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大足:体教融合助力体育强区建设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01-06 07:53:31 | 编辑:肖福燕

澳大利亚(U-22)队的球星们走进昌州小学交流互动 摄/瞿波

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对一个国家和家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体教融合”作为大足区新时期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希望工程,一直以来受到市体育局的关心、指导与重视,最近一年更是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大足区体育局以体教融合为抓手促进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建设“体育强区”做出积极贡献。

打造体教融合大足模式

大足区体育局以政策引导、财政保障、人才引进、学生与学校和老师三项融合、鼓励社会参与等形式,打造体教融合大足模式。

2019年,区委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重庆市大足区体教结合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明确一年建立体教结合制度框架、两年青少年体育运动水平明显提高、三年竞技水平上台阶的发展目标。区财政每年出资1000万元,用于青少年的体育培训、组织参加各类比赛、学生体育冬(夏)令营,以及青少年体校教练员、优秀体育教师的培训等。

体教融合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体育人才的大力支持。2019年,区体育局引进一批高水平体育人才充实到教练员队伍和体育教师队伍中,积极开展体育技能培训班、冬夏令营等,并选拔优秀体育苗子,组建各类运动队进行强化训练,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训练的融合,形成强有力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区体育局让社会培训机构进入中小学校加强学生培训。引导体育协会、俱乐部等各类社会组织派遣高水平运动员进入学校指导。鼓励体育俱乐部等组织打造特色体育冬夏令营品牌,组织开展体育教育的主题冬夏令营活动。以推传统体育竞赛项目为主线,实现学生年度体育活动参与率100%,“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5%以上,学生体质优良率超过40%。

根据大足区体教结合三年行动计划,截至2021年,大足将构建8个重点项目、建成30所竞技体育特色学校、打造300位基层教练青训骨干队伍、培养1000名青少年竞技体育苗子。

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多点开花

2019年,大足区体育运动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区体育运动中心完成改造升级工程,新建或升级改造10多处公园,并配置了健身设施。在镇街,建成镇(街)文体广场20个、全民健身路径46套、智慧健身长廊1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据统计,大足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63平方米,基本建成城区15分钟、镇村半小时的公共体育服务圈。

建好运动设施的同时,大足加强推进体育事业的治理能力,形成了赛事活动举办多、社会力量参与深、体育服务受众广、体育惠民工作实、竞技水平提升快的良好态势,社会效益愈发凸显。龙水湖半程马拉松、四国篮球联赛、四国足球联赛、区运动会等针对不同参与群体的活动赛事接连不断举行。全区建成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34个,上规模的社区健身队伍达到52支。区体育运动中心、双桥经开区体育馆年均接待人次达50余万,免费开放率达100%,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3.2%。

近年来,大足区体育产业加快发展。区体育企业获得强力的政策支持,全区已帮助10多家体育企业申报获得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依托这些企业在海棠新城打造体育健身、赛事表演、体育文化创意等体育消费高地。同时,大足通过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依托大足石刻、龙水湖度假区、玉龙运动休闲小镇为核心的大型文体旅综合项目。

大足区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大足将继续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条例》,以体教融合为抓手,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夯实全民健身的群众基础,壮大体育产业,建成体育强区,为建设以大足石刻为核心的国际文旅城提供强大体育支撑力。

刘邦云 罗兰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