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体> 文化 > 正文
“往来千载间——白石、悲鸿、大千的世界”主题展赏析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11-12 08:39:53 | 编辑:肖福燕

 

“往来千载间——白石、悲鸿、大千的世界”主题展赏析

造化为师勾沉素骨 韵致天成

曾经,西学东渐,国画式微,秉持改造中国画颓势执念的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有何艺术思考和美学实践?

11月7日,“往来千载间——白石、悲鸿、大千的世界”主题展在徐悲鸿美术馆·重庆启幕,跨越时空78年,罕见传世佳作至臻亮相,展示了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三位大师的人生哲学和美学高度。

本次展览由江北区委、区政府、徐悲鸿纪念馆联合主办,江北区文化旅游委、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联合承办,共展出齐白石的《蛙声》《群蟹》《虾》、徐悲鸿的《奔马(送白石)》《立马(冬日)》《群鹅》、张大千的《天外三峰》《黄山》《罗浮晒布台》等精选真迹画作、文献、信札等共计40余件(套)展品。

最让人意外的是,展览展出了5幅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十分罕见的合作画。其中,两幅《荷虾图》,由齐白石、张大千共同创作完成,齐白石画虾、张大千画荷。齐白石的虾,质感晶莹剔透,又不失细节处的生动精致,用笔刚柔并济,富有变化;张大千的荷,大笔挥就,墨色由上而下逐渐加深,越发凝厚,充满洒脱的气势。最终,酣畅淋漓的荷花与水中嬉戏的游虾连贯一气,相得益彰,使得整幅作品充满生机,意趣盎然。作品不仅集中体现了两位大师的高超技法,更见证了“北齐南张”之间的深厚情谊,对后世研究他们的艺术成就和生平经历尤为关键。

此外,本次展览《月下寻旧图》同样意义非凡。该作品由齐白石所作,齐白石一生极少画自画像,创作这幅作品是为表达对友人徐悲鸿以及旧事的回忆。

“本次联展是三位艺术大师作品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聚首。”本次展览策展人徐骥介绍,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结识后,虽然共同参加过多次与其他艺术家的联展,但他们在世之日却只举办过唯一的一次三人联展——1947年10月18日,在天津永安饭店。

“我们跨越时空,邀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三位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美术家再相聚,让我们不但从历史发展的过程观中国艺术,还可从当下、从未来看中国艺术,不但从本民族看自己的艺术,还能从世界感中国艺术,甚至从中国探世界艺术!”徐骥说。

“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三人是中国画坛的三座‘灯塔’。三人各自有‘师法自然’的通途,张大千超元越宋直取唐风,食古能化;齐白石取材民间,求朴拙之气;徐悲鸿则西为中用,致力于以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精神来改造疏离生活、纯粹以笔墨游戏为尚的明清文人画主流。三人虽取径不同,风格趣旨各异,但互相欣赏,可谓是中国画坛一段佳话。”北京职业画家胡鹏飞专程来渝观看了本次展览,感慨收获满满、受益良多。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明才更是现场赋诗《临江仙》咏叹:

千载往来缘艺事,

……

又见石门江水阔,

江南独照谁惊?

几曾合作几回营?

贫侠轻落墨,

墨海已涛声。

王彩艳 杨敏 图片由江北区委宣传部提供

作品图片版权时代悲鸿(北京)文化艺术中心

《月下寻旧图》

《荷虾图》

100cmx34cm

简介:齐白石和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画坛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国际盛誉。这两位艺术宗师并驾齐驱,各领风骚,形成了中国画的两座大山,后人统称为“北齐南张”。

这幅徐悲鸿纪念馆(北京)收藏的《荷虾图》,正是由齐白石画虾、张大千画荷,两人合作完成的珍贵作品。

齐白石画虾,先以淡雅润泽的墨色涂绘出虾的身体,接着再以细笔逐一勾勒、点染完成虾的须、爪、眼睛等部分,虾身质感晶莹剔透,又不失细节处的生动精致,用笔刚柔并济,富有变化,足见画家之功力;张大千画荷最受世人称赞,只见他在画纸上大笔挥就,墨色由上而下逐渐加深,越发凝厚,充满洒脱的气势。最终,酣畅淋漓的荷花与水中嬉戏的游虾连贯一气,相得益彰,整幅作品充满生机,意趣盎然。

这幅《荷虾图》不仅集中体现了两位大师的高超技法,更见证了“北齐南张”两位近现代巨匠之间的情谊,对后世研究两人的艺术成就和生平经历都尤为关键。

《蜀葵蛙图》

101cmx35cm

简介:徐悲鸿、齐白石同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开宗立派之大家,两人自上世纪20年代末相识,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此次展览展出的《蜀葵蛙图》,正是1948年夏天,齐白石和徐悲鸿共同合作完成。画中,齐白石的两只墨蛙活泼可爱,天趣盎然;徐悲鸿的蜀葵设色淡雅,技巧精湛。在布局上,能够发现两位画者的别出心裁,两株绽放的蜀葵相陪两只墨蛙,红花对偶,墨蛙相对,齐老先生在上,悲鸿先生在下,遥相呼应,珠联璧合。

《蜀葵虾图》

101cmx35cm

简介:这幅《蜀葵虾图》同样由齐白石和徐悲鸿俩人合作完成。先是齐白石画虾,两只游虾居于画幅上端,尽情嬉戏,虾的身形体通透轻盈,须、爪、尾等局部精准到位,毫不含糊,齐白石的用笔轻松,却得虾之神韵,表明其对虾之形象早已了然于心。而徐悲鸿后补蜀葵,下方的蜀葵亭亭玉立,红花绽开,徐悲鸿以渲染设色的方法描绘蜀葵之盛态,不仅突出蜀葵的生机,还为画面带来几份清新典雅。两位花鸟画巨匠的合作,均展现出各自所长,笔下的景物也是相得益彰。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