最终通过面试,以教研助理的身份进入了学院。

“我找到了就业的幸福感。”祝童说,很感谢人力社保部门有这么好的政策,我没有花一分钱,在新职业培训中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还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家门口就业 雇员企业都说方便

社区精准搭建“就业桥” 企业省钱员工得实惠

据九龙坡区人力社保局介绍,民安华福社区多渠道就业试点,已经将2200名失业人员送上了就业岗位。这项成功经验已经在九龙坡全区推广,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就业超市”

员工企业都受惠

华岩镇民安华福社区是九龙坡区第一个公租房社区,目前入住居民1.8万户、4.2万人,是全市最大的公租房社区之一。出了名的“四多”社区。

江苏万园物业公司重庆分公司人事经理张娟,在58同城一年花费5000多元,没有招到一个人;到某人力市场招聘,一年花费1800元招聘11次,招到2名员工,干了3个月就离职了。钱花出去,却没效果,让张娟很着急。

正在这时,她遇到了九龙坡区人力社保局与社区一起搭建的“就业超市”,对找工作和招工单位服务都是免费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娟参加了招聘会,不花一分钱就招到了10多名员工,其中4人稳定在职。现在张娟每月都来参加社区招聘会。

张娟感慨地说:“以前通过中介公司招工,要么花钱招不到人,要么招到的人鱼龙混杂。通过民安华福社区招聘会,企业可以免费招到与岗位精准匹配的员工,极大地降低了招工成本,提高了招工效率。”

建“就业超市”,解决信息精准对接难。针对居民就业难、企业招工难问题,民安华福社区于2016年筹资200万元,打造全市首个“就业超市”,内设服务接待、创业咨询、面试招聘、超市自选四大功能区,融合“线上自选”和“线下招聘”两大服务,全方位全要素全时段精准对接招工企业和求职者需求。在线上,目前已有219家用工单位、近500个工作岗位、455名失业人员进入“超市”,用工单位和求职者通过线上平台“配对成功”后,点击自主开发的“一键呼叫”即可直接交流。在线下,定期举办“每周一聘”专场招聘活动和每月一次的“赶集日”招聘会,目前已举办160多场活动,帮助1600多人顺利就业。“就业明星”谢丽,在2016年用了3个月在网上查、在路边看招聘信息,都没找到满意的工作,后来在“就业超市”仅花了半小时将自己的信息及求职意愿发布到线上,两天后被中国人保九龙坡支公司录用。经过3年的努力工作,谢丽年收入已达25万元,并组建了6个人的小团队。

“巧手梦工坊”

宝妈就业顾家两不误

社区里有很多“宝妈”,她们不能离家,但也有工作的需求,九龙坡区人社局与社区想出了另个方法——“巧手梦工坊”,解决就业照家兼顾难。

针对辖区“宝妈”们就业照家两难问题,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民安华福社区于2017年创建“巧手梦工坊”就业项目,4步解决就业照家兼顾难:第一步,签约引入操作简单的计件手工活项目,现已签约重庆凯邦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罡辉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昊雁机电有限公司、西野电器制造公司4家区内企业;第二步,由签约企业负责免费提供3—5天岗前培训,目前已培训400余人;第三步,由签约企业提供生产原料,“宝妈”们结合自身实际灵活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并根据样品、标准制作成品;第四步,由签约企业回收成品,并计件发放劳动报酬。

该项目一经推出,受到“宝妈”们的热烈追捧。社区居民夏梅灵此前在大渡口上班,为照顾两岁的儿子,只好辞职回家。夏梅灵通过“巧手梦工坊”实现居家就业后,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有2500元/月左右的收入,最多一个月挣了5700元。

目前,该项目已帮助300多名“宝妈”实现居家就业梦想,每人每月增收1000元至5000元不等。签约企业也非常认同该模式,重庆罡辉公司入驻“梦工坊”后,销售业绩迅速从700万元/年增长到1500万元/年。在尝到甜头后,企业进一步扩大了“梦工坊”规模,建成占地300平米的生产车间,不但解决了40多名“宝妈”的就业问题,还积极吸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公司总经理剧刚表示,这种就业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强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创业苗圃”

降低创业门槛

针对部分有创业意愿但欠缺经验、资金、项目的社区居民,社区从2012年开始,腾挪出1000平方米区域打造自主创业一条街,包括日杂百货、蔬菜水果、副食品3个经营区和411个摊位的“创业苗圃”,实行“志愿者+创业人员+指导站”自主管理模式。“创业苗圃”每个摊位在2平方米以内,由社区以“零租金”方式提供给辖区居民使用,社区每月只收取100元-150元的清洁管理费。社区每月发布摊位招租信息,有创业需求的居民先在社区登记,然后以抓阄方式确定摊位。

截至目前,“创业苗圃”成功解决1174人就业,并帮助45人成功创业,120人经苗圃历练后找到了更好的工作。社区居民周勇在“创业苗圃”经营手机配件,月均收入8000元,不但实现“家门口”创业的愿望,家庭收入也得到大幅提高。他深有感触地说:“多亏了‘创业苗圃’,让我从创业‘菜鸟’变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创业者。”经过3年多历练,周勇于今年初走出苗圃,在华府大道租赁了50平方米的门面经营手机配件及手机维修,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创业大市场”

实现更大梦想

针对经过“创业苗圃”培育,经验不断丰富、资金逐渐雄厚、有强烈做大做强意愿的创业者,社区于2016年利用民安华福A区18栋架空层,打造了一个拥有37个门面,以经营服装、百货、花卉为主的“创业大市场”,由社区以远低于市场价的租金出租给创业者,并协助解决经营过程中的创业培训、担保贷款等问题。经过两年多运行,目前“创业大市场”已帮助32名创业者成功创业,培育出方建华、周川国、黄德书等一大批“创业明星”。社区居民方建华于2014年怀揣仅有的2000元在“创业苗圃”经营日杂百货,两年后申请进入“创业大市场”,目前已租下相邻5个门面,开了约50平方米的日杂百货店,成为小有名气的“创业家”。

“课程实用,学到上岗必备技能”

新职业培训总体就业率超八成

22岁的郭萌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就读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习软件技术。“我打代码技术一般”郭萌说,毕业前她对找工作很迷茫,认为自己技术不强,竞争力不够,面对就业压力,没有竞争优势。

偶然机会,郭萌看到市人力社保局宣传,得知重庆市足下软件职业培训学院正在招收学员,参加培训可享受培训补贴。

郭萌上网查询了这所学院的资料,该校2019年被评为重庆市经典扶贫案例,2020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既不花一分钱,又能在毕业前提升自己技能水平。”郭萌果断报了名。

郭萌参加了免费提供的美图设计培训,在重庆市足下软件职业培训学院,经过一个月的培训,郭萌喜欢上了美图设计,“课程很实用,学到了入行所必需的技能。”设计老师讲授平面设计最新潮流,让不太懂色彩搭配的郭萌有了信心。

课业结束时,郭萌还代表学院参加了成果展示,获得一等奖。之后,郭萌在一家公司找到了平面设计师的工作,开启了自己的设计生涯。“每次做完设计,老板、客户定稿后,感觉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认可,心里觉得特别高兴。”

近期,郭萌通过了专升本考试,将继续在重庆邮电大学学习。她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等两年后本科毕业,加上设计能力提升,薪资会更高。”

平均工资约5500元/月

市人力社保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要求,高度重视大数据智能化和新兴业态从业人员培养工作。近日从市人力社保局获悉,新职业培训总体就业率达到82.6%,平均工资约5500元/月。

围绕产业加大新职业培育力度

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大数据发展局研究制定了《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成立了大数据智能化人才职称评审委员会,为全市大数据智能化人才开展职称评审。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开展我市特色职业(工种)开发,各区县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先后设立全栈电商运营设计、应用型主持人、大数据标注工、三峡绣娘、橘城厨工、土家菜制作等50余个特色职业(工种)。

全市16万人次

接受新职业及相关特色工种职业技能培训

市人力社保局遴选认定三批次350余所新职业从业人员培训机构,开发27个新职业培训标准、考核标准。2019年以来,全市开展新职业及相关特色工种职业技能培训16万人次以上。结合我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善新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补贴标准为每人200元/天,培训补贴不超过6000元,全年开展新职业补贴性培训5万人次以上,培训急需紧缺大数据智能化专业技术人才近1000人。

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

输送新职业紧缺人才3000人

“当前,我市新职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有很大提升空间。”重庆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人社部发布了3批次38个新职业,已开发公布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农业经理人两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该中心正全面推进新职业人员培训工作。

去年11月启动新职业培训和考核工作以来,该中心已累计完成3000人新职业从业人员培训和结业考核,学员涵盖技工院校和大专院校毕业年度学生、企业在职员工等群体,主要培训全媒体运营师、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数字化管理师等。

文/张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