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从2020年度热词中感受重庆力量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12-25 08:06:02 | 编辑:肖福燕

这是在艰难中奋进的一年,这是留下太多难忘记忆的一年。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全市上下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着力战疫情、战复工、战贫困、战洪水等,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挥别2020,我们有无限感慨和感动;走向2021,我们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摘选了部分镌刻在重庆发展年轮上的热词,回望一年来的发展成效,一起展望蕴藏在奋斗里的美好未来。

——编者

逆行者 在大考中展现担当

张燕

前有疫情,后有汛情,2020年的重庆,各项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人民,我们对经济社会运行按下“暂停键”;同样为了人民,我们按下“重启键”,逐步进入“快进键”,努力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

疫情防控中,重庆认真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用一个月时间实现新增病例零增长,用二个月左右的时间本地确诊病例、住院病历“双清零”;防汛大考中,各级领导干部在岗位在现场,靠前指挥、亲自督战,以战时标准做好防汛工作,用实际行动守护一方平安。这段大考的经历,让我们记住了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每一场大考,总能看到英雄的身影。无论是肆虐的病魔、还是汹涌的江水,看到那些冲锋陷阵的勇士、勇敢逆行的英雄,我们的心中增添了一份底气与信心。关键时刻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全市上下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就能集聚起全市如一人的强大合力,汇聚起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重庆崽儿妹儿,值得敬佩,更值得期许!

每一场大考,都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前行路上,还有无数大考等着我们。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爆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要持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断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继续巩固经济恢复增长态势。而无论做好哪一项工作,都需要这座城市的人们展现出“平凡英雄”的力量。

双城记 在合作中演绎共赢

覃文权

唱好双城记,以超高关注度和持续升温的态势,温暖着2020年重庆人的记忆。2020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开局之年,成渝地区成为中国区域发展最为活跃的板块之一。一年来,川渝两地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沟通对接,齐心协力、相向而行,牢牢抓住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紧扣“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着力打造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巴蜀大地上,川渝“铁公基”多个通道性项目建设正酣、西部(重庆)科学城正朝着“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目标迈进、95个事项实现“川渝通办”……今年以来,川渝两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尤其是四川“一干多支”与重庆“一区两群”发展新格局深度融合,为经济圈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给了川渝两地更大的发展底气。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全面铺开、纵深推进阶段。展望未来,川渝一家亲,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要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落细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挥“双核引领”“区域联动”作用,合力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智能化 让智慧树开花结果

刘江

如果说疫情是2020年绕不过去的话题,那么战疫的日子里,每个人则对数字化、智能化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从企业加速“触网”“上云”,到群众纷纷开启“宅生活”,再到“健康码”和智能化生产线的广泛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成为我们应对疫情的有效武器,也在加速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再艰难的日子里,奋斗者的世界总能发现亮色。疫情期间,重庆数字经济逆势而上,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成绩背后,是重庆深入实施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战略,着力用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召开全市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大会,全面启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成功举办2020线上智博会……一个个关键节点的发展举措,旨在推动智能科技、智能产业、智能人才等创新要素资源在重庆加速集聚,不断提升城市的产业能级。

如今,重庆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正在中国智能科技产业版图上崛起,“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成为重庆的一张亮眼名片。同时也要看到,与东部沿海省市相比,我市在数字经济研发投入、主体培育、创新人才引育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不断拉长板、补短板,推动数字经济新发展,才能加快构筑新时代重庆发展战略优势。

疫情的阴霾终将散去,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成果却将持续改善每个人的生活,改变这座城市的向上曲线。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是我们奔向2021新跑道的持续发力所在。让未来充满笃定期待的,正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出的城市经济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是“智慧树”带来的更多发展蝶变。

攻坚战 集中力量啃“硬骨头”

朱芸锋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这句话的精神内核在2020年得到了生动诠释。2020的难,就难在需要同时面对多场大仗、苦仗、硬仗。也正因为如此,2020的收获显得弥足珍贵。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现行标准下重庆累计动态识别的190.6万建卡贫困人口脱贫,农村公路里程超过15万公里,农村贫困人口供水入户比例达99.7%,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5.2万人;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场上,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场上,一个个重大风险点得到排查,平稳健康发展得以维持。

实打实的数据之外,更重要的收获还在于深层次的变化。得益于“造血式”精准扶贫,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贫困人口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都发生可喜变化;持续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攻坚战场上的每一寸深度掘进,都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

每一步的攀登和改变,都需要咬紧牙关,用汗水浇灌。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还须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脚踏实地解决产业持续发展难题。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仍须担负起上游责任和担当,坚持问题导向,久久为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时刻绷紧这根弦。奔向2021,重整行装再出发,用奔忙的双脚丈量大地,用辛勤的汗水温润热土,是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的最好回答。

放管服 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杨光志

战疫大考,也是营商环境大考。疫情影响,让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则让企业感受到政府在艰难时刻拉一把的真心帮扶。“放管服”改革,让重庆的企业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底气,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营商环境是否改善,企业感受最深。一年来,重庆围绕深化简政放权、加强放管结合、提升服务效能三个方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26项重点任务,出台47条举措,精简助企纾困政策落地手续、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清理整治拖欠账款行为、强化政务失信行为治理,变“群众跑路”为“帮办跑腿”。同时,优化提升“渝快办”平台功能,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受理、办理,提升服务效能……“腿跑少了,收费降了,速度快了,省事多了”是企业和群众明显的感受。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历经初期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之后,全面推进、积厚成势,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新阶段。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五个方面25项重点任务,全部列出“路线图”“时间表”,充分显示了誓将“放管服”改革进行到底的责任与担当,收获无数点赞。在未来的“放管服”改革中,我们需要在“市长”和“市场”的维度中寻求作为的创新点,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做简政放权的“开路先锋”。

最近,国务院明确重庆等6个城市为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同在此列的,还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抓住这一机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倒逼行政效能,全面对标国际一流,打掉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打造“办事最简、效率最高、收费最少、服务最好”的高效优质政务环境,才能真正把市场主体激活,赢得未来。

获得感 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江河

获得感是老百姓的一种主观感受,强调的是实实在在的“收获”,虽然无法用数字来精准衡量,但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当市民还在为幼儿园发愁,教育获得感就是空谈;当百姓还在苦恼“看病难”,医疗获得感便无从说起。盘点每一年的发展成绩,群众获得感都是重要的度量衡。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过去一年,重庆坚持让民生实事抵达社会最基层,抵达最广泛的人群之中。疫情之间,全市组织2万余台运输车辆坚守保供一线,群众生活必需品得到充足保障;出台《重庆教育现代化2035》,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5%以上……政策之水,瞄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目标,点滴浇灌人心。

民生事关发展温度。无论是山城步道建设、老旧小区改造还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都旨在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变化。从获得感走向“更可持续的获得感”,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有质量的就业,在群众“最急”上用真情;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在群众“最需”上办实事。获得感正是一种“呼应感”,以上种种,皆讲究“精准”二字。

新的一年,百姓生活面临新问题、新困难,唯有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式方法,深入基层一线,才能将问题清单逐一变成“服务清单”,最终变成“满意清单”,让百姓的获得感更上一层楼。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