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脱贫村变“示范点” 铜梁 乡村振兴交出漂亮答卷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10-17 08:47:08 | 编辑:李振兵

铜梁区太平镇坪漆村龙灯彩扎基地,村民正在学习龙灯彩扎制作工艺,通过制作龙灯、灯笼等增收致富 摄/龙帆

主播走进贫困村开展消费扶贫直播 摄/康力文

双山扶贫专柜卖土货 摄/赵武强

土桥镇大力发展莲藕产业助农增收 摄/唐彬

秋分之后,硕果累累。在铜梁区虎峰镇回龙村,成片柑橘树结满果实,李子树青翠欲滴,散发出秋收的味道。

时间倒回到三年前,谁也想不到,这里竟是一片荒地,“长”不出任何收入。

而转折点,就是铜梁区吹响乡村振兴、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号角,探索”六要“路径——向闲置土地要集体经济促脱贫、向闲置产业要集体经济助脱贫、向已流转土地要集体经济带脱贫、向农村电商要集体经济帮脱贫、向潜在市场要集体经济益脱贫、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集体经济利脱贫。

这种”造血式“扶贫,托起了铜梁”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盘。549户、329户、5户……2017年7月至今,铜梁区除了2019年底新识别5户、15人计划今年完成脱贫外,其余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摘掉贫帽。5个市级脱贫村,正在加快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点。

8个扶贫车间 实现“造血”产业扶贫

在铜梁区虎峰镇鼎茂农产品有限公司车间,30多位农民工正在流水线作业加工大蒜,车间一片忙碌。

“这是镇里引导企业建起的扶贫车间,在30多位务工群众中有5位建卡贫困户。每天收入80元至100元左右。”镇党委书记王咏忠说。

虎峰镇是一个有近5万人口的大镇。全镇204户建卡贫困户经过区镇村帮扶,去年底全部摘掉了贫帽。

但这远远不够。仅靠外部“输血”,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一直是摆在扶贫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催生贫困户内动力,增强“造血”实力,“背靠”产业增收?扶贫车间应运而生。在铜梁,扶贫车间支付的劳动报酬要求不低于当地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就业人员中超过三分之一须是建卡贫困户,成为了困难群众的致富“梦工场”。

在永嘉场镇边建成的扶贫车间里,25位工人中建卡贫困户就有11人。每天,他们分发原材料、组装连接线、打包装箱,每月能拿2000元左右收入。

在平滩镇,扶贫车间接纳了贫困户12名。只要他们工作满一年,就能得到奖励6000元。

扶贫车间的兴起,促进了农户增收,壮大了扶贫产业,发展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今年,该区已建成的8家扶贫车间,全面升级为乡村振兴车间,累计吸纳53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11个扶贫车间年底全部建成后,将为建卡贫困户提供120个以上就业岗位。

6个龙灯彩扎地 打通文旅扶贫路

沿着太平镇坪漆村公路前行,草油路面平顺通畅,木春菊一片金黄,美人蕉灿若云霞,鲜花簇拥令人赏心悦目。

以前,这里坡高沟深,只有一条地势陡峭、急弯难行的老路,没经验的驾驶员根本不敢上路,村民卖货靠肩挑背磨。交通不便,是贫穷的重要因素。

一条“鲜花大路”,盘活了当地文旅非遗项目——龙灯彩扎,改变了整个村的命运。

2018年,铜梁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规划建设了一条长2.6公里、宽6米的草油公路,从沟底的村党群服务中心一直连通国道319线,并在沿线成片栽种了600多亩香桃、200亩沃柑、100多亩李子。昔日闭塞冷僻的小村庄,向外界敞开了怀抱。

路通了,重庆市级龙灯彩扎工艺大师周建回家了。他办起了彩扎扶贫车间。每到上工时节,各社贫困户沿着公路走进车间务工增收。

路通了,农旅融合打造的“桃谷采摘季”品牌红了。大批城里人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小村成了观光采摘打卡热地。

路通了,东西不愁卖了。鸡鸭一养大就有城里人上门来买,根本用不着挑到场镇上卖。

这只是铜梁打响文旅扶贫名片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区开发龙灯系列产品120余种,在包括坪漆村等4个市级脱贫村在内的6个龙灯彩扎基地,培养彩扎人员350名,解决建卡贫困户、返乡人员就业近700人。设立5000万元龙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建立龙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开发特色文创产品100余种,引进特色文化经营业主300余家,培育民间龙舞艺术表演团队30余个,发展龙舞龙灯制作厂10余家,形成集龙灯彩扎、销售和龙舞展演、龙文化旅游等一体的“一条龙”产业链,结出年产超10亿元的“金果子”,带动近万村民吃上“文旅大锅饭”。

一只“扶贫鸡” 唱响消费扶贫歌

“要买东坡肉鸡,下次请早。”近来,在小林镇,有人打电话买鸡,常听到这样的回答。

今年,小林镇村民饲养的上万只肉鸡脱销,上百万元装进了村民腰包,其中贫困户卖的肉鸡占三分之一。

小林镇成为远近扬名的“养鸡镇”,也不过近两年的事。

以前,这里与潼南、大足区连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全镇建卡贫困户130户不久前才全部脱贫。在村镇帮扶下,华寿村组建起了与村集体经济挂钩的重庆华沃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向贫困户提供鸡苗、技术,镇里减免50%的鸡苗款。

上万只毛色光亮的跑山鸡到了销售时节,镇上的消费扶贫行动立马启动:合作社负责联系城里餐馆酒楼和单位食堂,机关干部负责联系亲朋好友,利用汽车后备箱下班后把肉鸡捎进城。去年上半年,在镇村干部和“晓霖捎客”镇电商平台帮助下,第一批销往城里的“扶贫鸡”大受欢迎,成为梁山鸡、板栗鸡、酸菜鸡等特色餐饮专供鸡。

和小林镇一样,庆云村17社的建卡贫困户叶兆忠家里滞销的土鸡也通过当地干部朋友圈“带货”,被城里人采购一空;鱼龙村7社贫困户蔡明富家里的几十只鸡鸭也进城了。

今年6月,坪漆村针对疫情影响开展直播带货,40万斤香桃20来天销售一空,增收200多万元。村里还在公路沿线设置4个扶贫专柜,贫困户自产的土鸡、土鸭、禽蛋、苕粉、蓮藕、蜂糖成了抢手货。

消费扶贫,亮点纷呈。今年,铜梁区采购贫困户鸡、鸭、鹅及其蛋类和水果等土特产品,利用“晓霖捎客”等电商平台统一销售,帮助812户建卡贫困户销售80万余元;召开对口帮扶消费扶贫对接会,现场购销480万元,签订长期购销协议600万元;打造黄桷门直播带货基地,带动扶贫产品销售350余万元;打造“爱在龙乡”电商平台,在商超设立扶贫专柜,镇村干部统一上门、统一运输、统一销售,助推6969吨农产品销售变现。

5个市级脱贫村 变乡村振兴示范点

目前,曾有“夹皮沟”之称的坪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90人全部脱贫,告别“脱贫村”的称号,正加快向“乡村振兴示范点”转变。

坪漆村的变化仅仅是铜梁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3年来,该区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坚持区、镇、村三级联动,推动坪漆村在内的5个市级脱贫村加快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点,全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呈现有机衔接、互促共进生动局面。

铜梁人知道,只有坚持“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乡村振兴”,不断整合工作机构、职能职责,才能打通脱贫攻坚至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一个以区委书记、区长为总指挥长的“百日大会战”指挥部成立,31名精干力量集中办公,覆盖28个镇街,“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由此诞生。区级主要领导遍访5个市级脱贫村,带动镇、村两级书记遍访4448户贫困户,合力攻坚。

区里整合12亿元涉农资金实施“补短板惠民生”计划,全面补齐农村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农村公路组组通达率、农户饮水安全率、行政村光纤通达率、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等6个100%。

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六大行动推进民政领域脱贫攻坚

今年截至8月,铜梁区着力实施“六大行动”,深入推进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3万人、发放低保金5172.83万元,保障城乡特困供养人员6518人、发放特困供养金4509.99万元,实施临时救助443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922.75万元。

一、实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清零行动。累计将782户1351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建卡贫困户131户232人,边缘户15户24人。

二、实施救助政策落地落实行动。截至目前,总登记量2003件,月均登记量333件,其中因病救助登记701件、因灾救助登记160件、因学救助登记100件、因残救助登记560件、其他类救助登记481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办结1421件,其余582件正在抓紧办理,共录入救助数据107.85万条。为全力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实施临时救助443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922.75万元。

三、实施特殊困难人员关爱帮扶行动。累计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34561人次、243.40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65628人次、477.24万元,覆盖率达100%。为5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每人每月1204元发放基本生活费,并将其纳入“民政惠民济困保”综合保险项目等予以帮扶。

四、实施社会组织助力行动。区慈善会资助5个市级脱贫村共计26万元,联合爱心企业向困难群众捐赠电扇1017台、价值9.66万元;开展“困境儿童的梦想礼包”网上募捐活动,筹募善款20余万元;开展“慈善情暖万家”活动,筹集善款71万余元,对1671户低保户、低收入家庭、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众进行慰问。

五、实施“战疫”“战灾”行动。组织1909名干部通过提供代为申请救助、上门探视、送医取药、协助办理白事、介绍工作、帮助销售农产品、送农资等服务,对接帮扶受疫情影响困难家庭2553户;区级财政自筹资金近200万元,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增发一次性临时价格补贴;为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所在村(居)的建卡贫困户等困难群众发放口罩近万只。今年以来,已新审批纳入低保990户1715人、纳入特困供养214人。

六、实施基层治理行动。今年,全区333个村(社区)实现了红白理事会全覆盖;累计发放《婚事新办简办倡议书》6120份;累计引导群众从简从快、文明治丧达538件。

本版文由铜梁区扶贫办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