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数字时代 “书”如何不输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12-07 08:23:54 | 记者:韩毅 | 编辑:肖福燕

原标题:

数字时代 “书”如何不输

——重庆出版集团的文化创新之路

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精品图书(重庆出版集团供图)

重庆出版集团动漫形象代言人虎墩(重庆出版集团供图)

“这是一部策划成功的宏大作品,向世界讲述了中国故事,提供了中国智慧。”近日,《脱贫之道:中国共产党的治理密码》新书首发仪式在北京举行,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

时下,伴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涌现,碎片化、休闲化、数字化正在成为阅读新趋势。面对新形势、新技术、新需求,传统出版社如何高质量供给精神食粮,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书”不输?重庆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脱贫之道:中国共产党的治理密码》的出版机构——重庆出版集团。

坚持内容为王 打造时代文化精品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里,重视阅读是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

不过,信息时代推动着人类社会“去中心化”,让读者的选择更个性和多元,碎片化、休闲化、数字化成为阅读新趋势,传统出版业不得不与互联网“刚正面”。

“出版工作的核心是编辑,一名优秀编辑对信息的采集、整合、分析、加工、创新等能力,是‘大数据’难以企及的,正如‘人人都会做饭,但好厨师永远不会失业’。”重庆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称。

正是秉持“为读者提供最优质阅读内容”的理念,重庆出版集团坚持内容为王,打造时代文化精品,以满足读者需求。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时任重庆出版社总编辑沈世鸣主持的大型出版工程——《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和《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梳理了中国抗战文学和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辉煌成就,荣获了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众多奖项,享誉海内外。她个人也荣获中国出版界个人最高奖项——韬奋出版奖。

近年来,重庆出版集团更是着力创建精品生产长效机制,打造“双效”图书,出版的300多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其中,《马·恩·列画传丛书》《“三农”续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等10余种出版物获得国家级“三大奖”;《三体》获得国际科幻小说最高荣誉——“雨果奖”,这是亚洲作家首次获此奖项;《重庆之眼》《马克思画传》分别获得2017年、2018年“中国好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重庆之眼》等4种出版物获得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数量在全国出版社中名列第一。

特别是依托重庆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重庆出版集团策划出版了一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主题出版物。例如,《忠诚与背叛》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还原真实红岩历史,赋予作品强烈的时代气息,给读者以常读常新的感觉,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发行近50万册,成为近年来该集团“双效”俱佳图书的典范。

此外,《红岩风骨》《厉华说红岩:解读狱中八条》《红岩卡通故事丛书》等主题出版物也深受业界和读者好评,在体现时代精神、彰显中国特色道路思想文化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弘扬优秀文化,讴歌时代精神,是出版社的初心和使命,也是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陈兴芜称。今年,陈兴芜获得第十三届韬奋出版奖。

坚持价值为本 主题出版有深度和温度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出版的本质是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化。坚持正确导向,服务国家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主题出版,输出核心价值,不断增强读者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是一家出版单位的立身之本。

据介绍,从1950年建社至今,重庆出版社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出版的大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图书出版方面不断探索,坚持不懈地打造集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新成果的经典作品,出版了一大批成体系、高质量、高水平的理论专著,确立了在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品牌地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重庆出版社针对全球范围兴起的各种思潮,推出了由著名学者徐崇温主编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该丛书因封面设计采用了亮灰色,在学术界树起了“灰皮书”经典的学术口碑。丛书系统介绍了国外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各种流派的代表作,助力中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研究者在与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潮的交流与碰撞中,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哲学家汝信评其“有眼光,有魄力,抓住了时代的脉搏”。

进入新世纪,重庆出版社步入到重庆出版集团时代,成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图书出版基金,制定了详细的图书出版计划,先后策划、组织出版了紧密联系实际的《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丛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当代中国思想文化论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参考丛书》《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数十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通俗读物系列。其中多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宣部优秀通俗理论读物等全国性奖项。

除此之外,重庆出版集团坚守与创新并举,在出版实践中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出版新路径。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丛书》等秉承“大学者写小书,大道理通俗化”的出版理念,紧扣时代主题,深刻透彻分析,用平实畅达的文字解读博大精深的党的重大理论成果;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读物《马·恩·列画传丛书》被誉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尝试”;《列宁画传》《恩格斯画传》受到业界专家好评。

“我们还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书走出国门。”陈兴芜介绍,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丛书》《民主社会主义评析》等一大批图书实现了向海外输出版权。

坚持传承为基 标定文化坐标凝聚精气神

城无文则不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出版机构的社会责任,也是促进出版工作实现新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重庆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称。

早在1988年,重庆出版社率先在全国设立了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聘请钱伟长担任基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蒋树声、伍杰任副主任委员,周光召、陈竺、于光远等许多国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流专家学者任指导委员。

迄今,该基金已资助出版《结构振动分析的矩阵摄动理论》等110多部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学学术专著,其中不少是填补学术空白或科学史空白之作。

不仅如此,2009年以来,重庆出版集团共有34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在全国665家出版单位中排名第五,精心打造的《中华大典》(天文典、地学典)、《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100卷)、《大足石刻全集》(11卷19册)等一大批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重大出版工程,系统展现了中华文明丰硕成就,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中,《中华大典》(天文典、地学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填补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史资料编纂和历法研究的空白;《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填补了海内外关于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社会变迁研究的多项空白,重写了抗战大后方出版史;《大足石刻全集》填补了大足石刻在出版史和考古史上的空白,在我国石窟考古和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坚持市场为标 构建渝版图书新地位

当前,新旧更替的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代,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涌现,新技术、新平台层出不穷,一边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另一边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全球出版业都面临两大挑战:如何吸引读者关注和参与,以及如何让读者发现好书。

“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市场导向,贴近生活,打造畅销、长销图书,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要义。”重庆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类似题材的书籍。而重庆出版集团自2010年开始,就凭借敏锐的市场触角,出版了《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

之后,编辑们又锲而不舍,坚持8年策划出版“最寒冷的冬天”系列丛书共6本(套)、320万字。目前,这套书已销售45万册(套),几乎零库存,是典型的“双效”图书。该系列丛书由多国作者从不同角度向中国读者介绍了朝鲜战争全过程,是重庆出版人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最好的纪念。

此外,重庆出版集团多年来一直坚持面向市场、贴近生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出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产品,打造了一系列畅销长销图书。

从早期家喻户晓的《庞中华钢笔字帖》,到开创教辅先河的最高年销售量突破亿册的海淀教辅系列,再到近年来累计销售超千万册的《作文素材》系列、《三体》系列,以及销售超百万册的《冰与火之歌》系列、《心理罪》系列、《香蕉哲学》系列、销量达数十万册的《忠诚与背叛》《阿甘正传》《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孝心不能等待》《猎魔人》等,都极大地提高了渝版图书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坚持创新为要 构建现代出版的新领域

数字改变生活,也重构着出版业的形态。伴随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裂变式发展,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传统出版业,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打造产业新业态、开创发展新格局是前瞻之策。

11月6日,重庆出版社70周年暨集团成立15周年“新出版·新经济·新生态”文化创新服务大会现场,发布了多项融合创新产品。

“我是虎墩,围绕本镖师的形象,已研发各种产品,涵盖纸质书、电影、动漫等,你想了解,就扫一下二维码吧!”活动中,工作人员扮演的“虎墩”,生动展示了该集团在融合发展方面的举措和有益探索。

据了解,《虎墩小镖师》系列动画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一年累计播放量达80亿,萌萌的“虎墩”在全网圈粉超过1000万。

今年10月,在2020重庆文旅会上亮相的“渝教育”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重庆出版集团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的又一成果。该平台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提供远程教育、智慧课堂/教室、校园安全等智能场景应用,构建由安全内容资源平台、教育数据工坊、产品应用矩阵三大体系组成的智慧教育生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丰富高质量教育服务供给,促进育人过程智慧化、教学管理智能化、教育服务精准化。

此外,重庆出版集团重点打造的智能化全民阅读空间“渝书坊+”,是又一个广受追捧的融合创新产品。通过“渝书坊+”线上线下平台空间,读者可在手机上进行简单操作后自助借阅或购买图书。其中,已在全市10多个小区布点的“楼下·健身阅读智慧屋”就是“渝书坊+健身”的产物,其将健身与阅读巧妙结合,打造新型24小时无人值守式健身阅读智慧屋,市民通过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即可随时进入智慧屋阅读或健身。

“近年来,我们已把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作为企业的优先发展战略。”重庆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斌表示,该集团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区块链等新信息技术为出版主业赋能,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实现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与经济效益增长的齐头并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