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江津 “三战”三捷 克贫制胜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10-17 08:49:00 | 编辑:李振兵

富硒稻谷之乡——江津石蟆镇上百亩的金色稻谷 摄/包晓香

产业扶贫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致富路 摄/林晓光

慈云镇佳民农业工作人员正在采摘蘑菇 摄/贺奎

美丽乡村摄影创作基地 摄/吴海军

先锋花淑基地

自年初以来,江津区在“战贫”路上连续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花椒价格下跌、特大洪水三道难关,脱贫攻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江津区充分发挥“五级书记抓扶贫”、扶贫集团包片帮扶、帮扶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等工作机制优势,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克服疫情、灾情影响,统筹推进“战疫”“战灾”“战贫”工作,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新的成效。

“战”新冠肺炎 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不降反增

江津脱贫攻坚遭遇的第一道“难关”是新冠肺炎疫情。因各地实行封闭管理、企业延迟复工复产,贫困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较往年外出时间推迟了1个月。

据统计,2019年,江津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54户24268人,实现就业的贫困人口约1.05万人,就业收入成为建卡贫困户最大的收入来源。而新冠肺炎疫情,使该区受影响的贫困劳动力达到5132人,占2019年就业人口一半以上,建卡贫困户面临着收入下降预期。

面对这一难题,江津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贫困人口就业:一是实施分组编队、行前提醒、准备物资、出发签到、途中衔接、抵达对接“6步工作法”,为急需返岗复工的区外务工农民工提供包车、专列等安全运输服务;二是向区内企业普遍派驻“服务特派员”,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并鼓励支持已复工复产企业优先吸纳本地贫困劳动力,帮助他们就地就近就业;三是印发《关于征集公益性岗位开发需求的通知》,广泛征求镇街和部门的岗位开发需求,为贫困劳动力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四是通过龙头企业、企业扶贫车间带动一批贫困劳动力就业。

数据表明,截至目前,该区实现有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就业11589人,比去年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增加了10%。其中,该区在2020年共新开发了1092个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累计开发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达1797个。

“战”花椒滞销和保值 在全国首创建设“花椒银行”

江津是有名的“中国花椒之乡”,全区的花椒种植面积达55.5万亩,年产量30万吨,因此,花椒也是该区最大的扶贫产业。

今年6至7月是江津花椒采摘的季节,但因全国近年花椒面积产量快速增长、产品同质化发展,加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鲜花椒收购量少价跌,花椒销售和保值增值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

面对这一难题,江津在全国首创建设“花椒银行”,通过统“收”、代“工”、随“储”、包“贷”、稳“本”措施,实现淡储旺销,增加椒农收入,提升带贫成效。

在统“收”方面,江津在重庆率先成立产业化联合体——重庆市江津区花椒产业化联合体,来联合主体统“收”,保障椒农利益。联合体成员单位共有66余家,其中公司43家、农民合作社11家、家庭农场12家,经营土地面积10万亩。牵头成立产业化联合体的凯扬农业公司,与联合体成员单位签订统管统收协议,以协议价优先收购联合体成员单位花椒。同时,为了促进种收积极性,制定了最低交付标准,对鲜椒供货主体实施二次返利政策,多种多交者按照收售金额的1%-2%进行二次返利,在市场价格总体处于低位的情况下,保障了联合体椒农的利益,增加了椒农收入。今年,花椒产业化联合体共收购鲜椒5.8万吨,其中收购贫困村的花椒1万多吨。

在代“工”方面,江津通过积极的扶持政策,引导“花椒银行”的企业在今年配套完善了万吨花椒保鲜花椒生产线3条、花椒油炼油生产线3条、鲜花椒冷榨萃取生产线3条、花椒油全自动灌装包装生产线3条、干花椒烤槽生产线1条、干花椒全自动热循环烤机生产线4条、干花椒色选生产线2条,新增鲜椒标准年处理能力12万吨,大幅提高了花椒处理能力和花椒附加值。

在随“储”方面,“花椒银行”新建公益性冷链仓储库房,为椒农提供随存随取仓库,实现花椒淡储旺销。目前,该区已为椒农代储800余吨干花椒,为农户增收节支170余万元,企业增收100余万元,其中涉及贫困户200多户600余人。

在包“贷”方面,江津区农业农村委(扶贫办)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联合推出“花椒贷”信贷产品,创新开展“仓单质押”。区内从事花椒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仓储、冷链、农资服务的新型经营主体,可到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获得“花椒贷”,财政奖补资金对放贷银行实施梯度贴息。今年,该区在花椒产业上预计贴息500万元,新增信贷资金投入4.2亿元。

在稳“本”方面,为确保业主的花椒到花椒银行存储的安全,由花椒银行(收贮公司)向保险公司统一投保,若业主存储的花椒受到损失,由公司按保底协议价格向保险公司索赔后给予业主补偿。同时,江津区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合作,创新开展花椒收益保险。今年,江津已在全区开展花椒灾害保险10万亩。

“战”特大洪峰灾害 扶贫集团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帮助受灾贫困户恢复生产

江津区位于长江中上游、三峡库区尾端,地处“川东褶皱”和“川黔南北构造带”的过渡地带,四面高山环抱,境内丘陵起伏,是一个水系发达、易受洪涝灾害的区县。其中,从江津穿境而过的江河就有长江、綦河等15条。

今年6月至8月,江津连续遭遇綦江特大洪峰、长江特大洪峰过境,河流沿线村镇遭受道路、农田被淹灾情。截至9月9日,今年以来该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灾累计133户464人。其中,因灾导致唯一住房倒损成C、D级危房的贫困户15户,因灾导致居住环境受影响(房屋进水、水沟堵塞等)的贫困户13户,因灾导致种养殖户收入受损的102户贫困户,因灾导致饮水安全受影响的共3户贫困户。

针对唯一住房倒损成C、D级危房的15户贫困户,江津区及时安排因灾致危房屋的危房改造任务,目前全部完成改造。

针对因灾导致种养殖户收入受损的102户贫困户,一是各镇街根据自身实际,采取自筹资金的方式对产业受灾贫困户进行救助,目前白沙、嘉平、西湖等16个镇街已自筹资金46.3万元;二是扶贫集团采取筹集资金的方式,为贫困户补贴购买鸡苗、鸭苗,维修受损生产基础设施,协助受灾贫困户恢复生产。截至8月25日,区政府、区纪委监委机关、区公安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白沙工业园扶贫集团已筹集资金236.6万元,用于对受灾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恢复。

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今年以来,江津区建立健全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在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上取得进一步成效。

在持续抓好“两不愁”保障方面,该区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坚持花椒、水果和畜禽产业为主导,按照“经营主体带动、专家队伍把脉、产业综合奖补、股权分红覆盖、集团消费扶贫”思路,不断推动贫困村“一村一品”格局形成,持续增加贫困户产业收入。

目前,该区三大扶贫主导产业共带动4321户贫困人口14728人,户均增收5841元。落实1031名产业指导员对接指导6480户贫困户产业发展,建成产业扶贫基地150个,培育扶贫龙头企业27家、专业合作社1109家,紫荆村、大垭村、百燕村、洞塘村成功创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与此同时,该区还常态化开展“扶贫赶场”“采果节”“采茶节”“吃新节”等活动,大力推动消费扶贫。今年以来,布点扶贫智能专柜233台,建设消费扶贫专区4个,消费扶贫专馆1个,认定扶贫龙头企业27家,扶贫产品累计认定125个,销售扶贫产品17932.8万元,无农产品滞销。

另外,该区还按照“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原则实施政策兜底,将5393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特困)兜底保障。

在动态清零“三保障”方面,该区强化义务教育保障,加大基建项目、校舍维修建设投入,乡村教师补贴、教师培训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教学点倾斜,今年投入各类教育资助15111万元,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上得起学。

该区强化基本医疗保障,构筑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线”,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在家且有签约意愿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和履约率100%,贫困户区内住院医疗费用自付比例9.84%,慢性病和重特大疾病门诊医疗费用自付比例13.83%。针对部分贫困患者因对“两病”认识不足、身体不便等原因造成就医检查难的问题,医保部门委托帮扶干部上门摸排,帮扶干部入户代收申报资料,镇街卫生院初步审核,医保部门组织区级医疗机构专家分片区开展集中免费鉴定。目前,已免费集中鉴定3857人次,其中3421人就地办理了“两病”。

该区强化住房安全保障,全面开展“四类对象”危房鉴定和标识,完成住房安全等级鉴定标识33683户;今年以来分6批次下达“四类重点对象”、边缘户等危房改造计划3857户,实现所有贫困户住上安全房。

该区强化饮水安全保障,对394个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开展水质检测并整治,全部达标。投入资金780万元,解决了对象化项目化工程性缺水问题。投入资金4074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7个,受益农村人口11.5万人,其中受益贫困人口5391人,贫困村、困难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4%,建卡贫困户集中供水率达到93%,实现所有贫困人口有水喝、喝上放心水。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由江津区扶贫办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