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铜梁 让诗意田园可望可及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07-30 06:44:35 | 编辑:李平

  黄桷门风情小镇

  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

  绿道边的美丽农家小院

  金灿灿的稻田

  绿道旁的幸福时光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7月26日,骤雨初歇,云雾渐渐消散,坐落在铜梁西郊绿道上的西来村若隐若现,美若仙境。漫步绿道,你可以涉湖玩水,采莲戏蝶;也可踏足山间,一访原乡记忆;亦可一头扎进李子园、葡萄园,感受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农民富裕、产业兴旺、环境优美,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田园可望可及,着实令人魂牵梦绕。

  如今的铜梁,已不仅是大家熟知的“少云故里”和“龙舞之乡”,她还有一个新的充满诗意和乡愁的名字——原乡。在这里,田园变成了公园,农区变成了景区,美丽乡村变成了群众喜欢的样子。

  近年来,铜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源头活水”中找遵循、找方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紧扣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遵循规律,重在破题,以示范带动全面,以融合加快振兴,努力描摹原乡风情的环境之美、产业之美、生活之美,全面实现诗意田园生产和生态的有机统一、土味和品位的相得益彰、神态和形态的水乳交融,用心用情书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用苦干实干让广袤农村变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诗意田园。

  环境之美

  ——土味和品位相得益彰,诗意田园出画来

  鲜花烂漫的绿道公路,栋栋白墙黛瓦竹树掩映的农房……太平镇垣楼村党支部书记周云芬做梦也想不到,短短一年多时间,垣楼村从一个脏乱差的小山村蝶变成一个人人向往的美丽乡村。

  去年以来,该村抓住西郊绿道穿村而过的机遇,一手抓产业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一手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靓洁家园。按照区委要求,广泛动员群众实施庭院“三不见两改一美化”(不见生活垃圾、不见白色垃圾、不见建筑垃圾,改柴棚、改圈舍到屋后,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种果树美化家园)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垣楼村迎来了喜人的变化。

  “感谢党和政府,我们现在的日子过得才安逸哟!”该村10组村民邱学光感慨,现在不仅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净整洁,更是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卫生厕,生活幸福得很。

  垣楼村的蝶变只是铜梁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为把全区所有行政村打造成像垣楼村一样的美丽乡村,近年来,铜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全域整治,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推进村庄“五化”(净化、硬化、美化、亮化、文化)房屋“五改”(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棚)工程,加强公共空间管控,拆除危房旧房,严禁私搭乱建,提高乡村“颜值”“气质”,在省道、县道和村级骨干公路播撒花籽,让交通线变成“风景线”。同时结合“6+3”重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

  “诗意田园是大家干出来的,是每一位铜梁人用汗水浇灌出的乡村振兴梦。”铜梁区相关负责人说,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性,铜梁注重内外兼修,不断提高群众整治环境、爱护清洁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一方面,通过机制创新,按照“四有四无”“四序四洁”“四要四不”原则,探索创新出“积分制”,把积分奖励机制贯穿于清洁卫生、环境维护、日常管护全过程,“一户一档”建立积分台账,实行周检月评,积分与物质奖励、荣誉激励挂钩,推动群众由“旁边看”转为“共同干”。并结合“最美清洁户”评选,让群众自发养成“三定三勤三看”的良好卫生习惯。另一方面,发挥“镇领导干部+驻村干部+支部书记+本土人才”的帮带机制,带头参与环境整治,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帮扶贫困户改善人居环境。

  如今漫步在西郊绿道,山花浪漫,乡愁萦绕,土味中彰显品位,质朴中蕴含大美,乡村正一天天变成人们喜欢的模样,村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值得一提的是,铜梁的诗意田园还入围“2019中国十大乡村振兴先锋榜”、获评“2019年重庆十大最美乡村”,并入列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产业之美

  ——生产和生态有机统一,旺了产业富了民

  走进巴川街道玉皇村,质朴典雅的乡村振兴规划馆映入眼帘,这里不仅能够看到铜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精准落实乡村振兴的生动场景,更能清晰地感触到一个充满乡愁的诗意田园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玉皇村距离铜梁城区仅5公里路程,几年前,这里与周边其他小村庄一样,虽然区位优势明显但仍以传统农作物为主,由于挣不到钱,原本3000多人的村子仅剩下600多人。

  “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聚拢人气和财气。”2018年,铜梁区将玉皇村纳入乡村振兴示范片,并列为铜梁区第一个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这一变,不仅村里的闲置土地盘活了,先后发展起以苗木、猕猴桃、淡水鱼为主的种植养殖业;同时村集体利用闲置校舍、集体资金向本村两家农业企业入股,先后创办起农产品加工厂、逍遥山庄游客中心。仅2019年,全村村民土地入股及第二次分红180余万元,村集体纯利润创收28万元,农户户均增收近2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柏小林说,目前村里引进了11家农业企业,如今村子走上了一条农产品生产加工、民宿酒店为主的融合之路,不仅兴旺了产业,让群众鼓了腰包,更是实现生产和生态的有机统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铜梁立足做强基本产业,一方面以西郊绿道示范带动,促进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品牌化、融合化,先后培育发展了50万亩优质粮食、20万亩精品果蔬、10万亩精品花木、10万亩精品养殖和一大批精品民宿等,并建成西部最大的果苗基地、桂花基地、三角梅基地、玫瑰花基地等。

  另一方面结合实施品牌战略,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有效推动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抗生素使用量“三降”,大力推广清水养鱼、稻鱼、稻蟹、稻虾等绿色循环模式等,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同时成功培育打造出铜梁龙柚、原乡小艾等特色品牌。

  不仅如此,铜梁结合产业融合发展放大效益,围绕“数字乡村”建设,成功打造“四中心一空间”、黄桷门互联网小镇、直播带货基地,实现“爱在龙乡”电商平台全覆盖,大力发展近郊休闲旅游,涌现出了西郊花语悠游谷、玄天秀水生态画廊、荷和原乡、康济药乡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目的地,实现农业产业的“接二连三”。

  生活之美

  ——神态和形态水乳交融,物质精神双丰收

  “美丽乡村,可爱的六赢,我用双手为你梳妆,我用最美的声音为你歌唱……”前不久举办的第十届荷文化旅游节暨脱贫攻坚先进表彰大会上,伴随着清脆动人的音乐,铜梁土桥镇六赢村的舞蹈队载歌载舞,庆祝荷花节的开幕。

  六赢村距离铜梁城区仅10分钟车程,为展现群众的生活之美,当地利用“荷和原乡”资源连续10年举办荷文化旅游节。同时,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仅惠民电影一年就多达132场。村民们通过培训,还建起一支46人的文艺队伍,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文娱生活。

  当地还鼓励群众自发组织各类文艺体育活动,打造群众喜欢的文化体育品牌。前不久举行的荧光彩跑节活动就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村党支部书记吴开英说,如今的六赢村不仅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里也增添了不少公共文化服务,以提升村民的文化生活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目标。该村先后修建了荷文化广场、荷和印象文创街、荷和原乡风情馆,以及农家书屋、四点半课堂和老年健身服务中心等文化配套设施,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乡村振兴首先要振兴乡村文化。”铜梁区相关负责人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文化振兴为乡村“铸魂强根”的重要指示精神,铜梁区创新采用“送文化+种文化”的方式,大力开展各类乡村文化体育活动,依托中华龙文化节、乡村振兴大舞台、周周龙舞汇等,每年组织文化活动7000余场,形成“天天坝坝舞、月月龙舞秀、季季巡回演、全年都精彩”的生动局面。

  同时,为把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该区持之以恒实施“五风”浸润工程,着力创新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模式,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将“洁雅”贯穿物态、精神、言行建设的始终,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文明素质和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目前,铜梁已建成一批乡情陈列馆和乡村会客厅,常态化开展书法、美术、金钱板、龙舞等辅导培训,“新乡贤、好乡亲”评选深入人心,28个镇街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管制的全覆盖,完成“农村30分钟健身圈”建设,形成了覆盖城区、镇街、村社三级群众健身场地设施网络等,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赵童 刘玉珮 图片由铜梁区委宣传部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