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璧山 > 正文
璧山推“三变”破“三难” 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创新力量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12-06 06:29:29 | 编辑:李平

  码上关注 随时吹哨 热线电话:96006

  政企互动服务中心

  企业专题茶叙会

  现场走访调研

  专家现场答疑

  国际教育交流中心项目

  大健康产业聚集示范区

  国际医疗合作中心项目

  龙润转向,工作人员在调试机器人设备 摄/曾清龙

  产业与城市深度融合 摄/陈亮

  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近年来,璧山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通过一系列“放管服”创新举措,让改革的政策红利得到持续释放。

  ——2017年,在全市优化营商小组成立之初,璧山率先组织带队下基层进行了大调研大走访,发现问题,总结问题。

  ——2018年建设行政审批大厅、企业家之家,打通问题收集物理空间。

  ——2019年初,建成手机端、PC端线上渠道,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路。

  今年5月,《璧山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实施方案》正式颁布实施,更是该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政商、政企互动的又一尝试:“企业吹哨”,即市场主体的诉求建议通过10余种渠道提交,发起“吹哨”;“部门报到”,即有关部门统一收集甄别、及时办理反馈,实现“报到”。

  ——在畅通政企交流中,渠道多点接入,统筹聚合,让企业“更愿意讲、放心讲、大胆讲”。

  ——在打通政策落地执行的“最后一公里”里,政策动态收集,及时发布,实现涉及市场主体政策“一网打尽”、“想问就问”。

  ——在督促部门“报到”履职时,诉求分类交办,逗硬考核,为企业排忧解难落到实处……

  让群众办事更方便,让市场主体更活跃,让发展动力更强劲,让振兴活力更澎湃……如今,一条具有璧山特色的营商环境建设之路正在徐徐铺开,彰显了该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更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让璧山以更大的决心和胆识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璧山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自今年璧山区大力推进“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互动机制以来,通过走访民营企业共计收集540个企业诉求问题,截至目前共计解决诉求问题超过300个,其余问题均已结合线上线下渠道,纳入协调解决范围,正加紧协调解决中,得到了在璧山企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同时,营商环境的加速改善也极大地增强了璧山吸引力。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璧山全区共签约项目21个,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总部经济5个门类,总投资额209亿元,利用外资4.3亿元,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405亿元。

  案例一

  变按部就班为主动作为 破解“提效难”

  吊车展翅,钢梁架起,100多万平方米的厂房在几乎一年时间里就拔地而起。看着厂房里轰轰烈烈的设备安装场面,比亚迪璧山项目负责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总投资100亿元、年产动力电池20GWh项目,进展得如此顺畅、快捷。

  从签订协议到办理几十道审批手续,再到开工建设,仅仅一年多时间,这么大的工业项目就要竣工了。这样的效率正是来源于璧山换位思考,变按部就班为主动作为。

  “没有高效优质的服务,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效率的。” 比亚迪璧山项目负责人介绍,这样的效率更体现新机制施行在“吹哨”后,部门的迅速“报到”。

  据该负责人介绍,就在今年7月的一个晚上,由于该项目工期紧、用电需求大,而配套的变电站还暂未建成,用电方面遇到了难题,他就向璧山区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科发起了一次“吹哨”。

  “服务周到、贴心,解决问题速度太快了!”据该负责人介绍,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当晚,璧山区发展改革委就组织了供电相关部门来“报到”。通过现场勘查,供电公司迅速为比亚迪设计了“永临结合”供电方案,迅速建成了10千伏临时过渡电源,待投产后再提供正式的永久性电源,“此举为比亚迪项目建设节省了1000万元以上的供电费用,这也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

  案例二

  变传统管理为精准服务 破解“增质难”

  “企业发展难点多,融资、扩容、升级都是堵点,过去全靠企业自己硬扛,现在有了问题就‘吹哨’,政府部门来‘报到’。”谈到今年璧山精准服务企业发展的新方式,重庆龙润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负责人满是笑容。

  作为一家璧山本土成长起来的规上企业,龙润从过去22年的发展历史中深深地明白这一机制带来的利好。

  “这一机制的实施真正实现了企业和政府互动方式的改变,政府由过去的传统管理者变成了现在的精准服务人。”事实上,“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该负责人看来早在多年前就已见雏形,他以龙润公司的发展历程举例。

  2015年正值龙润公司大力扩容阶段,但苦于缺乏资金,只能依靠银行贷款来支持,一度十分困难。无奈之下,龙润公司向政府发起了“吹哨”。在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璧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抓住国家专项建设资金机遇,积极为龙润公司奔走。通过政府兜底,提供保证,龙润公司于2016年1月获得了总金额1.27亿元的资金。

  “这笔资金的到来对龙润公司来说,不只是解了燃眉之急,更是一个加速器。”该负责人介绍,通过该笔资金龙润公司不但完成了90亩新厂区的建设,也快速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充足资金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2016年,该企业就实现了3亿元的年产值,接下类更保持着持续的高速增长:2017年实现产值6亿元;2018年实现产值8亿元;2019年截至10月实现产值近8亿元;年缴纳税收超过5000万元。

  “可以说‘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既是政府服务的提质,也是企业高质发展的保证。”该负责人表示。

  案例三

  变形式整合为内在融合 破解“执行难”

  “终于办下来了!”12月4日,重庆顾地塑胶电器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看着手里的产权证明满怀感慨。

  作为重庆顾地塑胶电器有限公司一期厂房建设项目遗留问题,办不下来产权证一直是顾地塑胶的心头大石:“不但影响着企业的合法生产,因为没有产权证企业在融资贷款中也是面临难题。”

  据该负责人介绍,顾地塑胶属璧山区重点企业。2007年,该公司在青杠河西片区购买工业用地用于开展新厂区建设。因为厂房需求急迫导致工期紧张,采取了“边建边办”方式进行。但在建设过程中手续办理却有些滞后,且验收标准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导致新厂区一期工程房产手续未能及时办理。更在此后的十余年间,因为政策变更想要获得办理更是难上加难,一度成为历史遗留难题。直到去年该企业向政府发起“吹哨”才迎来了改变。

  “由区委、区政府统筹诉求分类交办,包括地税、市政、环保、规划、消防等9部门纷纷‘报到’,分类办理,总计只花了8个月就把产权证拿了下来。”从12年前的办理搁置求而不得,到“吹哨”后迅速办理;由过去多头办理最少需要一年时间,到如今整合办理短短8个月时间拿到手中,一张产权证的历程,让该负责人真正看到了璧山区的执行力。

  王琳琳 龙搏 李响 图片除署名外由璧山区发改委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