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武隆织起群众健康保障网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11-14 06:19:19 | 编辑:李平

  武隆区妇幼保健院内的婴儿洗澡间

  武隆区妇幼保健院开展“早教启蒙”活动

  熊尚峰到村里义诊

  父子二人为村民看病

  武隆区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是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隆区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区级、乡镇、村社三级医疗机构齐头并进,在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学科建设、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据了解,武隆区现有区级医疗卫生单位5个、乡镇卫生院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村卫生室190个,民营医院8个、个体诊所93个、医务室9个,各级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织起了一张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网。

  武隆区妇幼保健院

  护佑妇幼 关爱妇女儿童健康

  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提高妇幼健康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指标,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65年来,武隆区妇幼保健院在一代又一代妇幼人的辛勤耕耘下,奋进发展,成长为一所集保健、临床、教学为一体的特色医疗保健机构,承担着全区总人口三分之二的妇女、儿童的医疗保障工作。

  人才为引领 积极创建“二甲”医院

  “虽然地处偏远地区,但我们在人才引进上毫不吝惜财力,今年就引进了多名本科毕业生充实人才队伍。”11月7日,武隆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姚建均表示,要助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根本。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区内外优秀人才前来工作。

  据了解,目前医院现有职工144人,卫生专技人员117人,其中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7人,区级学科技术带头人2人,后备人选5人。在人才培养上,医院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大交班”:各科室全面展示自身工作,查漏补缺,通过业务梳理,提升人员业务能力。

  姚建均介绍,近年来,医院组织参加各种培训700余人次,医院每年都会承办一次市级学术会议。“通过承办学术会议提升医院医护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临床技能。”姚建均说,日常工作中,医院也会通过各种途径,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科室为基础 增强医院医疗实力

  11月7日17时,武隆区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部(产科)8床,家住武隆区平桥镇的产妇彭成燕正在接受治疗。据悉,11月1日进院治疗的她,前两天刚经历了一次多科室联合的生死大营救。

  产科主任刘双林介绍,11月1日,彭成燕进院时子宫下段破裂,鉴于情况比较危急,医院产科、放射科、后勤等部门开展了联合营救,最终得以让产妇情况稳定,并成功产下婴儿。这一生死营救,体现了武隆区妇幼保健院的综合实力。据了解,按照国家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建设的要求,武隆区妇幼保健院现设有孕产保健部(产科)、妇女保健部(妇科)、儿童保健部(儿科)三大业务部,以及超声科、检验科两个保障部门。

  作为全区的产科危机重症抢救中心,医院孕产期保健专科是重庆市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也是渝东南妇幼保健院里唯一申报成功的重点专科,现正处于建设阶段。据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产科方面,医院拥有孕妇学校、导乐分娩、阵痛分娩、孕妇营养测评、产后中药熏蒸等特色项目;妇科方面,医院率先开展了宫腔镜检查和宫腔镜治疗技术,现可开展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等;儿科方面,医院拥有婴幼儿早教、骨密度检测、DDTS检测、新生儿沐浴、中医推拿等特色项目。

  惠民为目的 发挥医院公立属性

  “床前结账便是我们惠民利民的一个举措。”据姚建均介绍,为方便患者,在患者出院时,护士会把住院账单拿到病人床前,让病人不用下床便能缴费和办理出院手续。

  据悉,日常工作中,医院还常年开展全区境内免费接送住院病人服务。同时,为城区托幼机构、散居儿童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提供体检儿童生长发育评估、科学喂养指导及疾病预防知识普及等服务。

  同时,医院积极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健康知识讲座,抽调业务骨干深入乡镇(街道)开展“两癌”集中免费检查。“每年完成宫颈癌、乳腺癌检查2万余人次。”姚建均表示,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院坚持公立属性,积极开展各类惠民举措,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医疗健康福利。

  武隆区赵家乡卫生院

  自强不息 一位年轻村医的9年坚守

  失去右腿,依然坚持学医救人;扎根基层,他誓作群众健康守门人。武隆区赵家乡卫生院副院长熊尚峰虽然年幼时因车祸失去右腿,但他身残志坚,自2010年来到卫生院工作,他以对基层医疗事业的无限热爱,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

  身残志坚 他一步一步走上从医之路

  1987年,熊尚峰出生于重庆市开州区的一个农民家庭。4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失去了右腿。但熊尚峰并未向命运低头,经过无数次的摔倒与爬起,他终于能够自己走路,这让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一路走来,熊尚峰收获了无数掌声,也遭遇了许多不理解甚至是嘲笑。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熊尚峰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即便如此,一些同学和邻居仍然对他发出了“成绩再好又怎么样”的嘲笑,这一度让坚强的熊尚峰很受伤。

  高三时,命运再次对熊尚峰开起了玩笑——熊尚峰的哥哥在工地务工时遭遇事故,导致高位截瘫,这让原本就十分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给哥哥救治,熊尚峰有时连每周几十元的生活费也无法保障。

  即便生活对他很残忍,但熊尚峰却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尤其是对自己的父母。熊尚峰说,哥哥出事后,家里为了节约开支,他每天早上5角馒头钱被取消了,换成了母亲送饭。“我妈以前从来不长冻疮,但那时候冬天天天给我送饭,耳朵上全是冻疮。”回忆起往事,熊尚峰哽咽起来,一路上那么多困难都没能将这个坚强的汉子击倒,而亲情却成了他最柔软的地方。

  如今,每月的8天休息时间,熊尚峰全部抽出来赶回开州老家陪伴父母妻儿。回到家,熊尚峰从不让父母进厨房,都是自己和妻子承担所有家务。2010年,熊尚峰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此时重庆正在进行首批“三支一扶”招录,于是熊尚峰通过考试,来到武隆区赵家乡卫生院,正式成为一名医生。

  成为医生 不断努力获得村民和同事认可

  “我在地图上一看,发现武隆离家也不是好远,所以就选择来这里。”当来到赵家乡卫生院看到这里的条件后,熊尚峰的心里产生了巨大落差:条件简陋,整个卫生院只有两三个医生。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熊尚峰发现,原来一名医生之于这里的村民是如此重要。慢慢地,他摆正心态,立志要在这深山里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2012年12月转正后,熊尚峰开始努力学习打针输液等西医技术(本身学的是中医)。目前,除了剖宫引产他不会,卫生院开展的其他所有医疗技术他都能熟练操作。熊尚峰的坚守与成长,也得到了村民和同事的认可。

  “熊医生技术好哦,服务也好,到我屋头去做健康教育宣传都去了好多回,很多村民的家他都去过。”在卫生院,村民刘安元说,自己因为咽喉炎、口腔炎等毛病,经常找到熊尚峰,每次都能得到及时诊治。好几次赶场,他都看见熊尚峰在街上做健康教育宣传。

  赵家乡卫生院里,医生李武全是位“老资格”。1988年,李武全便来到卫生院,至今已在此工作了30余年,堪称是医院的元老。“他机灵得很,学习能力强。”对于同事熊尚峰,李武全称赞有加,说他的各项技术现在都已经超过了自己。

  心怀感恩 继续做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11月8日晚7时20分,接到一位村民喝农药的消息,熊尚峰立即提上急救箱,坐上救护车就往村民家中赶。9年基层医疗工作中,像这样的突发救治,熊尚峰经历了太多,但他从未有怨言。

  熊尚峰对于病人的感情似乎已超出了医生对病患的普通照顾,许多时候他都把病人当成亲人对待。当遇到有的病人家庭经济困难时,熊尚峰就会想尽办法帮忙减轻经济负担;遇到紧急救治,车辆到不了的地方,熊尚峰就会拖着假肢一步步前行。

  9年基层医疗生涯,熊尚峰没有因为艰苦而有怨言,反而他说要感恩,感恩家庭为他的付出,让他得以完成学业,成为一名医生;也感恩卫生院对他的接纳,让他能有机会在村里为乡亲们服务。“医院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熊尚峰说,在他眼里,开州的家是家,赵家乡的卫生院也是家。

  武隆区土地乡小岩村卫生室

  村医“父子兵” 两代人的健康接力

  11月7日上午,由武隆城区前往该区土地乡小岩村的道路蜿蜒曲折,数十公里的路程却难有百米直路。来访的人们虽然个个都是老司机,也被这左拐右拐的狭窄道路弄得脑袋晕晕乎乎,胃里不断翻滚。经历一次尚如此艰难,对于长年生活在这里、常常爬坡上坎的村医窦远水、窦金谷父子来说,其工作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弃农学医当起赤脚医生

  走进小岩村卫生室,年过花甲的窦远水正在给村民熊小军的医保卡贴二维码。“贴上二维码之后,他到区里面的大医院看病就可以享受贫困户的政策了。”据窦远水介绍,政府给贫困户看病就医出台了优惠政策,在住院费用方面,贫困户的自付比例不会超过总费用的10%。而医保卡的识别工作,由村卫生室义务承担,“就是给大家带来方便,肯定是不收费的”。

  在小岩村行医40年来,窦远水给村民们带来的方便又何止这一项呢。“窦医生七几年(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村里面当医生了,那时候哪个屋头有人生病,窦远水都走着路去看,就是俗称的赤脚医生。”小岩村村主任窦兴龙说,40年前,窦远水看着身边的乡亲们因为离医院太远,生病了不能及时就医,于是决定弃农学医。经过学习讨教和参加乡里、区里的组织培训,经乡里核准,窦远水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

  由于窦远水医术过硬,口碑极好,不仅本村村民信任,周边村社甚至相邻乡镇的病人都常找他看病。2004年,村里卫生室建立起来,但由于没有场地,卫生室仍只能开在窦远水的家里。后来随着村里小学的撤消,村卫生室设在了小学处,硬件设备也随之得到了提升。

  大年三十仍坚持出诊救人

  “说老实话,窦医生真得很好,我经常拿药了钱欠几个月再给,他也不催我。”在村卫生室,小岩村67岁的村民李治碧说,自己因为年纪大,经常到村卫生室看病拿药,有时候欠药费好几个月甚至一年,窦医生也不会催她。在窦远水的一个账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许多村民的欠账情况。“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乡里乡亲,不好催的,他们有了钱自然会给我。”面对村民的欠账,窦远水泰然处之,很乐观。

  窦远水虽然在钱上不走心,但在工作态度上却是相当走心,堪称“劳模”。据介绍,40年来,窦远水几乎坚持全年不休,甚至是在大年三十晚上也会丢下家人出去救治村民。窦远水的儿子窦金谷介绍,有一年大年三十,一家人正围在一起看春晚,突然接到一位村民的求助电话。原来,适逢春节,这位村民在放鞭炮时不小心炸伤了手。听到消息,窦远水丢下家人,立马背着药箱前去救治。

  40年来,不知多少个寒风凛冽的晚上,窦远水背着药箱,靠着手电筒的微弱之光,深一脚浅一脚地穿行在大山里,只为让村民在生病之际,第一时间能得到医治。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不论是狂风还是暴雨,只要村民有需求,窦远水都一直坚守在岗位,一直有求必应。他说:“也许今天一个病人都没有,但就怕我一去休息,病人来了找不到我着急。”

  2012年和2013年,窦远水连续两年他被区里评为“优秀乡村医生”。

  子承父志继续守护村民健康

  一个月给你400元的补贴,你愿意在村卫生室当医生吗?对很多人来说,或者可能都会直接拒绝,而窦金谷却选择了愿意。

  2004年开始担任村干部后,窦金谷一直想为村民做一些事情。看着父亲的一天天老去,窦金谷开始担心,若父亲哪一天身体不行了,谁来担负起村卫生室的担子。于是,窦金谷选择了子承父业——2007年,窦金谷前往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进修学习,经过3年学习,窦金谷回到村里成了父亲的助手。

  父亲老了眼睛不好使,窦金谷就帮父亲打针输液;父亲不会使用现代医疗器械,窦金谷就在一旁手把手得教;父亲不会操作电脑,窦金谷就代替父亲操作……在村卫生室,父子两人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共同守护着村民健康。

  “老婆在区人民医院工作,孩子也在城里。”对窦金谷来说,他即便不去城里开诊所,也可凭借自己的建造师资格证去城里做建筑相关的工作,如此不仅收入高得多,也可与妻儿团圆。但为了守护村民的健康,为了让村民们在头痛脑热时能及时得到医治,窦金谷选择了留下,选择了与父亲一起“并肩作战”。

  王祥 董存良 图片由各医院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