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开州 党建引领攻坚路 砥砺奋进绘蓝图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10-17 08:59:36 | 编辑:李振兵

开州区临江镇福德村“三变”改革让群众分享改革红利

开州区五通乡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

中国驰名商标——“开县春橙”产业体量大、品牌响、价值高

国家电网集团积极支持大进镇扶贫工作

开州区大德镇万亩水稻梯田

从1984年到2020年,30多年的接续奋斗,让开州彻底摘掉了“国贫县”的帽子。全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精神风貌大幅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加强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近年来,开州全面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落实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坚持抓党建引领,汇聚脱贫合力,于2018年成功脱贫摘帽。

截至去年底,开州累计减贫35921户123665人,贫困发生率由10.37%降至0.21%。剩余2408名贫困群众已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三级书记”抓扶贫

优秀干部上一线

“周书记走了……他给老谢屋头修水管,滚下崖了……”去年8月8日,一个噩耗很快传遍开州区关面乡泉秀村,村民们泪流满面,奔走泣告。

62岁的周康云生前是泉秀村党支部书记,因帮助贫困户谢开财维修水管,不幸坠落山谷遇难,倒在了扶贫路上。

坚持尽锐出战,让最优秀的干部顶上脱贫一线!脱贫攻坚中,开州以“三级书记”抓扶贫,组建起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区、乡、村三级联动指挥部,以村为作战单元强力推进。

周康云正是“三级书记”中的杰出代表,他用热心和质朴,带着初心和使命,书写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开州切实强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加强统筹,汇聚力量,集中精力,形成决战决胜态势。

除以“三级书记”抓扶贫,开州还成立了由区级领导担任团长的40个扶贫工作团,所有区级部门单位编组入团,实行分团包干,与镇乡街道协同作战。针对深度贫困,19名区级领导和19个区级部门“三包”到村,构建起纵横衔接的“六大责任体系”,推行“三包三促”和“三结对”制度,实行镇乡街道和帮扶部门捆绑考核。

同时,选拔11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充实力量,1555名干部到村驻守、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1.22万名干部入户结对帮扶,确保帮扶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鞠躬尽瘁谋发展

产业振兴结硕果

大批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在开州书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

多年来,周康云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如何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上。泉秀村在他的带领下,按照开州区“人口下山、产业上山”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木香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建立木香产业基地。同时,村里成立了木香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

如今,有176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就连周边青蒿村等村社也有不少贫困户以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贫困户除了享有财政资金入股固定分红外,还享有统一销售利润分红、务工收入、生产资料扶持等收益。

2018年,泉秀村的木香种植面积扩大至2万多亩,产销量达到了900吨,占全国木香产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全村木香销售收入900余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木香第一村”。全村人均销售木香收入逾1万元,2018年顺利通过了国家脱贫验收。因为木香,泉秀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以泉秀村木香为代表的“开州木香”,成为全市三大道地中药材之一。

时常受助于周康云的谢开国一家,也因在脱贫攻坚中种了10多亩木香,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5万多元。

选好发展“领头雁”

支部建在产业上

中秋刚过,走进长沙镇齐圣村的田间地头,黄澄澄的柑橘已经挂满枝头。丰收的喜悦,已经开始在村中漫延。

开过饭店、做过地产、当过矿老板的熊尚兵头脑活络,是齐圣村党委书记。近年来,齐圣村在他和村党委一班人的带动下,大力发展柑橘、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在全市率先探索“土地(资金)入股、配股到户、保底分红”和“返聘务工”相结合模式,村里318户1272名群众成为股东,2019年人均增收3250元。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全市示范村、小康村。

以党建促脱贫,开州致力于筑牢桥头堡,选好“领头雁”。全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苦干实干。

大力实施基层党建规范提升行动,“一村一策”提升所有贫困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组织320个机关党支部与260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组织动员2251名党员成为扶贫先锋,把基层组织建设得坚强有力,成为打赢打好这场硬仗的重要攻坚力量。

积极探索“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建新模式,推广“党支部+集体经济(产业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将党支部、产业、党员、农户串联起来,实现党组织引领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带领群众致富。

目前,开州465个村全部组建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农民合作社1708个,建成产业扶贫基地2664个,新发展特色产业16.5万亩,产业覆盖贫困户99.94%。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512个,培育致富带头人1087名,带动4570户贫困家庭增收。“建、售、联”产业扶贫模式成为全国产业扶贫创新案例。

积极探索新模式

拉动消费门路广

紫水乡是开州的农业大乡。今年的疫情,导致辖区龙头企业、扶贫车间、贫困群众的农产品严重滞销。

为破解难题,紫水乡党委联合周边乡镇,聚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与市场深度对接,顺势搭建起销售平台,编织起一张“线上+线下”的消费扶贫网,全力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各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协调,集思广益,先后帮助龙头企业、扶贫车间、贫困群众销售扶贫产品1.64亿元。

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开州扎实做好贫困地区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利益联结工作,探索打造消费扶贫新模式、新业态,以消费促进贫困乡村脱贫,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全区紧扣“卖得出”培育好产品,入库《全国扶贫产品目录》供应商132家,扶贫产品484个,总价值量5.82亿元。举办“开味开州”品牌发布会,开县春橙、关面木香在全国叫响,水竹凉席、南门红糖、冰薄月饼入选市级非遗名录,“开县春橙”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到11.52亿元。

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同宣传,多方力量扩渠道,电商带动增销量打开产品销路;通过联动企业发展、联结群众利益、联带集体经济“三联”,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三扶工程”显成效

激发脱贫主动性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开州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行动,实施精神扶志、教育扶智、政策扶持“三扶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

疫情期间,大进镇双龙桥村贫困户黎方平主动到村里,要为抗疫捐款2000元。考虑到他的情况,村干部让他少捐点,但他执意表示:“过去我家贫困,国家帮了我们。现在国家有难,我就应该出把力!”

黎方平身患残疾,在村党支部的引导帮扶下,他和妻子不等不靠,先后贷款5万元办起了畜禽养殖场,并兼职村里的护林员、保洁员,2019年家庭年收入达到5.6万元,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实现了脱贫。黎方平常说:“政府帮我们,是党的好政策,但自己要努力,才对得起这份情。”

黎方平是开州众多脱贫群众中的佼佼者。脱贫攻坚中,开州广泛开展“送智下乡解难题、志愿服务送温情、移风易俗树新风”宣传教育行动,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组织“身边的脱贫故事”微访谈3500余场、“榜样面对面”微宣讲400余场,选树表彰脱贫光荣户1273户、致富之星299名,以“身边人、身边事”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

同时,坚持组织意向和群众意愿相结合,开发“党建+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模式,组织贫困群众参加种植养殖、农村电商、家政服务等实用技术培训6.86万人次,增强自我发展本领,5.5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脱贫。

东西协作情谊深 十年携手战贫困

9月28日,开州区扶贫产品潍坊营销推介活动暨重庆开州扶贫特产馆开业仪式,在山东省潍坊市丹桂里金街举行。1个扶贫专店、3个扶贫专区、4个扶贫专柜同步开业。

专店专区专柜首批采购开州南门红糖、紫水豆干、举子香肠、百合面条、冰薄月饼、蜂蜜等300余种扶贫产品,价值100余万元,开业当日销售额达4万余元。推介活动和开州扶贫特产馆的设立,在为潍坊市民带来开州美味的同时,也进一步畅通了开州产品进入潍坊的渠道和空间。

类似活动在开州与潍坊的携手“战贫”中已成常态。自2010年潍坊同开州实施扶贫协作以来,两地坚持“输血”“造血”同向发力,聚焦建立保障机制、加强资金管理、畅通人才交流渠道、推动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增添措施,全力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双方建立常态化互访、规范化推进、多元化参与三大保障机制,全力构建多层级立体化广覆盖扶贫协作新格局。

聚焦精准对接资金需求、精准引导资金投向、精准规范资金管理,切实保障帮扶资金管理规范使用安全。

通过互派党政干部挂职锻炼、带动教师队伍成长发展、推进医疗人才技能提升,加大人才交流,有效提升人才队伍内生动力造血能力。

致力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变输血帮扶为造血扶贫;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变打工经济为高质量发展;发展消费扶贫规模和文旅产业,变资源单项输入为资源双向流动,助力形成扶贫成果巩固长效机制。

大进镇 党建引领实现产业勃兴

坚持产业发展,方能让扶贫实现扶根本、扶长远。大进镇以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发展,为贫困群众当期脱贫、长远致富提供不竭动力。得益于产业发展的助推,大进镇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底的18.7%降至0.2%。

大进镇发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调研走访,全面摸清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现状、群众种植意愿等信息,组织专家团队实地研究论证,开展综合效益分析,划片分村提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形成1个总体规划、17个村级产业发展方案,明确茶叶、中药材、粮油果蔬和乡村旅游“3+1”主导产业。

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原则,大进镇引导各村党支部书记兼任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董事长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党员能人吸纳进入村支部任职,牵头推进产业规划落地实施。红旗、年华、群和3个村的茶叶合作社,把分散农民组织起来、分散土地连片起来,建成万亩生态有机茶园。新元、关坪、杨柳等村的中药材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厚朴、前胡、党参、菊花等中药材4000余亩。

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大进镇深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探索“支部+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让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全面解决“空壳村”问题。17个村分别成立茶叶、中药材、高山果蔬等专业合作社。杉园、新元等村部分贫困群众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发展魔芋、中药材等产业,实现户均增收近1万元。

本版文图由开州区扶贫办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