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庆 > 正文
“夜空中最亮的星” ——重庆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战“疫”月记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02-28 07:48:00 | 记者:通讯员 何雷 | 编辑:李振兵

护理病人总数2855人次,其中危重患者99人次,重症患者934人次,出院患者177人……这是重庆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从1月28日抵达武汉以来交出的答卷。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该医疗队是重庆第一支支援武汉的护理医疗队。

在疫情最艰难的时候,全队15名队员紧急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承担起临床一线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护理工作。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24岁。

2月27日,该医疗队“满月”了。这1个月来,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领命出征的70后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全科医学科护士长张晞是医疗队领队。

“此次出征算是圆了我的梦想。”作为一名70后,张晞说,每每遇到灾难需要医护人员支援“前线”时,她都递交了申请书,却从未如愿。当此次武汉发生疫情后,她再一次向领导请战。

1月26日,重庆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发了,市急救中心有20人在列,但没有张晞的名字。转机很快出现,1月27日下午5点多,正上班的张晞接到电话:“准备出征,目的地武汉,你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坚决完成任务!”张晞毫不犹豫地回答。

出发前,张晞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她即将出征武汉,电话那头的母亲满是担心与不舍,张晞说:“相信我,一定得胜归来!”

很快,张晞进入了战斗状态。虽然很累,但帮助过的患者却让她无比感动。

患者说:“张队长你走的时候一定要告诉我,我要来送你,我想看看你的样子。”每当这时,张晞说自己一切的疲惫与艰辛都烟消云散了。

红肿的腕关节

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科护士吴豪杰是医疗队唯一的男队员。2月3日,他第一个上夜班。吴豪杰真切地感受到“寸步难行”的感觉:戴上面屏后容易起水雾,视线模糊得分不清方向;N95口罩勒得面部生疼;厚厚的防护服,让人觉得缺氧。

吴豪杰不停地在病房里跑来跑去观察危重患者,连鞋套都破了;因为没有适合的防护用具号码,容易被污染,他只有用胶圈勒住手腕部,时间长了,勒得整个腕关节红肿。

当他上完夜班出来,张晞拉着他的手差点哭了,“你怎么弄成这样啊?”

26岁的吴豪杰故作轻松:“护目镜和手套勒得太紧了,压痕而已。”

平凡的感动

2月7日,病区出院了两位特殊的病人,她们是两个既漂亮又爱笑的90后护士。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护士肖丽一直在照顾她们,从和她们的聊天中得知,她们是在早期工作中被感染的,2月2日才转到金银潭医院继续治疗。

你后悔过吗?肖丽问其中一人。她说:“我从不后悔,只想早点康复,早点回到队友身边去,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那一次,肖丽觉得她的笑太美了。

市急救中心神经内科护士梁娟在向一位婆婆做出院回家的健康宣教时,让婆婆尽量不带生活用品回家,避免交叉感染。在选择准备丢弃物品的时候,婆婆说:“这个是老伴的外套我不要了,但是这个围巾和假牙麻烦你帮我消毒下,我想带回家做个纪念。”

这句话,让梁娟的眼睛都湿润了。她说:“好,我马上拿去消毒!”当婆婆对她说谢谢时,梁娟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滴一滴掉下来。

最大的牵挂

2月25日是医疗队开始休整的第一天,当停下来后,对家人的思念就从心底冒了出来。

当天,医疗队队员吴林娟的父亲写了一封家书给她:“女儿,你出征后,我们每天在家算天数,满是牵挂与担心。只有当接到你下班后回到驻地给我们报平安的电话,我们才放心。你在那边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和你的战友,努力工作,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我们在家等你平安归来,一起吃火锅!”

这封家书看得吴林娟眼眶都红了。吴林娟说:“家人是我们最牵挂的人,也是我们暖心的依靠,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阻击战。”

据了解,根据上级的统一安排,该医疗队已开始短暂轮休,一周后将重返工作岗位,继续投入到抗疫一线的工作中。

有患者说,“如果说星星很亮,那是你没看过医护人员的眼睛。”张晞却说:“我们的勇气、决心、真诚,让我们能够成为患者心中最亮的星。在黎明即将到来之前的黑暗里,我们愿意燃烧自己,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患者前行。”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