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人生因阅读而精彩
时间: 2020-03-27 08:00:28 | 编辑:肖福燕

本报评论员

昨天,全市“百本好书送你读”活动正式启动,为广大市民送上了一份价值无限的阅读“大礼包”。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重庆”,就是希望社会上多一些书卷气,让阅读之光照进每个群体,让更多的人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福楼拜说“阅读是为了活着”,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书籍无疑就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人类可以攀登知识的殿堂、“解锁”知识的力量,继而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在疫情期间,就有不少市民重拾书本,或是学习防疫知识“以读攻毒”,或是寻求精神抚慰战胜内心恐惧,或是单纯享受阅读乐趣。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追求,能够使人快乐。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毛泽东同志更是“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读书之乐乐何如?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李白“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阅读中,人们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在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中,神会古今中外那些伟大、有趣的灵魂,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初衷,也正是希望全球各地的人们,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阅读还是一种修行,让人受益匪浅。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人们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通过阅读,人们可以治心养性,丰富精神世界;可以修身立德,滋养浩然之气,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益智强能,在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增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知识的获取、文化的熏陶、价值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多数时候阅读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腹有诗书气自华”,字词句篇章总会在不经意间熔铸进人们思想灵魂深处,默默改变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气质与命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思想成长史。

正因如此,阅读才会成为一种传统、一种时尚。就家庭层面而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崇尚读书。从“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高”,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古代,能读书是莫大幸事,好读书是祖上积德,善读书更是无上光荣,耕读传家的传统深入人心;在今天,更是可以说,孩子的未来在父母的书架上。家庭良好的阅读氛围,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养成终身学习、阅读的好习惯,这对个人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就社会层面而言,新载体、新技术使得荐读、共读日益成为一种风尚。各地竞相举办各类读书活动,人们相互分享精神食粮,这使得纸质阅读、电子阅读呈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繁荣灿烂景象。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无论是实用的阅读,还是消遣的阅读,无论是高质量的纸质阅读,还是便捷式的电子阅读,都能抵达人们精神的家园,使更多的心灵得到滋养、更多的灵魂得到慰藉。也只有处处有书香,人人爱阅读,我们才能更好地养成科学素养,形成理性思维,从而更好地发现本我、证明自我、寻求超我,在走向未来的漫漫征程中满怀信心,赢得精彩人生。

期待每一个人的人生,都能因阅读而改变、因阅读而精彩!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