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建好城市“大脑”助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04-18 06:33:37 | 编辑:王俭林

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日前发布最新统计数据。令人欣喜的是,重庆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新增3个进入ESI排名前1%的学科,全市累计数量已达36个,比2016年启动“双一流”建设之初增加了27个。

巍巍上庠,国运所系,高校建设向来备受重视。从“211工程”,到“985工程”,再到如今的“双一流”建设,虽各具时代内涵,但指向一以贯之,那就是汇聚优势资源、建设一流大学、夯实学科优势。尤其近些年,各省区市铆足了劲儿支持当地高校发展,铺开了一幅百舸争流的画卷。就重庆而言,引导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不断完善集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可以说,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如今,重庆高校在ESI排名中的跃升,有力证明种种改革举措切中肯綮,极大夯实了我们进一步创先争优的信心。

大学,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从国家到地方之所以全力支持高校发展,根本上源于对发展大势和客观规律的把握。回溯历史即可发现,科学技术以一种不可逆转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引发了一系列产业变革,甚至影响大国兴衰。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我们国家正全力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主力要出征,地方须支前。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重庆必须找准定位,在这一时代任务中贡献力量。这个过程中,高校好比城市“大脑”,是最值得“投资”的地方。

更要看到,地方支持高校建设不光是责任所系,更是发展所需。毋庸讳言,重庆的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不够牢固,产业结构处于深度调整期,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能力不足。种种矛盾和问题靠什么破解?一地大学的办学特色往往与城市的地缘产业密切关联。激活科教资源,进而用科教资源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是一条既科学又高效的路子。特别是目前,我们正规划建设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借着这股东风,完全可以让高校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

成绩不是驿站,而是起点。我们为重庆高校发展之迅猛而点赞,但必须清醒认识到,相关建设道阻且长。面向未来,广大高校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尤其要敏锐捕捉国计民生的需求变化,在不断求解现实问题中实现自身发展。同时,要多与中下游的研究机构、企业等科研和应用主体配合,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对地方而言,也要认认真真造环境、搭平台、聚人才,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使科技资源中的创新潜力最大限度激发出来。总的来说,高校与地方相向而行、深度互动,才能让一切有利于创新创造的因素充分涌动。

支持高校建设,激发科研创新,其实就像种庄稼。虽然心头关切,但不能拔苗助长,关键是把政策的水浇透、把制度的肥施足。而后,减少干预、静心等候,那一颗颗种子自会破土而出、开花结果。眼下,春光正浓,恰是一年耕耘的好时节。期望各方面都能当好“庄稼人”,让重庆高校加速生根拔节,助力一方热土大踏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于北国)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