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北碚 > 正文
北碚 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11-18 07:32:18 | 编辑:李平

  缙云山蓝天白云

  北碚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嘉陵江畔美丽碚城

  北碚胜天湖

  清漂工作进行中

  在生态建设上走在重庆主城前列的北碚,又捧回来一块含金量极高的国家级“金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19年11月16日,北碚区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这是北碚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又一重大成果。

  北碚区为什么能捧回这块国家级“金牌”呢?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

  北碚区是重庆主城重要生态屏障。北碚区负责人说,近年来,北碚区坚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缙云山综合整治,拆除违建8.8万平方米,实施覆土复耕复绿,在全市率先开展生态搬迁试点工作,确保主城生态屏障和“肺叶”得到有效保护。

  在持续不断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北碚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重大部署,“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融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全过程,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北碚区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国家园林城区、全国森林城市标准化示范区,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国家级殊荣,并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迪拜国际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

  2013年,北碚区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工作,于2016年创建成为全市首个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并同步开展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

  近两年来,北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了全市前列:2019年1-10月,北碚区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67天,同比增加11天,优良天数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双双排名重庆主城第一;次级河流水质持续改善,水质全部达到水域功能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在主城率先实现双达标;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3.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7.06平方米;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达到86.1%,满意度达到93.78%。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生态治理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生态治理中,坚持用完善的制度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建设。”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说。

  首先是坚持规划引领的制度。

  北碚区委、区政府对科学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思路明确,坚持规划引领。区里通过整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产业规划、文化旅游规划等五十余类空间规划,集成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等全要素自然资源,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蓝图”,编制了《北碚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规划》,并根据这一规划,制发了《北碚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不仅编制规划,北碚还把制度体系融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全过程,确保规划和实施的科学性。通过划定“三区三线”生态空间,编制“三线一单”,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形成“一张蓝图”、“一个平台”,做到了规划“不打架”。

  其次是逐步建立完善法制化的生态文明管理制度。

  北碚区通过推进环境司法制度建设、实施了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深化环保体制改革、强化了责任追究体制;通过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有效地保护了资源。

  第三是建立创建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

  北碚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实行考核指标和工作、工程任务“双控”包干负责制;全面实施了“河长制”。同时,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使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比重占党政实绩考核比例达到36%;健全了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等。

  “用制度化来治理和保护生态后,使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有效。”该负责人说,通过制度化、法制化,使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更加有力,发展更加科学。

  比如,北碚区通过科学划定了“三区三线”后,形成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方案,通过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使城市规划空间拓展到139平方公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50.33平方公里;同时,通过建立空间管控体系,严守16627公顷耕地保有量、8395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不突破,严控嘉陵江岸线“1公里”和“5公里”两条空间红线,有效地提升了空间管控能力。

  生态和生态经济实现同步发展

  在生态建设中,北碚区坚持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环节。

  在生态建设上,北碚区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域空间优化与生态保护修复、节能降耗、人居环境改善、生活方式转变、生态文化弘扬等7大类中实施了85个重点工程项目,从而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中的34项创建指标全部达标。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而且通过科学的融合后,还会相互促进。”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说,因而北碚在生态建设中,加快了生态产业为支撑的生态经济高效发展。

  在生态产业发展中,北碚通过优化经济结构,使生态绿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近几年中,北碚引进了重庆航天科创中心等110个信息化产业项目,使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建设了京东方第6代柔性显示、万国半导体等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新增一批现代服务企业和项目,使服务业规(限)上企业达到305家。通过提档升级休闲度假旅游业,使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加速布局落地。同时,通过深化校地合作,建设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使大学科技园企业入驻率达95%。

  生态产业发展,加快了北碚生态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2018年,北碚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市第三,数字经济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增长13.5%。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了环境质量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我们重点打好了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辖区生态环境质量。”北碚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在蓝天保卫战中,北碚在全市率先建成智能化大气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全方位大气污染智能化监管。通过加强“四控一增”控制大气污染。全区创建巩固了扬尘控制示范工地60个、道路60条,全面提升空气质量。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0.2%;全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14.46%、10.56%、26.76%、4.45%,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5天。

  在碧水攻坚战中,北碚在全市率先建立梁滩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全市首个湖库水质自动监测站,完成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环境质量逐步提升。2018年,嘉陵江北碚段水质总体达到Ⅱ类,黑水滩河、璧北河水质由原来Ⅳ类稳定提升到Ⅲ类,梁滩河水质稳定达到Ⅴ类,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提高50%,建成区黑臭水体100%消除,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在打好净土持久战中,北碚在全市率先完成污染地块风险管控试点,出台了《北碚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完成了23个地块调查评估、7个污染地块风险管控、4家企业地块治理修复。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建立了工业企业原址再开发利用联合监管机制,全区无突发性土壤环境安全事件发生。

  在打好宁静守护战中,北碚持续开展工业企业、建筑施工、娱乐场所、道路交通噪声等专项整治行动,成功创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19个,建设环境噪声达标区58.55平方公里。2018年,北碚区实现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双达标,声环境质量居主城区第一。

  在国土绿化保护上,北碚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国土绿化提升、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及城市园林绿化,提升了全区绿化水平,森林覆盖率已达53.13%。

  生态文化建设与民生实现有机融合

  “生态文化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与民生息息相关。”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说,因此,北碚将生态文化建设与民生有机地融合起来。

  通过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让社会群众感受、体验“主城最好的生态环境”,增强群众“住在北碚”的幸福感和责任感。北碚以“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等“十进”宣传为载体,加大媒体宣传报道等,提升了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知晓率;通过组建环保义务监督员队伍和大学生绿色志愿者队伍,共同开展“环保开放日”、“梦想驿站”等活动,让市民走进环保、了解环保、参与环保,让群众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北碚生态生活;通过推进“环保课进党校”“环保大讲堂”等活动,夯实了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实践基础。

  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北碚将“陪都文化、乡村建设文化、民俗文化、温泉文化”与“生态资源”相结合,让群众在生态中感受文化,在文化中体现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如通过汲取景观、民俗等文化资源精髓,运用天人合一养生理念,打造北温泉柏联SPA、重庆悦榕庄、心景缙云・国际温泉度假中心、海宇云水温泉等高品质天然养生温泉,形成了独特的温泉生态文化;实施“雅舍书院”文博场馆活化项目,启动中共西南局办公地旧址展陈更新,构建“1+N”特色文博场馆群,启动“百馆之城”城市文化品质提升专项策划,实现了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将素有“巴渝小峨眉”之称的缙云山—北温泉自然景观与缙云寺、温泉寺、绍龙观、原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苑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和金刀峡沿线、西山坪等地美丽乡村的自然生态资源高度融合,形成了“博物文化游、温泉山水游、峡谷消暑游、赏花民宿游”等多条生态旅游文化风景线。2018年,全区接待过夜游客300.36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实际收入超80亿元、同比增长32%,文化产业增加值33.87亿元、同比增长46.2%。

  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北碚还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让老百姓享受到生态福利。目前,北碚已基本实现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全区已建成全国生态文化村2个、市级绿色示范村庄13个、市级绿色新村3个、区级绿色新村5个。

  王彩艳 肖亚平 图片由北碚区生态环境局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