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用爱铺就孩子幸福成长之路
——北碚区朝阳幼儿园“蒙爱”教育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走进北碚文化馆——和非遗传人梁素一起开展“北碚剪纸”活动
童年的味道——北泉面
家园趣味运动会——用爱铺就前进的路
李晓林在教育领导力国际论坛上发言
消防宣传日活动
恐龙大探秘——走进重庆自然博物馆
从创立之初,高度重视培育幼儿的爱国意识;到20世纪80年代,主张“爱的教育”;再到90年代,奠定爱的教育特色课程基础……
在北碚区朝阳幼儿园82年的办学历程中,“以爱育爱”的理念精髓贯穿了一代代朝幼教育人的教育思想。
进入新时代,朝幼教育人在“爱的教育”思想引领下,围绕“整体化设计、系统化建构、阶段化实施、系列化推进、课程化落实”,形成“童蒙养正,爱润生命”的课程理念,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三条主线,从“悦纳自己、关爱他人、传统文化、家国情怀、自然环境、科学探究”六大板块入手构建,推动“蒙爱”教育园本课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蒙爱’园本课程以社会性情感培养为核心,从人、事、物、景中拓展教育空间,于本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滋养‘爱自己、爱他人、爱幼儿园、爱家乡、爱祖国’的‘五爱’情感,为孩子们的成长铺就‘蒙爱’之路。”朝阳幼儿园园长李晓林说道。
让孩子阳光自信、关爱他人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爱的教育常被忽视且相对缺乏,导致孩子不懂感恩,也不懂如何去爱他人。这样的状况亟需改变。
“让爱更加爱”是朝幼人在新时代的新探索和新实践。在他们眼里,“爱的教育”一是指向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倾注于教育及幼儿的爱;二是凸显教育过程中,如何启迪孩子心中对大千世界的爱。
这一教育理念在一场别开生面的“‘小鬼’来当家之阳阳集市”得到了充分体现。
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朝阳幼儿园大四班的孩子们化身“小掌柜”,开始售卖玩具、手工艺品等物品,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和老师们被摊位上各式各样的商品吸引,开启“购买模式”。有了“劳动收获”,孩子们还买来袜子、杯子等礼物,送给自己的长辈。
“这次活动培养了孩子的节俭、爱心和自立精神,锻炼了他的勇气与语言沟通能力。”“孩子用赚来的钱给我买礼物,从中她学会了孝敬父母、感恩家人。”家长们纷纷表示。
“‘小鬼’来当家”生活体验活动是朝阳幼儿园“蒙爱”课程“人与人”主线中,同时涵盖“悦纳自己”“关爱他人”两大板块的主题活动课程。类似这样的课程还有很多,如“温情三八,孝感满怀”三八节活动,“我是劳动小能手”亲子趣味运动会,“致敬英雄·爱启未来”开学第一课等。
据此,朝阳幼儿园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化、体验化等形式,开展“蒙爱”课程中的“人与人”主题系列活动,让孩子习得优秀的品质。
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让孩子们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变得越来越阳光自信,不断取得进步与成长。另一方面,在“悦纳自己”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明白学会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和获得友谊的渠道,要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并以实际行动去尊老爱幼、爱护他人,养成“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行。
把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种在孩子心里
“防空洞马路边,来往车辆与行人,都能把它来瞧见,忆起旧时多磨难,珍惜眼前幸福日。”朝阳幼儿园的大班孩子们正声情并茂地朗诵儿歌。这是发生在“探秘防空洞”主题活动课程中的一幕情景。
因为夏日里的丝丝凉风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一场妙趣横生的“探秘防空洞之旅”就这样开始了。孩子们或带上纸笔,与老师、父母、同学一起探寻、记录身边的防空洞;或发挥想象,用画笔设计创作造型独特的防空洞;或通过观看图片、聆听故事,了解抗日名将张自忠的英勇事迹……
“围绕‘探秘防空洞’‘防空洞本领大’‘防空洞背后的故事’几个小主题,我们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孩子走进、了解防空洞,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祖国的抗战史,萌发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李晓林说。
将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传承蕴育在课程中,这是朝阳幼儿园探索实施“蒙爱”课程“人与社会”主线中,指向“家国情怀”板块主题活动课程的生动实践。
开展“悠悠北泉面,浓浓爱国情”国庆主题活动,以全园师幼共享“北泉面”的方式,分享节日快乐,弘扬传统文化,共庆祖国华诞;开展“北碚河水豆花”主题活动,孩子们了解北碚传统手艺,萌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举行“川剧小戏骨”主题活动,孩子们感受川剧的美与趣,热爱家乡传统文化;连续4年举办“阳阳庙会”,孩子们在充满传统习俗风味的活动中,认识传统中国年,品味浓浓中国年;将“捏面人”“北碚剪纸”“巴渝农耕”引进课程,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在朝阳幼儿园,孩子们参与活动时能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充分体验和享受特色活动带来得快乐。
基于学前教育的特点,朝阳幼儿园用好北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结合巴渝特色,拓宽教育空间,将风土人情、文物古迹、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整合融入到“蒙爱”园本课程,在环境中努力渗透文化元素,以主题活动、社区联动、家园互动等途径推广开展,为孩子成长提供充足养分。
获得丰富的自然与科学感知体验
朝阳幼儿园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园建设园本课程,要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在具象化、细微处下功夫,引导孩子在自然环境和科学探究的广阔天地里探索、成长,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一场“蒙童”科学探索之旅,在朝阳幼儿园孩子们的期待中拉开帷幕。
“特神秘的空间站”里神奇的花瓶、花瓣香水、大气压力等科学小实验,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拓展了实践能力;“了不起的小发明”环节中,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崔月华博士、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谢开骥博士,为孩子们带来了发明专利诞生的介绍,与孩子们玩起了科学游戏“磁铁的朋友”,让孩子们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
此外,朝阳幼儿园还通过开展博物馆亲子之旅、蚕宝宝探秘之旅、“探秘造纸,妙趣横生”探索之旅、走进“邮局”社会实践等活动,初步发展孩子们的探究能力。
朝阳幼儿园打造“蒙爱”课程“人与自然”主线,还聚焦到“自然环境”上。
以“碚城温泉”主题活动为例。作为重庆宜居之城,北碚具有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被称为“中国温泉故里”。为让孩子们深入感受家乡温泉的历史文化,朝阳幼儿园通过创设和利用环境所具体的教育资源,从“温泉长悠悠、温泉水暖暖、温泉情深深”三个维度,开展“北碚温泉的故事”等社会活动,“暖暖温泉哪里来”等科学探究活动,“温泉好处多又多”“温泉我设计”等健康、美术、亲子活动,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地发展。
再如“亲亲嘉陵江”主题活动中,“碚石故事”“嘉陵江边的小石头”“石头打击乐”等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北碚嘉陵江的文化,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腊梅花儿开”主题活动中,挖掘北碚静观“腊梅之乡”的教育资源,引导孩子们了解腊梅花的外形、颜色以及开放的时间和用途,体验腊梅的独有魅力。
“‘蒙爱’课程‘人与自然’主线中所有主题活动课程,以开展各式各样的科学探究、自然体验的主题活动为主,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让孩子们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为儿童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儿童积极、主动的发展拓展空间。”朝阳幼儿园副园长童莉娅说。
创新评价方式
助推“蒙爱”教育园本课程建设
如何体现本土资源的适宜性?如何挖掘资源价值的有效性?如何保障课程建构和实施的科学性?
随着“蒙爱”教育园本课程建设的逐步深入,困扰老师们的问题越来越多。
因此,朝阳幼儿园从管理入手,建立机制,制定并完善了园本课程审议制度,以此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凸显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和园本文化的价值追求。
在具体的实践中,朝阳幼儿园建立园级核心组、年级先导组、班本研讨组三级课程审议小组,采取文本审议、现场审议、反思审议三种形式,遵循“基于兴趣和需求、经验和能力、环境和资源、学习和发展”四个原则,围绕课程内容和路径进行对话教研,实施管理和指导。
同时,朝阳幼儿园对主题内容(挖掘资源,征集信息)、活动实施策略(注重方法,探寻路径)进行过程审议,提高课程建设的科学性。
课程审议开展以来,推动了朝阳幼儿园的教师从单一的课程实践者向课程决策者身份转变,促进了家园共育幼儿发展全面和谐,课程建设步伐更稳健,园本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实现了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链接>>>
■今年10月1日,世界杰出女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回到曾经就读的朝阳幼儿园,看到母校“爱的教育”成果斐然,欣然题字:用爱成就孩子们的未来。
■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宋乃庆教授赞扬“蒙爱”课程,认为“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蒙爱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李静教授认为朝阳幼儿园探索出了以“爱的教育”特色的“蒙爱”课程实施途径和策略,传承并弘扬了幼儿园“爱的教育”教育文化特色,促进幼儿园特色园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推进幼儿园的内涵式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表示:“蒙爱课程以‘童蒙养正、爱润生命’为理念,抓住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文化的三条基本线索,将爱充分融入,构建了着眼发展、贴近生活、面向未来的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有益实践,值得肯定。”
周珣 张骞月 图片由北碚区朝阳幼儿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