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铜梁西郊绿道 一条奔向小康的幸福大道
来源:铜梁报
时间: 2020-10-21 09:12:57 | 编辑:肖福燕

  

  

  荷和原乡。(资料图)

  金秋龙乡,景色宜人。在铜梁西郊,每天都有大批市民或游客沿着鲜花簇拥的绿道或步行,或骑行,欣赏秋日美丽的田园风光。

  西郊绿道全长60公里,彩色的草油路面上,划定了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西郊绿道“串点成线、连片扩面”,发展起“绿道经济”,成为市民观光休闲旅游的打卡热地。2019年,西郊绿道荣获“重庆十大最美乡村”称号。

  西郊绿道的诞生,是我区近年来在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生动实践。这条绿道如一条翡翠项链,绿道为“串”,沿途生态农业为“珠”,将5个镇街、24个村(社区)、1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优质水果、精品水产、花卉苗木、有机蔬菜、生态莲藕等产业基地和玄天秀水生态画廊、奇彩梦园、荷和原乡等景区或景点串连起来,串起了城市与乡村、美景与产业。

  2018年,铜梁区委科学规划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建设,围绕产业兴、环境美的路线,铜梁在这条“绿道”上大作文章,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并与脱贫攻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有机融合,实现了“建成一条绿道,发展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

  位于绿道圈内的太平镇坪漆村是重庆市级脱贫村,而今,该村的绿道成为了“网红”乡村公路。

  “坪漆村坡高沟深,过去只有一条地势陡峭、急弯多的老公路,交通不便是导致我们村贫困的因素之一。如今,坪漆村因新修的绿道而改变了面貌。村里抓住时机,在公路沿线成片栽种了近千亩香桃、沃柑、李子等水果,并按照农旅融合发展的思路,打造了‘桃谷人家’品牌,成为了城里人观光、赏景、采摘的打卡热地。”坪漆村村支书赵东阳说。

  而今,绿道环线范围内34家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起了2.2万多亩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精品水产、高品质花卉苗木等,产业的振兴富足了一方群众。

  绿道公路的建设改变了农业基地的形象,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过去,我们800多亩的苗木基地里到处是坑坑洼洼的土公路,现在漂亮的绿道环绕基地,企业的形象也大大提升了。”玉皇村成王果业负责人陈贵虎高兴地说,外来的客商来到基地,都一个劲夸铜梁的农业园区是一个少有的景区,企业的果苗销量增加了两成多。

  铜梁区结合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建设,立足服务本地村民和服务外来游客,打造出了一个个乡村会客厅。其中,西来村会客厅分为上下两层,一楼前半部分是游客接待中心、婚纱摄影基地以及西来爱情地标,后半部分则是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进一道门,可办一切事;二楼则是咖啡厅、书吧和陶艺区,可以提供简餐、茶水、充电等基本服务。不仅方便了群众,还为村民和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今年以来,乡村会客厅先后在绿道沿线玉皇、西来、河东、河水、马滩等村建成投用,每天都迎来大批的市民和游客,沉寂的乡村也因此生动了起来。

  绿道还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动能。原乡藕寓、禾田乡间、原乡小憩、西郊雅社、黄门小筑、莲乡茶宿等民宿和农家乐傍着绿道公路应运而生,贴近自然的原生态风貌倍受游客欢迎。

  沿着蜿蜒的绿道公路前行,草油路面平顺而整洁,成带状栽植着木春菊、美人蕉、三角梅、五色梅、红叶石楠、桂花、红叶李、翠竹;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伴路而立,伸向远方;路边,分类垃圾箱桶不时可见;白墙黛瓦的农房干净整洁,竹篱围就的菜园规范有序……

  西郊绿道串起百姓的幸福时光,自来水、天然气、卫生厕所、人行便道进了农家,绿道还实现了免费wifi手机信号全覆盖。

  夜幕降临,吃罢晚饭后,六赢村村民周书英和姐妹们邀约着来到会客厅广场,跳起了健身舞。“过去,我们村里没有耍的地方,吃了饭就猫在家里。现在,会客厅建好了,我和几个老姐妹每天都要到这里跳舞,活动活动筋骨,快乐得很!”周书英说,“我们现在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烧火不用柴,幸福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