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决胜脱贫攻坚,石柱县西沱镇书写满意答卷
来源:石柱报
时间: 2020-12-05 18:51:42 | 编辑:李振兵

坐落于重庆东部的西沱古镇,依山傍水走过千年的时光。它始建于秦汉,因盐运而兴起,是巴盐古道的起点,是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巴渝新十二景之一。该镇幅员面积62平方公里,辖6个村、5个社区、71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万余人。在打响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前,西沱镇农村“空心化”现象极度突出,产业发展困难,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满意度不高,全镇建卡贫困户达527户、1856人,脱贫攻坚担子不轻、任务很重。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在石柱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沱镇党委、政府没有向困难屈服,135名扶贫干部穿梭于西沱的山川沟壑之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信心和决心,全面投入到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星光不负赶路人”,终于让527户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高质量实现了脱贫摘帽。

诗与远方:航拍南坪村观景台

西沱古镇云梯街

古镇地标“巴郡西界”石碑

攻坚克难,智志双扶拔穷根

扶贫不单单是要解决物质上的匮乏,更需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灵魂。“如何解决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成为横亘在西沱决战脱贫的一座“大山”。“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弘扬先进、鞭策落后,西沱镇党委、政府创新智志双扶新方式,反复研究后决定拍摄大型脱贫攻坚纪录片《脱贫路上你我他》,在全镇范围选取正反典型各10例,真实记录扶贫路上的众生百态。纪录片一经问世,便发挥了极大的脱贫功效。先后在各村社区、各类会议活动现场组织播放500余场,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0万人。利用宣传先进典型、展示落后思想转变过程,号召贫困户自食其力、奋发图强融入到家乡建设,全面扭转了全镇贫困群众精神面貌,为高质量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纪录片中的第一个主人公名叫谭成发。2017年底,谭成发夫妇因病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贫困户初期,谭成发思想上是典型的“等靠要”,把“贫困户”头衔当成索取各种无理要求的“长期饭票”,不但拒绝入住政府为他新建的安稳住房,还要求村委买电视、买冰箱等,完全不配合村社和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周围群众都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

面对这个难缠的“阿斗”,驻村队员秦光富站了出来,主动接过对他的帮扶任务,从此成为谭成发家的常客。瓢泼大雨中查看他的住房,外出就医帮忙接送,自掏腰包为他买肉买粮……没有捂不热的石头,通过秦光富的真心付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上谭成发在广州打工的女儿也反复劝说,终于让谭成发同志思想发生大转变。此后,他主动承担房屋周边及其院落的清扫保洁任务,主动找村上“要”就业岗位,主动为村里出义务工,成了村里传递正能量和脱贫的先进典型。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应注重改变“贫困意识”,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点燃贫困人员主动脱贫的志气,打破贫困户的老旧思想,才能真正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纪录片中,还有一位与这位“阿斗”完全相反的典型人物——谭术兰。她一家5口人,全靠其丈夫务工增加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4年,因3个孩子读书,家庭困难,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但谭术兰自强不息,不等不靠,主动找到村委要求发展产业。2016年,谭术兰主动申请管理村里果园50亩,劳务费每年1.8万元。通过承包管理的果园种植榨菜、玉米,养殖生猪、土鸭,谭术兰当年便实现脱贫。

脱贫后,她没有忘记当地的贫困群众,她聘请建档立卡人员和低保户在承包管理的果园务工,锄草、施肥、收割榨菜,每年支付的劳务费在2万元以上,其中带动3个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同时,她还发动周边农户种植榨菜,仅在2018年至2019年,她便带动周围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她成了南坪村实实在在的“致富带头人”。

阵地建设:南坪村村民委员会

南坪村观景平台视角

南坪村文化壁画“桃花林里看桃花”

精准施策,立足长远促脱贫

西沱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立足长远,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歼灭所有存量问题,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标准。

“强化组织领导,全力以赴歼灭贫困。”通过成立镇领导小组、科学制定规划、组建驻村工作队、落实干部帮扶等完善扶贫工作保障机制,夯实基层堡垒,充分发挥党组织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动性,确保脱贫工作有序推进、落实,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强化责任落实,集中力量倾情帮扶。”西沱镇围绕“两不愁”、住房安稳、教育资助、医疗救助、收入达标、人居环境、问题整改等各方面着准发力,因人施策、因户施策,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编密织牢政策保障体系,让群众吃、穿、住、行、医、学等得到根本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强化宣传引导,创新驱动民风转变”。西沱镇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把智力扶贫作为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的治本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向贫困群众宣传扶贫政策,提振群众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此,西沱镇党委、政府创新方式,打出“六个一”新型组合拳(即一部记录片、一堂党恩课、一册心路书、一首励志歌、一个红黑榜、一张积分卡),根治落后陋习,促使乡风民风不断好转,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南坪村美丽庭院

南坪村美丽庭院与文化壁画

南坪村农耕文化壁画

不负韶华,脱贫成效硕果累

人心齐,泰山移。集聚西沱镇党委、政府班子和三万多父老乡亲的集体智慧,集聚135名帮扶干部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苦付出,西沱镇2019年以“零问题”通过了脱贫摘帽三方评估,2020年再次以“零问题”通过了脱贫攻坚普查,西沱镇党委、政府获得“石柱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群众吃穿不再愁”,通过增加贫困户收入、倡导孝老爱老文明乡风、送温暖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解决群众“两不愁”,全镇现无一户一人缺吃、缺穿、缺被,并保证有基本的肉、蛋、奶、豆制品等。

“人人住上安稳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3户,住房搬迁21户, C、D级危旧房改造502户,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安全饮水有保障”,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6处,建设饮水管网30余公里,整治山坪塘35口,全镇农村群众安全饮水得到全面解决。

“交通出行更便捷”,西沱镇不断打破“交通”瓶颈,新建公路28.1公里,硬化公路75.31公里,新建人行便道150余公里,做到院院通硬化公路,人行便道入户率达100%。

“农民变身当‘老板’”,全面推进深度产业结构调整,全镇发展生态果园经果产业5000余亩,创建农产品加工厂和“西沱鲜”电商品牌,招商引资1亿元打造花滩源田园综合体,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每年定期举办桃花古风文化节、童趣枇杷采摘节等特色节会,络绎不绝的游客持续带动农户稳定增收。

如今,西沱广大群众那一张张发自肺腑的笑脸,便是对脱贫成效的最大认可。

(图片由西沱镇政府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