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庆 > 正文
守护“人工肺” 重症界看家本领都用上了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02-24 07:51:45 | 记者:彭瑜 | 编辑:肖福燕

原标题:

《生死12小时》跟踪报道——

守护“人工肺” 重症界看家本领都用上了

 

2月19日,重庆日报《生死12小时》一文报道了重庆20余位医护人员使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俗称人工肺)抢救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李明(化名)的故事。22日上午,记者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获悉,李明用上ECMO后至今,一直有一支6人医护团队留在他身边,每天24小时守护。

这个团队来自重医附二院,他们包括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护理专家顾问组成员、重医附二院护理部主任甘秀妮,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万州片区驻点专家组成员、重医附二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张传来,以及医生杜虎,护士周蝶、甘馨、谢宝秋等6人,除了张传来与甘秀妮,其余4人都是16日深夜11点,与ECMO一起抵达万州的。

“来不及喘口气。”16日晚上,张传来带领团队直奔重症监护室。

评估出血风险、准备静脉通路、备血、备皮、检查机子性能、连接管路进行预充。“大大小小几十道程序、70多种器材都得提前准备好。”张传来说,凌晨5点多,他们与西南医院团队联合,成功为李明置管上机并正常运转。这是重庆市首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为李明撑起了生的希望。

据介绍,ECMO的技术门槛非常高,但凡专业技术不过硬,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空气栓塞、大出血等,危及患者生命。

“ECMO正常运转后,我们并没有撤离。”杜虎称,ECMO术后的护理尤其重要,护士需承担一系列的精细化管理: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血流动力学监测、ECMO参数管理、血气分析、抗凝效果监测等,需根据病情和各项指标不断调整治疗及护理方案。而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进行这些操作,每一项都尤其艰难,对护士在技术、知识、体能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每天忙完这些,走出病房已经上午11点多了。”杜虎说。

19日凌晨2点,重医附二院ECMO团队对李明实施了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同时为改善氧饱和度、促进肺复张和体位引流,他们花了整整3个小时,采用“夹芯饼”式翻身法,在保证数根管路和各种仪器管理安全的情况下完成了俯卧位通气。

“守护ECMO,重症界的看家本领都用上了。”张传来说,经过100多个小时的救治,目前患者呼吸、循环、肾功能等有所改善。虽然目前病情还很危重,但至少延长了生命,为下一步治疗争取了时间和机会,“5天,我们团队进入重症病房10多次,每次一待至少4小时,每天平均睡觉只有4个多小时,虽然很累,但是只要能治愈病人,一切都值得!”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