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重报圆桌会|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12-09 07:23:31 | 编辑:肖福燕

  主持记者:陈维灯

  访谈嘉宾: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辛世杰

  开州区委书记 冉华章

  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星敏

  垫江县生态环境局科员 胡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怎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近日,重庆日报记者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区县负责人、专家和基层干部做客重报圆桌会,对此进行了讨论。

  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辛世杰表示,对于重庆而言,要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就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一是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全面完成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恢复治理矿山100公顷,完成湿地自然恢复40万亩、人工修复5000亩,完成岩溶石漠化治理400平方公里。

  二是进一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优良,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5.2%以上;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三是进一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规模化。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单位GDP能耗降低16%、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9.5%。研究制定支持“一圈两群”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政策,持续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效能,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是进一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建立完善我市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机制,持续统筹抓好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

  五是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重点推进“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建设试点”“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等改革,强化市级部门责任落实。深化川渝、渝黔等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

  辛世杰表示,在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方面,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着力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预警预报,推进水环境治理网格化、耕地土壤分类治理和安全利用,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在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方面,重庆将着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开展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建设试点,制定完善市级水、大气污染物相关排放标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严明生态环境责任制度方面,将着力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全面开展环境信用评价,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推动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定实施《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加快形成更加权威、更加高效、更加专业的生态环保督察体系。

  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

  开州区委书记冉华章表示,开州将持续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贯穿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努力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和举措。一是探索建立促进绿色发展制度,充分发挥生态和资源优势,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路径,找准产业与生态结合点,在绿色生态上做加法、淘汰落后产业上做减法,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二是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加强森林、河流、湖库、湿地等自然生态保护,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三是探索建立三峡库区周边区域生态环境执法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生态保护联防联治。

  冉华章表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下一步,开州将严格制度执行。一是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提质增效。二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高标准严要求做好考核工作,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三是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深入开展综合行政执法监管,坚决制止和严厉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

  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王星敏教授认为,重庆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治本之策,在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集聚绿色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引导生态驱动型、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用集约、循环、可持续的方式做大“金山银山”,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关系全国35%的淡水资源涵养和长江中下游3亿多人的饮水安全。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这就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评价,探索跨区域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收益、破坏生态环境的受损机制,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正在推动自然资本增值。山水林田湖草能形成可再生资源及能源、生态产品以及高附加值产品。重庆作为农村人口众多、发展相对落后的大山区,要统筹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积极开发环境增值技术,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把优质的生态环境转化成企业增产、农户增收的良性互动的生态经济新模式,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坚决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垫江县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科科员胡榉认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坚决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创新工作方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胡榉表示,作为一名基层环保人员,自己在工作中将严格守好生态保护红线这一底线,保护好绿色生态本底,并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严厉打击不符合管控要求的违法违规开发建设行为,并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关系,守好一方青山绿水。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