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石柱 人居环境整治后的王家乡“三变”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12-30 08:50:13 | 编辑:肖福燕

浓绿的底色上,河流如玉带环绕,树林如翡翠点缀,美观整治的村居如珍珠散落……人居环境整治后,石柱县王家乡的土家山寨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焕发出勃勃生机,王家乡也因此发生了“三变”。

理念变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田园,但具体落地的新农村建设应该是什么样子?

“把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引导群众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转变过去重发展轻环保的传统思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王家乡人思考后的答案。

然而摆在王家乡人面前的现实是,由于缺乏规划建设管控,各个村布局混乱,村民乱占乱围现象突出,道路狭窄,亮化、给排水、环卫等基础设施不健全,村内垃圾成堆,污水横流。

王家乡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乡属部门(单位)为小组成员,制定下发了《王家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王家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王家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以及“户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风貌)等政策文件和指导意见,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和农村垃圾分类处置“三大革命”如火如荼地开展。

在坚实的政策底气和多层级强力推动下,王家乡的农村人居环境日新月异,农村无害化卫生一户一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农村生活污水处置等改造逐一落实。“习惯一天天养成了,现在我们都知道环境卫生靠大家,农村不比城里差!”村民们说。

价值变

花源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寨,产业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村容村貌脏乱差。为了改变现状,让村民住得舒心、生活称心,村里拆除危房闲房、低效利用房、临违建筑,将腾出来的土地用道路扩建,布置排污管道、绿化行道和公益设施。同时,推行“农民上楼”新型农村集约化居住模式,有效化解了群众建房需求与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

“我们还引导村民实施人畜分离、全员参与环境卫生管理,同时对村庄道路进行硬化,开展村庄美化建设。”花源村负责人说。整治后的花源村干净整洁,门前宽敞,鸟语花香的田园生活不再是电视里、杂志上的场景。

回廊蜿蜒、流水潺潺,青砖灰瓦、白墙木门,整个村子如同一幅水墨画——经过整治后的密园村,不仅是乡村振兴“地标”,还吸引了众多城里人前来游玩。

“颜值”提升带来了价值的提升。这个小村庄已建成花卉苗木培育观光田园区,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形成了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业态变

今年春节后,疫情突发,王家乡五岭村的农户们佩戴着口罩有条不紊地将自家地里种植的蔬菜通过经销商销往外地。产业不仅没受影响,收入还比以前同期有所上升,农户们有什么“秘密武器”?

“用最干净的水,种出最放心的蔬菜”,这是五岭村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的宣传语,也是五岭村蔬菜畅销的秘诀。

五岭村原本就生态环境优良,加上近年来王家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三水共治”农村污水处理模式,让天更蓝、水更清。

在此基础上,五岭村倡导农业绿色发展,大力推动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禁烧进行粉碎还田、畜禽圈养。传统农业向着绿色生态有机方向发展,蔬菜卖出了好价钱,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

石柱县融媒体中心 谭华祥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