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文脉 > 正文
家乡解放的那个晚上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12-08 06:58:01 | 编辑:李振兵

徐明虎

我的老家在长寿区葛兰场镇约3公里外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家里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穷苦日子。

小时候听大人们讲,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可厉害了,枪打不进,刀砍不入,专门打土豪,分田地,为穷苦百姓打天下。这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盼啦盼,总是期盼着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1949年11月下旬,我正在葛兰场附近的天后宫中心校读高小一年级。一天,一些骑着马、扛着枪的国民党官兵来到了学校。校园操场上到处拴着马,他们在教室背后山堡上、坟地里挖战壕修筑工事,还抓丁拉夫,强要乡民交粮送菜,并逼着学校腾出教室作军用。

学校无法,只有宣布停课,老师和学生就各自回到家里。

当时农村消息十分闭塞,连10月1日新中国已经宣告成立的重大消息都不知晓。

过了几天的12月2日,夜幕刚刚降临,枪炮声不断传来。我当时快14岁了,立即意识到,这肯定是解放军来解放我们了,心里特别高兴。于是,我邀约了同龄的3个小伙伴,打着电筒,快速跑到位于地形高处的长巴山,并爬到粗大的桐子树上观看。

密集的枪声不断响起,手榴弹的爆炸声、哒哒哒的机枪声响个不停,不时又传来迫击炮的巨大声响,还有不断升起的颗颗照明弹划过天空。只见学校四周的天都红成一片,激烈的战斗持续了约3个小时才停息。这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亲眼见到解放战争的真实情景。

在回家的路上,我特别兴奋,沿途大声喊道:“解放军来啦,我们得解放啦!”

走到本塆前面路边,听得一阵狗的狂叫声,然后见有两个人影进入朱大爷家的堂屋。朱大爷名叫朱其在,是本塆中稍为富庶点的人家,而且人丁兴旺,有四儿一女,算是一个大家庭。

当时天气已渐寒冷,见朱大爷家堂屋烧着柴火,大家围坐一圈在烤火取暖,我也顺便进去暖暖身。进屋坐下一看,发现刚才进去的两人穿着黄军装,是刚从葛兰天后宮战场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士兵,自说是河南人,他俩讲述:共产党的解放军真是厉害得很,打得我们排是排的倒下,根本抵挡不住。我两个卸下弹甲,把枪丢在坟坝的草丛中,就跑到这里来了。明天天亮,我们就向河南老家出发,回家种地了。

后来得知,解放家乡的部队是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7军139师417团的英勇战士们。此次战斗,击毙国民党军官、士兵多人,其余俘的俘,逃的逃,还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文件等。觧放军也有张希仁等3名战士为解放大业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他们的遗骸被安葬在家乡的烈士墓内,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永远怀念。

家乡解放后的第三天,学校就通知复课。到校后,师生们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我们连续几天头缠白毛巾,腰拴红绸带,抹着红脸包,上街尽情地扭秧歌、打连宵,又敲锣,又打鼓,热热闹闹庆祝翻身得解放。

我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呀呼嗨呼嗨……”接着又唱《团结就是力量》以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特别新鲜的革命歌曲。

翻身啦,像有一股巨大力量在鼓舞着自己,我更加勤奋地读书学习。高小毕业后,我以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长寿中学。1951年暑假期间,见葛兰街上贴有中共长寿县委招收干部的通知,我便大胆前去应考,经过笔试口试,顺利考上被录取成了一名新中国的干部。从此,我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伴随着祖国的不断强大而成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已是80多岁的退休老人了,过着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幸福晚年,真是享新中国的福啊!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