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纪念会开幕。图为纪念大会现场。
二十载春华秋实,七千日耕耘收获。昨日,2019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纪念会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大足,共同探讨石窟文化的丰厚内涵,探寻促进石质文物保护技术水平提高路径。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副主席郭旃,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幸军,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乔云飞;程武彦、黄克忠、马家郁、虞云国、王川平、温玉成、霍巍、孙华、陈清香、米夏尔·奥拉斯等文博领域的中外专家学者;大足区委书记章勇武,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有力,区政协主席陈廷剑,区领导李继刚、钱虎、李志出席开幕式。区委副书记罗晓春主持开幕式。
张柏、章勇武、郭旃、幸军、乔云飞、阿卜杜·阿奇姆分别致辞。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介绍大足石刻近年来的保护管理工作情况。
张柏在致辞中说,自1999年大足石刻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大足石刻管理体系日益完善,文物保护措施不断增强,研究成果日渐丰硕,学术地位日渐提高。20年来,国家文物局也一直高度关注大足石刻的保护利用工作,大力支持大足石刻在遗产监测、本体保护、安全技术防范、综合治水、岩体加固、防风化等方面开展系列保护工作。希望站在新的起点上,重庆市、大足各级各部门和大足石刻研究院,能够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好党和国家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文物保护法》,把大足石刻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充分挖掘大足石刻的内在价值,实现大足石刻的合理利用,为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为保护和传承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敦煌莫高窟之后中国第二个石窟类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事件的意义,不仅在于大足石刻登上了世界级文化遗产的舞台,也使当时年轻的重庆直辖市拥有了一张闪亮的世界级名片。20年来,大足石刻的保护理念有了新发展、保护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保存环境实现了新提升、学术研究续写了新篇章、合理利用实现了新突破,为世界石质文物保护提供了“中国经验”。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将围绕“川渝石窟背景下的大足学”“一带一路视野下的石窟寺研究”“宋代社会历史与川渝地区的宗教发展”“石窟寺保护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新时代背景下的文物活化利用”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研讨,并前往宝顶山石刻、北山石刻开展学术考察。此次会议的举办,将掀起一次研究和宣传大足石刻的新高潮,让世界更加了解重庆、了解大足、了解大足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