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庆 > 正文
首届中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在重庆市人民小学举行 共话劳动教育 共创美好未来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11-30 07:29:15 | 编辑:李振兵

11月27日-28日,首届中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在重庆市人民小学举行。

本次峰会以“共话劳动教育·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等教育专家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校长、代表、教育界人士齐聚山城,共话新时代劳动教育新发展。

为期2天的活动共设4场分论坛、3场主旨报告、2场专题报告、1场圆桌论坛,形式多、内容足、维度广,从不同层面剖析新时代劳动教育新内涵、新要求、新探索、新实践,深入交流、互动分享、借鉴学习,立起劳动教育风向标。

●峰会在渝举行有何意义?

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示范作用辐射全国

首届中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影响力十足。一方面得到教育部、中国劳动教育关系学院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全国各地中小学热烈关注、踊跃报名,同时还吸引多名全国劳动教育的顶级专家、领军人物出席。

这场关于全国劳动教育的盛会在重庆成功举办有何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做出了总体规划和具体指导。日前举行的全国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也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在市教委引领下,全市各区县教委及大中小学多措并举推动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例如重庆市人民小学,对刘伯承元帅所题校训中“爱劳动”的要求已经传承了75年。进入新时期,学校结合中央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深入挖掘本校劳动教育的文化内涵,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与活动体系,实施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劳动教育评价,引领学生在出力流汗中学习劳动技能,提升劳动意识,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创造,建立深厚的劳动情感。

本届峰会可谓“干货满满”,是一次对劳动教育进行深入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的盛会,更是一个从实践层面强化落实的行动宣言。仅是此次峰会期间,就有上百所学校和研究机构加盟中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联盟,包括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38所高校,重庆市人民小学、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等56所小学,以及24所中学、36所职业院校和12家教育科研机构。

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全国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学校、教育工作者加入探索实践新时代劳动教育新发展的行列中来。

●人民小学的探索有何启示?

劳动渗入成长肌理 最美童年这样发生

“中午我参观了人民小学的劳动课程可以说是大开眼界,比如古法造纸这门课程就很好的把劳动与文化融合起来,也体现了美育与劳育的贴合。”从杭州前来观摩的教育工作者说,没想到下午人民小学教师团队带来的专题汇报更精彩,在劳动课程、劳动活动以及家校社共育等方面给其带来很大触动。

全力以赴办好峰会的同时,人民小学的劳动教育成果、经验为全国教育工作者带去了很多启示,这也源于该校75年对劳动教育的坚守与创新。

作为“马背上的摇篮”,人民小学的劳动教育总是与每一个时代的总体要求相呼应。建校以来,老一代人民小学教师便积极开展劳动教育,从自我服务、田间种植,到校内外公益劳动等,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态的劳动实践,重视诊断劳动教育效果。新一代人民小学教师更是传承劳动教育传统,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又继续开拓智慧创造类、文化体验类等更多元的新时代的劳动教育。

近十年来,该校构建起较完善的“EOC(体验、开放、综合)”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则渗透于“基础课程——选修课程——社团课程——社会服务课程”之中,并衔接起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以更多样的课程融合的形式创新表达劳动教育。

关注技术的掌握,强调有效的实践,追求劳动的创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人民小学的劳动教育不是借助某个学科,或以某项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要价值追求。围绕“劳动最美”理念构建五大体系,该校积极推动劳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尤其是在构建“劳动最美”课程体系方面,创新打造“基本生存课程”“美好生活课程”两大课程模块,让课程指向生存必备素养,指向随着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变化而应具备的劳动素养。

如今,该校劳动教育研究立项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等课题6项,重庆市科技局重大立项科技项目1项。

●新时代劳动教育路在何方?

输出更多观点价值 研讨催生创新发展

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重要的一环,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最重要的一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新时代劳动教育究竟如何发展?

在全国首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上,圆桌论坛吸引不少教育工作者前往观摩学习。在思想的碰撞中生发并输出值得借鉴参考的观点价值,对于全国劳动教育发展来说,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圆桌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回答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精神,解答了如何做好新时代劳动教育,介绍了全国各地开展劳动教育的情况及重庆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同时也谈及当下劳动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比如新华社重庆分社政文部主任陈国洲就分享了这样一个观点,劳动教育不仅是面向我们的孩子、学生,它是面向全社会,面向所有人的,它的意义就更广了,它的社会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又如中国人民大学教育评价中心主任周光礼谈到,劳动教育跟体育、德育、智育有不同的地方,劳动教育有渗透性,可以渗透到智育,也可以渗透到德育,也可以渗透到体育里面,所以劳动教育,它可能是全面发展最关键的一环。

人民小学校长杨浪浪也在圆桌论坛上对劳动教育的评价问题进行了探讨。她谈到,劳动教育不能用分数来评价,所以学校开发了劳动教育指导手册,鼓励并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这场不断输出经验、观点、价值的圆桌论坛让嘉宾获益匪浅,大家也形成一些共识,那就是劳动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协同,需要与德育、体育、美育等协调融合发展,需要进行教育目的的设计不能让劳动教育“走过场”。

首届中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时间虽不长,但它的辐射、引领、示范、推动作用必将长时间的影响全国。这场峰会新声响动,响亮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将助力新时代劳动教育更深、更广地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小寒 刘进 图片由重庆市人民小学提供

专家观点

勇当劳动教育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跨界来到教育界的盛会,看到全国的专家、学者、大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话劳动教育,共创美好未来,作为一名产业工人代表、一名劳动者,我感到十分的振奋和喜悦。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劳动教育当之无愧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参加工作30多年以来,我无论是在鞍钢当汽车司机、宣传干事、英文翻译,还是调任矿山公路管理员,始终在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中收获幸福。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宽广的时代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从小培养起来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离不开劳动教育。青少年儿童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民族和社会的希望所在,在大中小学中加强劳动教育,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今天来到重庆市人民小学,被学校坚持劳动教育70多年的传承所感染,被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的劳动教育所感动。相信我们的青少年儿童一定能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学会劳动技能和劳动本领,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成为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携手深入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

曹志祥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

今天召开的首届中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峰会,主题聚焦在“共话劳动教育 共创美好未来”,这对深刻把握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话题,着力推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市人民小学沿袭老一辈革命家创立的优良劳动教育传统,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把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深入探索劳动教育的方法和路径,在树立劳动目标、开发劳动课程、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建立劳动考核评价等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能够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开展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更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信本次峰会的召开,必将在大中小学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必将有力促进劳动教育的落实,有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加准确地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

科学建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

刘向兵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

新时代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我用三个“一项”“三个事关”来形容。这是一项重大工作,一项战略布局,一项伟大的事业,事关治国理政、事关强国富民、事关立德树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大中小学生就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的中坚力量、生力军。这些人的水平怎么样,精神面貌怎么样,知识能力、价值观念怎么样,决定了国家的发展。

这几年的劳动教育氛围越来越好,社会各界日益关注劳动教育,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扎实推进劳动教育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

所以我们更要加强劳动教育,科学构建劳动教育实施体系。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烈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通过劳动和创造来磨炼意志、提高自己。

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同时它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是“五育并举”中其他“四育”无法替代的。它甚至可以让其他“四育”更好,所以现在要让劳动教育的地位更高,实现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三位一体”,让劳动教育具有统领意义。望大家一道潜心研究学习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经验,共同推进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促融合。

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落实机制

曾天山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

刘伯承元帅在给人民小学的题词里专门讲了“爱劳动”,很早就意识到爱劳动的重要性,不培养特殊的孩子。所以我们选择在这里召开劳动教育大会是具有历史的意义。

劳动、实践、活动的概念不一样。劳动是立身之本,是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劳动教育是普遍现象,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光荣传统,培养时代新人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极为迫切。我们要培养青少年尊重劳动、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培养自我服务的技能以及认真、负责、创造性地对待劳动的态度,培养合作劳动和独立劳动的能力,引发职业兴趣、发现职业倾向、规划职业生涯。

当前,我们需要准确认识劳动教育的基本要义,把握劳动教育的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全面认识劳动教育的特殊价值。

特别是在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机制方面,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践中存在的“不想干、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等问题,以社会公益劳动为要点,以学校劳动教育为支点,以中小学为重点,整合通用技术、综合实践等相关课程,共同发挥育人的作用。同时要掌握劳动教育的新方式,丰富劳动教育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健全劳动素养评价机制。

劳动使人快乐 要把劳动做成习惯

魏书生 著名教育改革家

劳动是为了让人更快乐,既然快乐就要把劳动做成习惯。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劳动会不会影响文化课学习、影响分数升学,我的结论是不影响升学。

现在我们把校园的三亩自留地分给各个班的学生,种上自己喜欢的花、果、菜,到秋天大家吃自己种的菜、种的瓜。咱们享受的主要不是吃,而是享受它成长的快乐,它在成长你也在成长。同学们,当你干的神经、思考的神经、分析的神经在成长的时候,你离幸福就越来越近。

所以要把幸福劳动做成习惯,把责任做成习惯,哪怕是把承担班级的物品保管、维修做成习惯,把清洁卫生做成习惯,都会越做越有意义。

干对的事,越干越对;干好的事,越干越好。

劳动教育就是要把大家与生俱来的爱劳动、爱他人、爱学习、爱钻研“干出来”,从看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写明白,然后做明白,每天做出新深度、新精度。下面的根越扎越深,上面的叶自然就越长越繁茂,这就是心灵成长、健康成长、思想成长、身体成长过程的愉悦和快乐。

劳动教育不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大家都把真诚、善良、爱劳动的自我做得更好的时候,分数只能越来越高。我们就是要向习惯要质量、要分数,向劳动的需求、上进的需求、追求钻研的需求要质量、要分数,要人生、要幸福、要愉悦。

科研成果支撑劳动新业态发展

夏庆友 西南大学教授

古时候有个说法叫“农桑并举”,就是指种粮食和种桑树是一样的种养,所以种桑树、养蚕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中华传统劳动。

人民小学就有几十年的养蚕历史,所以先讲讲养蚕的故事。养蚕是中国人的记忆,特别是50后、60后、70后这几代人,我们一说到养蚕,每个人眼睛都放光,因为小时候都养过蚕。在养蚕的过程中,学习自然、学习动物、学习生命,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随着社会发展,养蚕在城市生活中不多见了,但庆幸的是现在我们小学的科学课里有一门课程就是养蚕课。

以养蚕为例,这个自古就有的劳动其实也是一个科学教育,孩子们有很多东西可以吸收,也是数学教育,能记录并观测蚕宝宝体长、吃多少饲料等,同时也是语文、历史的教育,甚至还能在美工、手工中形成美育。

这些课程我认为可以多学科交叉,现在科学的发展就是讲学科交叉,我们过一个养蚕课把这些课程全部整合起来,让它们交叉融通。

劳动课程大家都在探讨需要科技支撑、研究支撑,需要很多专家、研究机构共同来支撑做这件事情。因此高校也需要承担起促进劳动教育发展的责任和担当,从各个方面向学生灌输通过劳动掌握未来的理念与技能。希望大中小学,政府、学校、家长、社会一起携手,培养孩子们从小爱劳动、爱科学。

促进全国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孙金鑫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主编

在集中关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在推进实施新劳动教育时要把握住4个“新”:一是新时代要求;二是新责任担当;三是新内涵理解;四是劳动教育的新发展样态。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问题性。要基于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缺失等问题设计如何开展本地、本校的劳动教育,不能热热闹闹走形式、大大方方走过场,要让孩子们真学真用真出汗、真出彩。

第二是儿童性。要基于儿童需要开发喜闻乐见的劳动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让学生们爱动、爱劳、爱用、爱学,让他们对劳动形成幸福的记忆,而不是苦和累、脏和乱。

第三是动作性。虽然智力劳动也是劳动,但目前我们突出的问题是技能和体能的缺失,所以当前很多学校的劳动教育可能重心不是脑力劳动教育,也不是意志游戏,而是要进行跟肌肉相关的体力劳动,以及动脑动手相结合。

第四是系统性。劳动教育要贯穿人的一生,各个学科和领域都要参与,家庭、学校、社会力量都要整合进来。

重庆是基础教育高地,今天聚集在这里非常难得,相信通过各位专家学者之间的深入研讨,在今后加强深度合作,注重互学互鉴,一定能够促进全国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以“五育融合”执“新劳动教育”

宁本涛 华东师范大学五育融合研究中心主任

所谓的“五育融合”也就是五育并举、融合于人,不是简单的拼凑整合,而是融合共生共美的方式,是有机渗透的。今天我们看到人民小学的劳动教育,其实就是在走向探究、走向审美,走向在劳动中育德。

我们不能就劳动谈劳动,或者就教育谈教育,要把它两者结合起来,要思考怎么让它更好的和各育融合,和学科、生活的融合等等。

我们常说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我们究竟应培养什么人,我认为是热爱生活、脚下有劲、眼里有光、手里有活的阳光青少年。

劳动不是最终目的,最终追求的是真善美。

新时代的“新劳动教育”并不狭隘的体现为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而是多元化劳动。比如在家庭中表现为独立的家庭生活劳动,在职场中表现为争取价值增值的活动,在社会中表现为作出应有贡献的公益性活动,在学习中表现为能够化知识为能力与智慧的活动。要把劳动教育深入融合在育人全过程中,激发学生、老师、学校、家庭、社会五大活动主体,要让劳动教育课程化日常化。

无劳动不教育,有劳动未必有真教育。劳动教育要指向哪里?劳而为生,生而为爱,爱而悦己,成己达人。让我们的未来的孩子真的能做建设者和接班人,绝不在遥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

劳动教育要打破知识、实践和创造的边界

杨浪浪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从这一点出发,在进行学校劳动教育设计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建立更多维度的关于劳动的深层思考。

绝不要小看动手流汗,要让孩子们去接受那种让他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劳动教育,因为是劳作的汗水和肌肉的酸疼复刻在我们的意识里,帮助我们建立起关于耕耘和收获、付出和回报的人生基本法则,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一个人勤劳、踏实、坚韧等等美好品质生长的可能性。

冬天所需之物,春天就得埋下种子,时间必不可少。有了耐心的浇灌,自然就会懂得珍惜劳动果实和敬重劳动者的道理。从一个点出发,延展出植物、天气、文学、农业、烹饪多个方面的劳动实践,在劳动的完整参与中感悟自然和生活的恩典,也能启发出更好的生活创造力。

回头看人民小学70年的劳动教育历史,是充满了“自己的饭自己吃,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人民小学是先辈们从马背上、从硝烟里走来建立,注定了我们承担着特有的责任,这份责任从沧桑历史中来,更是从时代新声中来。所以我们的劳动教育要打破知识、实践和创造的边界,要更加关注内部课程、实践活动和家校社的联动,最终在日常与契机中生长儿童,在创造与审美中造就人才,在使命与担当中服务人民。

劳动务实 教育求真

白雪峰 清华大学附中副校长

通过这次峰会我们一起思考了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但怎么去落实还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国家为什么提到要特别重视要把劳动教育做起来,最主要是因为青少年之中出现了这种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所以说我们要一起把这个事情重新再提起来。到底怎么做呢?求真务实是关键。

昨天重庆人民小学在圆桌论坛上谈到的落实方法,对我们很有启发。

常态的校园劳动是一定要坚持的,但是我们多数的校园劳动都是强制劳动,当你有一天不强制的时候,他有可能就不劳动了。我们好多学校学生特别有规矩,去了以后学校里面一尘不染,但这不是常态的教育。我在清华附中倡导常态教育,你在家里面怎么样、社会上怎么样,在学校就怎么样。

怎么做劳动教育,我们的方式就是唤醒。

让每个班级除了做好常规劳动外,还依托星级评定制度鼓励学生自主申报劳动,比如早上清扫校园、在校门口疏导交通、跟着保安叔叔一起站岗、课间操的时候维持秩序、中午到食堂帮工帮厨等等。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多的创意得到了发挥,就是到底做什么不是学校规定,而是自已想的。好多班级做完一周后形成不少指导手册,里面包括一个班级给别的班级、给学校提出的建议,希望学校在哪方面改进、怎么改进,有许多建设性提议。

劳动教育让孩子贴近生活贴近自然

章振乐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七小校长

教育在转型,从理论视角到实践视角转变,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早上起来可能会先看手机,今天温度怎么样、天气怎么样,而不是亲身去实践,包括我们外出全部用导航,吃饭叫外卖等等,这也导致很多孩子失去了劳动体验的机会,与自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联”。

因此我们在推进劳动教育中注重生活化。我们从2019年就发布了更贴近生活的4类劳动:家务劳动、农场劳动、校内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孩子每天给爸爸妈妈盛饭,他就知道爸爸的饭多盛一点,妈妈的饭少盛一点,尊老爱幼。同时注重课程化。我们联系生活、多元选择,依托“开心农场”等开发出创意劳动课程、美好生活课程、农事劳动课程,大主题、长周期、坚持做。孩子把每天的劳动都记录下来,就在这样的生命成长中热爱上劳动。

以节气课程为例,我们当地24个乡镇每个乡镇承办一个节气,学校与这些乡镇对接一起开展劳动教育,就是要见人、见物、见生活。又比如通过农具课程,孩子会伴随种子一起成长,经历一颗种子到餐桌的变化,经历除草、浇水、开花、结果,经历劳动的每个过程,以此真正受到劳动教育。

当然劳动教育也需要社会化,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协同做好劳动教育。

弦歌不辍以生为本 桃李不言以劳为基

罗晓航 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校长

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给人以美,做教育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做劳动教育,应该从劳动中体会教育的价值。劳动教育是在“五育融合”当中的,它可以启智,可以厚德,可以善美,可以传承,所以应把劳动教育纳入到学校所有的教育,让他融入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发展自我的过程当中。

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做了一个课题,叫做课内外结合整体优化实验。这个实验把课程分成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让儿童投放到真实的学习和劳动场景当中去感受教育、领悟教育,也促使了学校对所有教育进行融会贯通的思考,特别是劳动教育。

一所学校要发展好,要对一个领域进行深耕,应该做顶层结构化的系统化的思考和校本化研究。从确定劳动任务、驱动问题到明晰劳动核心目标所需要的核心知识,到发布劳动的任务和子问题串,同时形成劳动方案,然后提升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最后是以多维度进行评价,深耕劳动教育。

再次感谢人民小学给这样的机会,看到这么好的劳动经验,让教育人一起“头脑凡暴”。以劳启智、以劳育美,致力帮助孩子树立劳动价值观,要知道劳动是要付出、要结果子的,最后才可能为中国的发展而服务。这是我们应该传递给孩子的精神信仰。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