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筑牢保障网脱贫奔小康 南川 建立增收和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10-17 08:50:32 | 编辑:李振兵

河图镇的猕猴桃产业园

销售平台主动上门收购贫困户农产品

太平场镇河沙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南川区贫困村精选发展中药材12.2万亩

精细化精准化的帮扶措施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的质量

尽管南川摘掉了“市级贫困帽”,但脱贫攻坚并不等于划上了句号,相反防止返贫和临贫风险的农户致贫,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任务依然艰巨。

近年来,南川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要求,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建立防止返贫机制和帮扶措施,千方百计增加脱贫户收入,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

夯实根基 产业覆盖利益联结让增收细水长流

“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现在能当上股东,还能分红。”60岁的南川区楠竹山镇锅厂村贫困户彭世怀觉得日子终于有了盼头。自区里启动扶贫产业资金配股到户试点后,扶贫产业资金通过量化成股金后加入到村里的合作社,自己摇身变成了股东。

“村里发展竹笋、淡水养殖,原来我哪有钱投入啊,只能干瞪眼。”彭世怀说,没想到村里为所有贫困户配股25万元,实行保底分成、收益分红。

为实现贫困户可持续增收,南川区探索推行扶贫资金“配股到户、保底分红”制度,即按照“资金入股、配股到户、保底分红、脱贫转股、共享收益”原则,坚持“一乡一策、一企一策、一户一策”,整合各类扶贫帮扶资金作为入股资金,投入辖区内合作社(企业),入股资金折成股权,以户为单位分配给本村贫困户,合作社按期支付股权收益。

“简单来说,扶贫资金作为股金在产业发展中滚动累积,贫困户直接拿分红,脱贫一个,分红继续分给尚未脱贫的贫困户。”南川区扶贫办负责人说,此举破解了过去将现金直接分发给贫困户、主要扶持产业大户扶富不扶贫的问题,解决了空壳村无产业无资金的问题,壮大了村集体资产,同时实现了“扶贫资金跟着贫困群众走、贫困群众跟着产业走”,最大限度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效益,更是保障了贫困户收入的细水长流。

扶贫资金股权化只是该区完善利益联结,实现脱贫户持续增收的一个方面。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该区还建立了一系列防止返贫机制和帮扶措施。以构建的产业帮扶防止返贫机制为例,该区将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到所有的监测对象(包括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一般重点农户),通过扶贫产业项目带动可持续增收。同时,针对有劳力有意愿发展产业的监测户,区上还为其提供小额信贷,鼓励和支持他们自力更生发展产业致富。

如今,该区已建立起涵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小额信贷、结对帮扶等10多项内容为主的精细化精准化的帮扶措施,通过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提前预防与精准帮扶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脱贫攻坚的质量。

与此同时,按照基本经营制度、各方互利共赢、引导农民参与、优先扶贫扶弱、稳步渐次推进等原则,通过资产收益、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房屋联营、务工就业、产品代销、生产托管、租赁经营等联结方式,大力发展“3+1”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指导贫困村精准选择优势产业项目,40个贫困村确定主导产业73个,发展中药材12.2万亩、茶叶1.85万亩,全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1500余户。

为加快大数据为脱贫攻坚赋能,该区将监测对象的动态信息通过由监测责任人上传到重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渝扶贫APP”,做到监测对象的信息精准、动态情况精准、解决问题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实现了所有贫困户和监测对象信息一目了然。

创新探索 出台五条措施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李平是河图镇骑坪村一组土生土长的农民。2005年李平在外务工落下残疾,后来被识别为建卡贫困户,由于头脑灵光,勤劳肯干,这几年他靠养猪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可去年的一场猪瘟让他的辛苦化为了泡影。今年,李平不得不新种下2亩生姜、3亩魔芋和12亩水稻,本就困难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

眼看面临返贫的危险,区里的扶持政策给他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按照政策,贫困人口在今年新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可以获得每亩300元至600元不等的种子、肥料等农资补助。李平栽种的生姜、魔芋和水稻都可以按照300元/亩获得补助,这才确保了李平能够稳定增收。

李平享受的政策,事实上是今年3月南川区为统筹推进“战疫”和“战贫”,解决贫困户增收难,特印发的南川区《扶持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方案》,通过创新探索的5条硬措施,扶持对象包括全区建卡贫困户和年收入低于6000元的一般农户。

这5条措施包括就业、养殖、种植等。扶持贫困人口务工方面,《方案》规定,南川籍转移到区外务工稳定就业1个月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将给予跨区域就业往返城市间交通补贴;同时,通过补贴方式鼓励乡镇(街道)开发公益性岗位以及鼓励区内各类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

在扶持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方面,贫困人口在2020年新发展“当年养殖、当年出售”的畜禽或“当年种植、当年出售”的特色农产品也将获得相应补助。

在扶持购销贫困人口农产品方面,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种养、保护价收购等方式购销贫困人口农副产品(猪、羊等大型牲畜除外)。年购销贫困人口农副产品总金额2万元以上的,按照交易额的10%补助经营主体。

在扶持流转贫困人口承包地方面,鼓励各类经营主体优先流转贫困人口耕地、林地发展产业。对2020年新流转贫困人口耕地、林地的经营主体,按照实际支付当年流转费总额的10%补助经营主体。

目前,南川已筹集奖补资金3000万元,激励贫困户新存栏猪、羊、家禽21.98万余头(只),新发展精品稻米、商品蔬菜、中药材2.05万亩,新流转贫困户耕地(林地)1300余亩,引导区内45家民营企业成功申报认定扶贫产品87个,带动1723户贫困户增收,有效防止年收入低于6000元的脱贫户和一般农户返贫、致贫,实现人均增收20%以上,其他已脱贫人口收入稳定增长,实现人均增收10%以上的目标。

分类施策 实施“七个一批”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

“我家的旧房补偿款前两天打到银行卡上了,有6万多元,感谢你们。”近日,家住太平场镇河沙村12组的贫困户童传华兴奋不已地拨通了村干部的电话。

今年67岁的童传华家的老房子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木质结构,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镇村干部多次上门调查和征求意见后,提出了解决方案:要么搬迁到河沙村集中安置点,要么重新改建,要么搬去女儿家居住……童传华考虑到他和老伴年老需要照顾,最后决定搬到女儿家居住,宅基地选择复垦。

住房问题解决了,拆掉老房子还能领到一笔补偿金,这个好政策对于童传华来说,简直就是像天上掉下了“馅饼”。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纷纷外出打工和进城落户,农村老房子长时间没人居住,加上长久日晒雨淋,垮的垮、烂的烂。如何消除这些农村危旧房?南川区结合“三保障”要求,创新建立了“七个一批”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法,打响农村危旧房“歼灭战”,努力实现一般农户危旧房动态清零。

“七个一批”,即复垦拆除一批。对符合“一户一宅”规定的农村危房,农户有意愿纳入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且具备复垦条件的,按照复垦相关程序实施拆除。鼓励拆除一批。对符合“一户一宅”规定且经本次鉴定的农村C级、D级危房,可由权利人先行拆除危房,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危房拆除且验收合格的,给予0.5万元/户的拆除奖励。证据保全拆除一批。对纳入土地储备红线范围内,拟于近期开发建设,且符合“一户一宅”规定的农村D级危房,可按征地拆迁相关程序,先行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先行拆除原旧房屋,待实际土地征收时签订完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修缮加固一批。对一般农户长期居住且经鉴定为C级危房的农村唯一住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缮加固且验收合格的,按照0.9万元/户的标准补助给权利人(“四有”人员除外)。拆除新建一批。对一般农户长期居住且经鉴定为D级危房的农村唯一住房,纳入危房改造计划,改造后经验收合格的,按照2.1万元/户的标准进行补助(“四有”人员除外)。限期拆除一批。对纳入“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新未拆旧的和纳入D级危房改造的建卡贫困户,由乡镇(街道)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排危方式限期拆除。佐证挂牌一批。针对区内农村C级、D级危房中的“四有”人员或长期不在家的农户,由各乡镇(街道)收集佐证资料,形成佐证档案,并对该类住房进行挂牌公示。

截至目前,南川区完成农村C级、D级危房改造4154户,三类重点人员户(建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1867户,贫困边缘户31户,拆除农村危旧房6964户,实现危房不住人。

链接》》

“数”说脱贫攻坚

截至目前,全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6.9%降至2019年的0.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11237元增长至2019年的16079元,5年来累计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近5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56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026个,系统内13827户47494名建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

本版文图由南川区扶贫办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