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补短板 强弱项 提质量 丰都 推动脱贫攻坚不断走深走实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10-17 08:56:40 | 编辑:李振兵

扶贫公路连通千家万户

肉牛养殖助农脱贫

东西扶贫协作硕果累累

三建乡绿春坝村花卉苗木基地

入秋的重庆,半雨半晴。断续的秋雨之后,丰都红心柚将迎来生长的利好时期。三元镇梯子河村,红心柚种植基地里村民穿梭在橙黄与绿意之间,正忙着为果树疏果施肥,抢抓红心柚快速生长期,以待丰收。

摘掉贫困帽子,奔向全面小康。“四山夹三槽”的地形、相对较差的自然环境挡不住丰都人阔步迈进的步伐,“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旧印象早已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走深走实,蜕变成一片山水丰茂、物产丰盛、人文丰厚的美丽之地。

近年来,丰都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中找定位、找责任、找担当,紧扣“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脱贫路径,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发扬斗争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走深走实。

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由12.1%下降至0.02%,贫困群众全面实现“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全保障,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群众收入实现了显著性增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做好金融扶贫文章

“现在家里有肉牛30多头,生猪20多头,山羊10多只,鸡鸭100多只,每年还要收包谷、水稻、榨菜将近4万斤,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十直镇秦榜沟村村民付体碧讲到,从2017年开始,她每年都借助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来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如今每年家庭收入超10万元。

付体碧与丈夫蒋仕文,曾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丈夫因早年外出务工意外残疾也归乡待业。2014年,借助帮扶干部制定的脱贫计划,结合返乡农民工养殖肉牛补助政策的2万多元补助资金,办起了蒋家湾肉牛养殖场。如今肉牛养殖场已从最初的6头牛,发展到了30多头,付体碧也借此走上致富路。

如付体碧一样借助扶贫小额信贷发展脱贫产业的例子,在丰都还有很多。可在扶贫小额信贷实施之初,贫困户其实并不买账,该县第一次扶贫小额信贷意愿调查,愿意贷款的贫困户只有5940户,占全县贫困总户数的29.9%。

谋而后定添措施,下足功夫精准干。丰都聚焦“不想贷、不愿贷、不敢贷”等难题,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力促政策落地见效。

——精准实施骨干产业培育及带贫行动。紧紧围绕“确定骨干产业,引进产业龙头,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带贫机制”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将肉牛、生猪、榨菜、红心柚、花椒、烤烟等确定为主导产业。

——精准实施产业链金融扶贫行动。紧紧围绕产业链金融服务需求,同步推进普惠金融与扶贫小额信贷特惠金融,既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普惠性贷款,又为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信贷特惠性贷款。

——精准实施农村信用增信行动。探索实施信用评级、助贷员制度、农业产业保险、技术增信4项增信措施精准助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

——精准实施扶贫小额信贷服务提升及防风险行动。延伸服务平台、优化服务流程、强化风险防控的同时,严格把控“放贷、使用、防控”三道关口,实行“激励制、通报制、提醒制、惩戒制”,有效防范了金融扶贫风险。

截至今年9月,丰都县扶贫小额贷款从2017年11月获贷贫困户仅1660户、累计发放0.75亿元、获贷率8.36%,增加到为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3455户次、6.15亿元,获贷率超过68.14%,居全市第一。2019年7月,全市扶贫小额信贷现场会在丰都召开,获全市好评。

强化电商扶贫,打通农产品入市“最后一公里”

“从零起步,不到2年时间,经过3次搬家,覆盖周边8个乡镇,累计销售额超1500万元……”说起三建乡农村电商的发展历程,廖家坝社区驻村第一书记章烈一口气说出了自己能记住的所有数据。

10月8日,这里的电商集配中心正式开始运行。这一天对于章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三建乡农村电商从农产品快递单为零、专职电商从业人员为零、实际运营网点为零、电商销售农产品数据为零,到农产品快递单已超3万件、电商专兼职从业人员16人……成为丰都县龙河流域电商集配中心的发展史,也将在这一天掀开新篇章。

三建乡农村电商的嬗变,在丰都绝不只是个例。近年来,丰都多措并举,坚持把农村电商作为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助推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建平台促销售、强监管保质量、树品牌立口碑等有效方式,推动农特产品卖得掉、卖得好、卖得远。

建平台促销售。依托124个电商服务站点、400余个电商平台,全力推进农产品上平台、进社区、进超市、进食堂、进市场、进景区,并全面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资源的对接全覆盖。

强监管保质量。以直播带货质量保障为切入口和主抓手,丰都县制定了《电商直播带货行动工作方案》《农产品直播带货质量保障8条措施(试行)》,建立了“政府引导+部门监管+市场参与”模式,构建了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终端的全方位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从而让网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树品牌立口碑。累计认证“三品一标”131个,认定市级以上农业品牌46个,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个。“丰都牛肉”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成为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丰都锦橙”“丰都红心柚”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丰都花椒被评定为辛香料国家标准。

“此外,我们探索发展‘农村电商经纪人+贫困户’扶贫模式,进一步强化产品对接收集,加强推介。”丰都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到,接下来该县还将探索实施全县农村电商整合运营,提升农村电商整体实力。

截至7月,丰都全县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3.25亿元,同比增长248.68%。

深化东西扶贫协作,让群众端稳增收“饭碗”

金秋十月,湛普镇庆云村花椒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为花椒树除草、施肥,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

“今年逢疫情,还是对销路有所担心的,结果花椒通过采购不仅都卖光了,还比往年挣得更多,这是村民们都没有想到的,现在大家干劲儿正高呢。”庆云村党支部书记凌成高介绍到,今年巧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餐馆倒闭,出口受影响,花椒行情受到很大的冲击,该镇通过山东枣庄、大足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定点采购,花椒实现了全销售,为群众稳定了增收来源。其中,山东枣庄委托丰都县河之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定点收购干花椒131余吨,金额达780余万元。

类似这样的定点收购仅仅是枣庄市与丰都县确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以来,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丰都聚焦劳务协作、消费扶贫、产业合作等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加压努力、克难攻坚,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深化产业合作,滕州马铃薯安家丰都。2017年,当时滕州市领导来丰都调研,决定将马铃薯作为西移丰都的经济作物首选。近年来,枣庄、丰都两地按照“先行试验、示范引领、逐步推广”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科技支撑、金融支持”的链条式帮扶模式,不断助力两地产业扶贫协作不断走深走实。

目前,丰都27个乡镇推广种植滕州马铃薯1.85万亩,实现总产量4.16万吨、总收入0.96亿元,亩均收入5000元以上,有效带动6800余户贫困户增收。

深化人才交流。通过选派、培训,截至目前,枣庄共选派28名教师、31名医生、15名农技专家来丰开展扶贫协作;丰都已选派19名医生、13名教师、4名农技人员、10名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到枣庄交流学习。利用枣庄培训资源,采取线上线下、集中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先后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100人、医疗卫生人才100人、科技人才237人、农业科技人才259人、党政干部306人,超额完成培训任务。

深化劳务协作。通过育婴员、月嫂等培训班共培训建卡贫困人员360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通过组织现场招聘会,目前已实现稳岗就业55名,完成年度任务的138%。使用援助资金开发临时公益特岗300个。新建扶贫车间5个,累计11个扶贫车间共吸纳150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76人。帮助开发公益岗位等,实现就近就业283人。

注重消费扶贫创新,推进协作质量有力提升。通过举办“百吨花椒进枣庄、千吨土豆出丰都”、消费扶贫“赶年节”等活动,组织山东企业与丰都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截至目前,已向枣庄销售各类农副产品2465万余元,完成目标任务117.38%。

链接》》

三建乡 “三变”改革引领增收致富

三建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地形“三山夹两河”,海拔从230米急剧提升至1200米,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脱贫攻坚难度极大。

为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2018年以来,丰都县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主角“三主”模式,在全乡8个村(居)组建股份合作社全覆盖联结农户并以土地入股,引入(国有或社会资本经营主体)与股份合作社、村集体按照“334或361”比例合股组建股份公司,采取保底(240元-800元/亩)+分红利益联结方式全域实施“三变”改革,发展笋竹等产业1.87万亩,其中夜力坪村千亩油菜基地就是“三变”改革的产业之一。

通过全域“三变”改革,改善了乡域内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整治了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产业水系配套的全覆盖,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全乡“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有效盘活了1.2万亩长期撂荒的土地、林地等资源,可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群众通过“土地入股保底收益、群众务工收入、分红收入”等方面户均增收可达1万元以上;村集体通过“股权化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和产业收益分红”方面年均增收可达10万元以上。

本版文图由丰都县扶贫办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