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綦江石角镇寨溪村:摘掉“后进”帽 迎来新发展
来源:“大美綦江”客户端
时间: 2020-04-02 18:12:59 | 编辑:肖福燕

  村民正在搭建林下养殖的栅栏。

  “大家加油干啊!”日前,在石角镇寨溪村桑树种植基地里,党员干部正和村民一起拔除杂草、管护树苗。然而,眼前满目青绿的种植基地,其实在半年前还只是一片荒坡。

  改变的不只是荒坡,更有人心。去年,寨溪村党支部因班子配备不齐、基层阵地服务功能不全、信访矛盾突出等问题,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短短一年时间,党员骨干“带头干”,干部群众“一条心”,寨溪处处都是团结一心,思发展、谋发展的动人图景。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修缮的便民服务中心

  齐班子 聚了人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过去的寨溪村“两委”班子配备不齐、内部矛盾十分突出,这也使得村里的各项工作推进乏力。

  整顿转化中,配齐班子自然也被列在了任务清单的第一条。经过调整,村里书记主任“一肩挑”,同时还充实了综合专干1名,增补支委委员2名。

  上任之初,新的两委班子就交心谈心,而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知耻后勇”。大家都说,后进不可怕,后劲不可少。寨溪村要发展,一个能团结、能干事的党组织就是最大的后劲,一定要正视问题、对标整改、齐心努力,不仅要摘掉后进的帽子,还要后进变先进,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人员齐整了,班子齐心了,接下来就是撸起袖子大干快干。

  党员在除草、管护桑树苗

  建阵地 强了功能

  “公路通了就是安逸,肥料一车拉到家门口,省时又省力。”村民翁浩翔正在自家门口卸化肥,为即将开始的春耕生产做准备。他告诉记者,眼前这条连通一组和四组的泥结石路虽然只有2公里,却修了3年之久,原因就是占地矛盾没得到协调解决。

  整顿中,寨溪村把矛盾化解作为重要突破口,对各种矛盾纠纷进行摸排梳理、登记造册,并列出时间表,逐一倒排解决。就这样,这条拖了3年的公路,不到半年就修筑完成。不仅如此,村里涉及土地复垦、老人赡养等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也一项一项得到化解。矛盾少了,笑脸也就多了,不和谐的声音少了,发展的劲头也更足了。

  在修缮一新的寨溪村便民服务中心,特困户赵甫明正在收拾厨房。“老赵年老体弱,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住的是危房却因位置条件无法实施改造。便民服务中心修缮完成后,我们就帮他搬了进来,解决了老赵的住房安全问题。”村党支部书记潘秀梅介绍说。过去村里的办公环境十分简陋,村民办事很不方便。去年,在挂钩部门以及镇里的支持下,村上筹措24.5万资金,对闲置多年的寨溪村小教学楼进行维修改建。11月底,集“村务办公、产业发展、特困供养人员安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村便民服务中心正式投用,更加完备的基层阵地,也为更好地服务村民、引领发展打下了基础。

  便民服务中心还专门设置了信息栏,宣传惠民政策、回应群众关切、公示村级支出……信息公开透明,换来的是大家对村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村民陈林就说:“ 以前有什么事我们都不知道,现在村里的大小事大家都能及时知晓、一起商量,大伙儿心里都有底了。”

  特困户赵甫明在收拾厨房

  鼓腰包 增了信心

  有了班子,有了房子,还得有票子。

  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就是最好的路子。于是村集体成立公司,流转村民的撂荒地100余亩种植桑树1万余株。如今,桑树苗长势不错,今年秋天就能采摘桑叶。村里盘算着到时候再发展养蚕,眼下已经着手联系蚕丝销路了。

  要发展可不能一条腿走路。在想办法做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寨溪村还引进业主,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莽娃种养殖股份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我在这里上班,收入不错,还能就近照顾家人,满意得很哟!”60岁的贫困户王维学笑呵呵地说道。

  潘秀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引进业主,村里共流转土地330亩,农户每亩地每年能拿到400元的租金,其中流转给村集体公司的还能享受利润分红。产业发展还带来了就业岗位,村里50余村民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2019年人均增收在6000元以上。

  “接下来,寨溪村将继续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好党的惠民政策,带领乡亲们种桑养蚕、发展产业,相信好日子还在后头。”潘秀梅信心满满地说。

  文图/刘柳吟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