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当老师是幸福的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09-06 06:54:55 | 编辑:李振兵

彭鑫

读高中时,班上有一位姓邹的地理老师。他其貌不扬,左门牙断了下半截,说话有些漏风。但他谈吐幽默,善于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常编一些顺口溜帮助我们快速记住知识点,因此,深受大家爱戴。他的课,40分钟,感觉一下就过去了,我们都盼着下课铃慢点响起。拍毕业照时,想到以后再也不能听他的课了,我很有些伤感。

每到教师节,我总会想起他。他讲的地理知识,随着时光流逝,我渐渐还给他了。而他的一句“夫子自道”,却在我的脑海中历久弥新:“老师除了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更要领着学生建造心灵的桃花源。”

当时,我只是觉得这句话很诗意。后来,我成了师范生,感到这句话挺深刻。再后来,我成了老师,这句话成了我教书育人的座右铭。

我任教的酉阳一中在龙潭古镇。每届班上,都有十来个学生来自偏远的山村。中秋节放假只有一天,他们回家不便,我就请他们到家里来过节。

清晨,我们来到八角井旁的桂花树下。金灿的朝阳,凉爽的秋风,馥郁的花香,明亮的井水,人在画中游似的。女生们才在桂树下铺好白被单,男生们就开始挥舞起手中的竹竿,金蛇狂舞一般。桂花簌簌地掉落,落在被单上,落在井水中,落在笑声里。

回到厨房,把桂花倾入装满山泉的盆中,好一个水晶盆里泡黄金。妻子和女生们,细细地用竹篮淘去桂花中的杂物,再铺在被单里,放在太阳下摊晒。个把时辰就好。然后,桂花就被倒入铁锅,用文火煨。桂花的芳香,溢出了厨房,充满了院子。

院子里,一些男学生和起面来,一把酵母、几勺猪油和入面粉,再搅拌均匀。他们搅拌得认真,好像搅拌的不是面粉,而是他们的青春时光。一些男生,将核桃、花生、芝麻、瓜子、冬瓜糖混在一起捣碎,一边捣一边偷吃,又相互大声告发。而另一些男生在我书房里乱翻书,翻的多的是《小王子》《围城》《解忧杂货店》之类。

万事俱备了,妻子带着女生们做起月饼来。她们擀好面皮,放入桂花,放入馅料,放入美丽的心情,然后再放入烤箱。女生们个个心灵手巧。妻子每次都笑着抱怨说,做月饼的手艺被她们学了个精光。等到十斤桂花月饼烤好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

院子里,一人一把竹椅子,一个小方凳,一只大茶碗,七八块月饼,十几个趣事与糗事……中秋快乐度假模式,此时完全开启。学生们的笑声和月亮,越升,越高,越明亮,越硕大。

妻子有一次问我,为什么要带学生回家过中秋节?我告诉她,我希望学生们懂得:生活需要仪式感,就像做菜少不了盐。这些仪式感,是我们心灵桃花源的花草树木。

我还喜欢带学生去桃花源景区走走。在景区里,采撷风物之美,感受山水之启悟,以备心灵桃花源的建造。

穿过大酉洞,仿佛就走入了世外。这里草木繁盛,鸟声啁啾,空气清新。一呼一吸之间,心肺如被清泉洗过。当来自松林间的山风一吹,一切烦扰和压力都消散得一干二净。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要善于排解。而寄情山水,无疑是一个解忧良方。

美池里,一群金鱼游来游去。它们看天际的云,看山上的树,看岸边的人。天晴,它们倏忽而至,倏忽而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下雨,它们依旧如此。落雪,它们还是一样。每当学生有走不出去的忧伤,我就和他一起伫立在池边,观鱼,谈鱼,学鱼。

进太古洞了,平坦处如箭道,崎岖处如险峰;宽处可坐千百人,而窄处只容一二人。走在石梯上,仿佛走在人生之路,一移步就有一个新的风景呈现。石笋形态各异,有人间猛将,有仙境神女,有探海神龟,有造字伏羲,是看风景,又好像在看人间百态。等逛出来时,心也就像洞口的小潭一般,一片澄明。

游完景区,进入酉州古城,我和学生常常会点一份红锅羊肉。带皮羊肉,鲜,香,辣,烫。热气腾腾中,一会就胃暖脸红。幸福常常在于日常小事之中。前年,有一个学生喊我写临别赠语,我写到:一顿美食,一颗星的微光,一株水草的青涩气息,一个领悟人生哲理的时刻,它们之中都有足够多的幸福。它们都可以移入我们的心灵桃花源。

书房窗外的樱桃,红了十次,我当老师也十年了。我想,当老师是幸福的。因为,如果足够努力,那么可能成为学生心灵桃花源中的一道风景。就像邹老师,就是我心灵桃花源中的那片茂林修竹。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