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报声音 > 正文
用朴素的方式诠释爱国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12-06 06:36:26 | 记者:张燕 | 编辑:李平

近日,本报报道了78岁老党员向永召一家人为国奉献的感人事迹。

每当向永召老人回首往事,二弟从军牺牲、三弟修路遇难,总是令他心中汲满苦汁。可这些事,如果说给年迈的母亲听,她又如何能承受这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于是,长期以来,向永召都怀着悲伤与自责,私藏起二弟遗物,隐瞒了三弟噩耗,和父亲守住这些秘密,直到母亲去世。

这是向永召朴素的情感,本不需要太多宏大叙事。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在今天,从这些情感上可以提炼出的时代价值,又是极其珍贵的。都说大德至朴,对个人来说,这份情感是亲情和孝道;对国家来说,这份情感是奉献与忠诚。向永召一家尘封多年的往事,诠释着真诚质朴的爱国方式。

最有深度是故事,故事最深是真诚。向家的故事有些悲伤,但更多的却是让人感动,给人激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生长在像向家这样普通家庭的血脉深处。打开向家的历史,国家的信仰和人民的力量,就是这样紧密联结在一起。正如向家父亲直到去世,也没有因为两个儿子的死,有过一句怨言,只是反复地说“有国才有家”。这句对“国”“家”关系的最质朴认知,就诠释着爱国的深度。

由己而家,由家而国。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无数“小家”组成的“大家”,就是我们的“祖国”。一个人最朴素的家国情怀,最终也都需要体现在“担当”二字身上。向家兄弟以血肉之躯为信仰作注脚,成为宏大历史的细节,呈现给我们最朴素、最生动、最鲜活的爱国主义。

爱国不一定非要慷慨激昂,不一定非要舍生忘死。圆梦途中、前进路上,更需要不计得失、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普通人,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每个人在平凡的工作中“站好了每一班岗”,涓涓细流汇大海,我们的事业就能蒸蒸日上。

朴素的情感,正是爱国的本真面貌和归宿,是通向力量的正确途径。朴素的力量,往往比强烈的表达更能感染人,比炽热的话语更能打动人,比曲折的故事更能深入人。这就是向家故事的深度与力量。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