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这里是中国》带你重新发现祖国之美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07-03 08:01:44 | 记者:赵迎昭 | 编辑:肖福燕

 

贡嘎山西坡。南卡(星球研究所)摄

一本地理科普书,9个月售出60余万册,还获评2019年度“中国好书”。它,就是由人民网、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星球研究所联合出品的“典藏级国民地理书”、入选重庆“百本好书送你读”活动第四期的送读好书《这里是中国》。

据悉,此书历时3年编撰才得以付梓,集合了星球研究所中国主题文章的精华和191位摄影师的365幅作品,堪称书架上的《最美中国》纪录片。星球研究所是一家曾荣获“中国十大科普自媒体”的地理科普传播机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长刘嘉麒评价此书:用一幅幅吸引眼球的照片和妙趣横生的语言,把中国的美好风光同当地的人文历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和丰富知识的熏陶。

编撰此书的初衷是什么?它又有哪些精彩之处?6月23日,星球研究所创始人、《这里是中国》主创之一耿华军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专访。

呈现出从荒原到人间的变化

重庆日报:创作《这里是中国》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耿华军:中国地域广大、景观丰富,拥有冰川、湖泊、河流、海洋、黄土、岩溶等多种地貌类型。同时,中国大地上的人类活动范围也非常广泛,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群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创造出中华文明。我们经过调研发现,虽然中国拥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地理科研成果也接连涌现,但很多科研成果还没有转化成为大众认知,这导致在图书市场上,很难寻觅到精品中国地理科普著作的身影。

我们深知,走地理科普这条路,可以架设一座连通科学与大众的桥梁,这是非常有必要且有意义的。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姚檀栋在该书序言中所说:“通过好的地理科普作品,激起大众对中国大好山河的热爱,激发大众的自豪感,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理解环境与人类的相互作用,为当下和未来负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难得的事。”

重庆日报:书中文章以“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方式进行架构。这样做有何考量?

耿华军:我们选择了从整体上探索中国自然规律和人类文明的重量级推文——《中国从哪里来?》《什么是中国?》作为开篇和结尾,为全书定下基调。

从章节排列上,我们采取了“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划分方式。这样设计是因为这是中国地势的大格局,更因为,今天中国的地理环境从第一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整体呈现出一种从荒原到人间的变化。我们希望借此,从整体上构建出中国的形象,让大家重新审视脚下这片土地,重新发现中国之美,让读者体会中国人与中国这片土地的相互作用。

汇集191位摄影师的365幅作品

重庆日报:在打造这部科普书的过程中,创作团队定下了怎样的目标?

耿华军: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典藏级国民地理书”,我们是有底气、有实力的。星球研究所成立于2016年,至2018年,已经创作出近30篇有关中国专题的文章,涉及省份、城市、地区、景观以及整体中国的不同方面,它们构成了本书文字内容雏形。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次内容创作,我们都会查阅、参考大量学术文献,因为只有这样的科普文章,才能得到读者认可、经得起时间检验。为了确保严谨,本书联合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共同创作,图书也由包括姚檀栋院士在内的众多科学家进行专业审核。

摄影作品方面,我们也有充足的资源。在本书中,我们共计使用了来自191位摄影师的365幅作品。正因为有了这么多执着于记录中国的摄影师,才汇聚成《这里是中国》中的感人画面。

重庆日报:打造这部“典藏级国民地理书”,团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耿华军:我认为,“国民地理书”要求阅读门槛不能太高,但要有很高的品格和极致的视觉呈现。

在视觉上,为了追求最佳的阅读体验,我们的地图师和设计师为每一篇文章重新制作地图,为此付出了超过1000个小时的努力。

此外,摄影作品从初选,到优化,再到定稿,也是反复打磨。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师们不厌其烦地配合我们挑选作品,甚至专程重新拍摄作品,最终才将365幅作品奉献给读者。对于部分长图,还特别采用了拉页设计,其中以札达土林(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摄影作品为最。展开这张1.8米长的地图,其自然伟力会震撼每一位读者。

封面设计上,我们采用了中国地形图为主视觉,希望通过这种完整、醒目的形式,让大家回归到地理最初的本质来认识中国。此外,封面还采用了“浮雕起鼓”工艺,在方寸封面上,即可触摸中国地理的肌理。正是依靠不同领域专业力量的支持,才能保证图书无论从科学知识上,还是视觉呈现上,都担得起“国民地理书”的分量。

市场上,这样的“国民地理书”非常少,但读者却有着旺盛需求,这或许是《这里是中国》受到读者追捧的原因。从去年9月出版至今,该书已销售60余万册。

将推出重庆地理科普文章

重庆日报:重庆的地理特征给您怎样的印象?星球研究所是否会推出专门讲述重庆地理的科普文章?

耿华军:我来过重庆一次,重庆独一无二的立体感和山环水绕的优美自然风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星球研究所微信公众号后台,每天都会收到众多网友的留言。其中,每天都有很多网友催着我们创作讲述重庆地理的科普文章,这让我们感受到网友对重庆的热爱。未来,我们会满足网友的愿望。

重庆日报:星球研究所还将为读者带来什么惊喜?

耿华军:《这里是中国》作为我们“阅尽中国”的第一步,还只是个开始。它无法涵盖中国所有山川、地区,它更像一个浩瀚工程的概述,一份对未来要展开的工作的期许。

长远来看,我们希望能把中国地理的方方面面讲清楚。我们可能会把中国的每个省级行政区全做一遍,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重点旅游城市、重要山川河流也都可以做。所以说,中国地理对创作者而言是一座富矿,我们会用更生动的语言、更精美的画面,去勾勒它动人心弦的美。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