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石柱 打造市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11-20 07:21:29 | 编辑:李平

  康复疗养医院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加之“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康养理念引领下的养老产业日渐崛起,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养老服务机构床位缺口约914万张,超现有供给数量17万张左右。并且,供给缺口增速还在进一步加剧。

  今年3月,在“康养石柱”理念指引下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石柱,依托黄水优质的生态和基础环境,瞄准广阔的健康养老市场,成为全市6个“市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先行试点地区之一,开启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征程。

  先行先试,黄水康养示范全市

  为探索养老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康养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市民政局决定从今年起,围绕服务新时代老年人旅游康养生活方式,打造一批生态环境好、康养结合紧、养老服务强、人文氛围浓、特色鲜明、市场认可、可持续发展的“市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基础设施、规划发展、养老政策、市场化程度等情况,今年3月,石柱黄水等6个镇被确定为“市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先行试点地区。

  黄水镇位于石柱东北,距重庆主城240公里,距石柱县城63公里,距沪渝高速公路冷水互通26公里,距长江水道58公里,302省道穿镇而过,生态良好、资源富集、民风淳朴、经济繁荣,是渝鄂边陲重镇。

  位于北纬30°的黄水镇拥有夏季平均21℃的气候资源,覆盖率达82%的森林资源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核心区、市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一座天然的森林氧吧。

  近年来,伴随着旅游开发的加速和“康养石柱”建设的深入推进,黄水镇的年旅游收入已突破12亿元,拥有大风堡、太阳湖等8个景区,先后跻身市级特色小镇、重庆十大宜居小城镇和全国重点镇。其基础设施可为20万人提供康养配套服务。

  此次“市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试点至2021年结束,为期三年。养老服务中心(站)选址、装修、服务等建设内容,均参照《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建设规范(试行)》《重庆市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施细则》执行。

  据石柱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水镇市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养老+多资源多元素”,对功能设计、产业融合、空间布局、人文建设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分期分步推进。

  建设聚焦“功能聚合、突出特色”,挖掘当地文化和地域特色,充分聚合养老、养生、旅游、娱乐等功能,形成“养老+多资源多元素”的形态,充分发挥叠加效应,呈现不同风格的亮点特色。

  基地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由政府提供政策,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采取公建民营、民建公助、PPP或资源匹配等方式,形成市场运作、政企联动的工作格局。

  依托资源,打造“一中心五站点”

  结合黄水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石柱以城镇建设空间体系为重点,辐射至冷黄路沿线和悦黄路沿线重点旅游村(社区)基本单元,建设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民俗文化活动中心、养老服务站、生态动步公园、体育公园、月亮湖环湖公园为一体的“两中心带五站连三园”黄水市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着重突出健康养老特色,打造“康养黄水”品牌,为老人提供医疗、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各方面服务。

  黄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黄水市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的核心建设内容。今年初,石柱由县民政局牵头,争取相关资金400万元,择址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的黄水镇东方晨光避暑小区,建设规模在2000平方米左右的养老服务中心。

  该中心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设置咨询服务区、展览陈列区、代办服务区、社会工作室、老年康复保健紧急救援室、书报阅读区、茶艺体验区、教育培训区、舞蹈工作室、棋牌娱乐区、助餐营养区、生活照料区等12个功能区,为老人提供日常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娱乐休闲等服务,实现“新时代、新养老、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此外,石柱县民政局还按照市民政局2019年“千百工程”建设要求,投资100万元,分别在黄水场镇的华宇·林语岚山、凤凰栖、豪琪·水云涧、云美·森林时光、黄连社区建设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

  上述服务站点以承担政府基本公共养老服务为主,以市场化服务为补充,建成服务接待区、生活照料区、托养护理区、健康管理区、文化教育区、人文关怀区、休闲娱乐区、运营管理区等功能区,为辖区老人提供健康档案、数据采集、信息资讯、评估评价、日常照护等服务。

  截至7月末,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已经全部竣工。黄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完成投资300万元,进入设备采购阶段,9月份全部竣工。

  “兜”“助”结合 保障贫困群众生活底线

  民政部门的兜底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制度安排,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的必须举措。

  脱贫攻坚中,石柱县民政部门充分发挥政策兜底保障作用,将“兜”与“助”有机结合,构建“大救助”格局,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的开展。

  靠政策重获新生

  在石柱县中益乡华西村,村民谭登周的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九死一生靠政策”,下联是“三病两痛有医保”,横批是“共产党好”。今年春节,谭登周请驻村工作队队员专门帮忙写了这副对联,感谢政策兜底保障给他带来了新生。

  去年3月,谭登周在地里耕种时不慎摔下山沟,导致全身多处骨折昏迷,仅仅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便住了10多天。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他才捡回一条命。

  谭登周和多病的妻子焦光润2016年便被纳入建卡贫困户。对于谭家而言,这次住院所花费的15万余元的医疗费用无异于天文数字。

  万幸的是,2018年石柱县针对包括建卡贫困户在内的特困对象启动大病兜底政策。谭登周住院加之后续医疗费用共计16万余元全部通过医保、大病兜底、民政救助等相关政策解决,没有自费花销。

  不仅如此,他的妻子焦光润去年看病花了9193元,医疗报销8351元,自费部分也仅有842元。纵观整个中益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医保参保,2018年的就医综合报销比例达到了91.64%。

  “大救助”全域覆盖

  谭登周一家和同为建卡贫困户乡亲们的经历,是石柱强化政策兜底,全面构建“大救助”格局的缩影。

  据石柱县民政局局长焦红兵介绍,为切实解决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街镇乡不同程度认识不清晰、理解有偏差、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石柱县民政部门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将符合条件人员全部纳入低保兜底,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截至7月,全县共有低保10628户18918人,将2928户583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兜底,月发放低保金178.3万元;开展临时困难救助438人次,发放临时困难救助金260.77万元;全县共有特困对象1523人,将19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特困救助,月发放供养金108.133万元,保障基本生活。

  石柱县民政部门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对流浪乞讨人员开展人性化救助管理。截至目前,共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143人(未成年人3人)、定点医疗机构托养无身份信息流浪疑难人员16人、福利机构托养无身份信息流浪疑难人员1人,采用DNA采集比对、推送全国救助寻亲网站﹑人工智能新技术比对和宝贝回家栏目等多种渠道,为他们寻亲。今年,通过不同查询方式,比对查询出身份信息的疑难人员4人,全部护送回流岀地交当地政府进行了妥善安置,切实保障了这些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

  同时,石柱县民政部门规划定位,规范便民服务体系。按照“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居民文化娱乐和养老服务中心(站)、居民教育和党员培训中心、社区卫生计生室四大功能定位,规划布局乡村便民服务中心,全面规范标识标牌设置,因地制宜建设本土自治文化。2018年至今,投入1200万元,完成了深度贫困乡镇中益乡7个村的便民服务中心的重建工作。

  张亚飞 彭光灿 刘玉珮 图片由石柱县民政局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