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重庆全力攻坚水利扶贫 已全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10-17 09:03:18 | 编辑:李振兵

 

江津天胜水库 摄/林寿乐

彭水县桑柘镇自来水厂

大足区水利精准扶贫后,村民用上自来水

石柱县东方红水库

巫山县福田水厂

“地下水长流,地上渴死牛。”在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的重庆渝东南、渝东北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过去掣肘当地发展的“水贫困”正在成为历史。

摆脱贫困,必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扶贫,必须补齐贫困地区水利工程短板。

近年来,重庆着力实施水利扶贫,加大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力打响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脱贫攻坚战,搬开因水致贫这个贫困群众奔向小康路上的绊脚石。

目前,重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已达到了国家脱贫攻坚现行标准,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动态清零,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已全面解决。

千年之盼今朝圆,治水兴利奔小康。如今,行走在重庆山区,一座座星罗棋布的水库,一条条通向田间地头的水渠,一股股流进千家万户的清泉……处处都能感受到水利为重庆脱贫攻坚带来的强劲脉动。

努力让贫困群众喝上放心水 不能漏一户不能掉一人

10月15日,巫溪县城厢镇城哨村,村民宋祖江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出来。

“有雨遍坡流,地上水无踪。”和城哨村一样,我市渝东南、渝东北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多为喀斯特岩溶地貌,蓄水十分困难,重庆贫困山区很多村庄一样,由于存不住水的喀斯特地形和薄弱的基础设施,过去,城哨村村民只能吃楼板水、天坑水,曾有人因找水掉下天坑丢了命。

解决农村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是市委、市政府牵挂的一件大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贫困群众能否喝上放心水,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成色。市水利局局长吴盛海介绍,自2018年全国打响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脱贫攻坚战以来,市水利局把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作为保基础惠民生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聚力攻坚补齐农村饮水基础设施短板。同时建立了“专项核查、行业普查、市级督查”动态监管机制,全覆盖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做到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在水利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城哨村通过三级提灌将自来水引上了山,但仍有15户居住在高海拔区域的农户无法吃到提灌水。当地决定建第四级提灌站。2019年底,四级提灌工程完工,宋祖江和邻居们吃上了自来水,村里摘掉了贫困帽,还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正向乡村振兴的道路迈进。

“水从渠里走,人在山上愁”,奉节县平安乡是有名的缺水地区,每年的冬春旱时节,不少村民得靠政府送水才能解决人饮。缺水,成了平安乡攻坚深度贫困的拦路虎。

天上接、河里抽、地下钻、专车送……从2017年8月起,一场水利扶贫攻坚战在这里打响,通过建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工程,泵站提升,钻探地下水,整治旧病塘、抗旱池等措施,当地用了两年时间解决了2万多名群众的饮水问题。如今的平安乡,水龙头一拧,自来水“哗哗”直流。

据统计,全市已累计建成农村供水工程44.9万处,覆盖农村人口2350.6万人。集中供水率达88%、自来水普及率达86%,农村人口供水入户比例达到97.5%,农村供水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汩汩清水汇聚起殷殷真情,谱写着脱贫攻坚道路上万众一心的凯歌!

多渠道补齐水源工程短板 水利扶贫引来致富“活水”

10月15日,武隆区仙女山镇明星村核桃水厂,来自两公里外核桃水库的原水经过水厂絮凝、沉淀、过滤等程序后,通过自来水管道送入周边6个村上万名群众的家中。

仙女山镇是武隆区旅游大镇,几乎全域依托旅游业发展。但过去,当地却因缺水根本无法大力发展旅游。

水利兴百业旺!近年来,在水利部门支持和大力投入下,武隆区按照“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原则,在仙女山片区布局投用了7座水库,为旅游业发展做好配套,激活了仙女山的旅游活力。如今,仙女山旅游片区高峰期日接待游客达10多万人。

过去,在重庆的贫困山区,因缺乏水利综合调蓄工程,汛期猛烈的雨水在造成山体滑坡、洪涝灾害后顺着山间的石缝流入大江大河,而到了干旱时节,季节性、区域性的缺水十分严重,大部分农业望天吃饭。水,成为贫困山区脱贫的掣肘。

近年来,我市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统筹推进贫困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一批贫困地区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从2016年至2020年,我市新开工大中型水库20个,开工建设小型水源工程54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12座。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在市水利局的大力争取下,市委、市政府实施了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规划投资1200亿元,拟实施185个重点水源工程,其计划实施的100多座水库,60%以上的项目涉及贫困区县。

吴盛海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已累计建成水库3076座,总库容约126.1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8座、中型水库103座、小型水库2955座,全市水库年供水能力达到27亿立方米。

同时,我市自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10.8亿元实施了7个大型灌区、40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新增(恢复)灌溉面积65.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7.3万亩,新增供水能力9235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1亿公斤,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是因为解决了缺水的难题,武隆仙女山如今已成为重庆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同样因为缺水,丰都县三建乡扶贫产业发展面临严重掣肘。在水利部和市人大办公厅扶贫集团的帮扶下,我市水利部门派出水利专家为当地找水源、兴水利,全力解决全乡产业发展缺水的关键问题。通过兴建骨干水源工程、建小型水利设施和实施全域产业水系配套工程,三建乡建成了高效节水产业水系配套项目,发展起了笋竹、青脆李、猪腰枣等扶贫产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水托起了贫困山区乡亲致富梦,铺设了山乡振兴路,也绘就了全面小康景。   

破解水利工程“重建轻管” 3万处供水工程有了管护责任人

随着水源问题的逐步解决,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巫山县抱龙镇洛阳村位于大山深处,村民过去只能“望天吃水”。2013年起,当地引来山泉水修建了12口饮水池,让老百姓用上了自来水。但由于没人管护,大家争着用水,没过多久,水就用光了。后来,洛阳村采取推举管水员和村民轮流“坐庄”管水的模式,村民交纳水费,由专人按时查看水源、维护引水渠,清洗取水池、饮水池,维修全社的供水管道后,村里再也没缺过水。

和洛阳村一样,重庆不少农村供水工程穿山越岭,管理上存在难度,导致工程无法持续发挥效益。而小型水库、农村供水工程、灌区“最后一公里”工程运行管理直接关系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只有全面落实水利工程管理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程管护主体、管护人员、管护经费落实情况的监管,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确保水利工程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喝上“放心水”。

据了解,早在2016年,我市便出台了《重庆市村镇供水条例》,为农村供水管理提供了法制保障。2019年,我市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的意见(试行)》,各区县出台了县级农村供水管理办法,从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责任、设施建设、水质监管、运营管理、有偿用水、运行管护激励等方面推进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目前,我市685处万人供水工程已全部实行企业化管理,近3万处万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落实了管护责任人,贫困区县共落实公益岗位管水员800余名。此外,我市还加快推进农村有偿供水机制建设,加快推进解决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缺制度管”“缺人管”“缺钱管”的难题。

正是因为解决了管护问题,前不久,璧山区30个运行了20多年的小型自来水厂实现更新换代,水厂引入了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全环节的水质监测监控,村民的饮水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荣昌区在21个镇街相继建设了29座集中式供水工程,又组建了弘禹水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村镇供水分公司,对其进行统一经营管理,不但让老百姓喝上了“平价水”、“放心水”,通过规模化管理也有效控制了运行成本。

水润民心,泽被万物。吴盛海表示,市水利局将继续巩固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加快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水利扶贫支撑保障工作,做好水利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继续把好饮水安全的总闸门,补齐饮水安全的“小康短板”,让干净水、放心水、致富水润泽百姓的生活。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由重庆市水利局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