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庆 > 正文
川渝“云”上达共识:生态共建环境共管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04-02 07:10:41 | 记者:栗园园 | 编辑:肖福燕

原标题:

川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

“云”上达共识:生态共建环境共管

今年禁渔期开始,江津与合江渔政部门联合进行长江巡查。通讯员 谭世宇 摄

合川与广安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在嘉陵江交界断面联合进行水质采样监测。(合川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栗园园)4月1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以视频方式,共同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共同探讨如何深化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管。

会议期间,双方就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工作方案、工作机制、2020年重点任务以及共同争取国家支持事项达成共识,并现场签订了《深化川渝两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等有关合作机制。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实施《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来,双方生态环境部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签订《共同推进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在水污染联防联治、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环境执法、应急等方面建立8项机制,通力合作,有力促进了成渝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从重庆方面来说,去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纳入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7.6%,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6天,其中优的天数达119天(同比增加23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危险废物得到及时安全处置,土壤、声、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落实原有相关合作协议基础上,从4个方面继续加强与四川合作,持续推动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一是深化生态共建。扎实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等生态廊道建设,谋划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工程项目。深化推进广阳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加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建立健全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让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二是深化污染共治。常态化开展跨界河流两地河长联合“巡河”,联手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长江经济带上游省市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开展跨省级生态环境联合执法,落实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协作处置机制,共同推动成渝两地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三是深化机制共商。加快建立完善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交流合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统筹协作的大格局。

四是深化环境共管。协同编制成渝地区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使用规划、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等专项规划,强化生态环境政策协同,形成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合力,实现一张负面清单管两地。

 

相关新闻

川渝签订的3份生态环境保护文件里说了啥

重庆日报讯 (记者 栗园园)4月1日,在川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共同签订了《深化川渝两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这3份文件里面包含哪些内容?具体怎么实施?重庆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了解。

一张协议管两地空气

在《深化川渝两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中,指出建立完善川渝两地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突出交通污染和PM2.5、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以实现成渝地区优良天数增加和PM2.5浓度下降为重点,持续提升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能力和水平。

为此,双方将组建深化川渝两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解决两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定期开展互访交流,协商年度协作事项,解决相关具体问题。

通过领导小组协调指导,两地有关城市将建立双边、多边协作机制,定期交流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和空气质量状况,落实大气环境信息共享、预警预报、环评会商、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推进交界区域传输通道火电、钢铁、水泥、石油化工、玻璃、砖瓦、锅炉、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协同治理,水泥、烧结砖瓦等重点行业企业错峰生产,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开展高排放车辆和超标车辆协同整治。

此外,双方还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科研攻关。依托现有资源,建立专家库和技术支持团队,组织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成因、溯源和防治对策等重大问题研究,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科学决策。

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化繁就简

危险废物种类繁多,无法单独依靠一个省市自行建设类别齐全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因此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的需求越来越大。基于此,此次双方签订了《川渝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简化转移审批手续,充分共享资源。

先期,双方将跨省市转移数量和批次较多的废铅蓄电池、废荧光灯管、废线路板等3类危险废物纳入“白名单”。

今后每年12月,重庆和四川将在确保环境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分别提出下年度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以及相应接收危险废物类别和数量“白名单”,经双方协商确认正式函告对方。此后便可按此“白名单”直接予以审批,不再需要双方生态环境部门函商确定。

“这样对部门和企业来说都是好事。”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处处长吕俊强介绍,以四川转移到重庆最多的废铅蓄电池来说,去年共审批177个批次,双方来往函件354份。建立“白名单”后,重庆市只需要向四川发一次函,四川根据重庆函件确定的可处置数量直接审批即可,企业也可因此降低贮存成本。

据悉,今后视制度执行和跨省市转移类别数量变化情况,双方经协商后,可对纳入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的危险废物类别进行调整。

联合打击跨省界生态环境违法犯罪

此次,双方还签订了《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提出成立川渝两地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协调小组,以利于联合打击跨省界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中明确了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信息互通互享、开展联合执法3项内容。提出两地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在联合执法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定期研究讨论联合执法工作中的热点、重点以及重要协调事项,定期通报联合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分析两省市联合执法工作形势,部署联合执法行动。

其次,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及时通报边界敏感区域建设项目的审批情况,以及污染防治工作进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河流断面水质、大气高架源排放监管信息、重点时段重点点源运行状况、预警预报信息研判等情况。

此外,每年由双方轮流组织跨界污染问题联合执法行动,共同对交界处污染问题开展现场检查和交叉检查。当发生跨省界污染违法案件时,由两地立即共同开展联合监测。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