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 正文
“金融支持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接会”举行 千名客户代表“线上+线下”谈生意
来源:重庆日报网
时间: 2019-11-06 07:34:42 | 编辑:肖福燕

 

11月5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金融支持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接会”现场。

11月5日,在“金融支持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接会”上,中方和新加坡企业代表正在现场洽谈。

11月5日,在“金融支持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接会”上,中方和印度尼西亚、越南企业代表正在现场洽谈。(本组图片由记者张锦辉摄)

重庆日报讯 (记者 白麟)11月5日,作为2019中新金融峰会专题活动之一,“金融支持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接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的13省区市,以及新加坡、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四国的400家境内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贸易企业的近1000名客户代表参加现场洽谈。

对接会采用“线上+线下”的撮合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建设银行“建融智合”跨境撮合系统在本次对接会上首次投用,实现对商贸洽谈成果的现场撮合签约、线上实时反馈。该系统利用在线智能撮合平台,支持跨境企业轻松对接,帮助海内外数百家企业实现跨境需求精准匹配,也帮助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跨境交易成本。

在对接会上,众多参会嘉宾纷纷表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为西部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同时,这也将深化中国西部省份与东盟国家等方面的金融合作,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中国西部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合作,将带来大量资金需求,促进资金融通。

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9年9月,陆海新通道铁路联运班列累计开行103班,东盟班车累计开行1652车次,国际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1349班,辐射84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

在“中新金融科技合作展望暨江北嘴金融科技高峰对话”活动上,海内外专家纵论——

金融科技如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白麟

在中新合作大框架下,重庆该如何开展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各方如何在监管科技应用领域开展合作?如何借助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11月5日,作为2019中新金融峰会的重点活动之一,“中新金融科技合作展望暨江北嘴金融科技高峰对话”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嘉宾们围绕上述问题各抒己见,引发了热烈讨论。

可在金融人才等领域深化合作

新加坡金融科技协会会长、创立主席谢福来表示,要推动金融科技蓬勃发展,需要国际视野的金融人才,在这方面重庆和新加坡可以紧密合作。

谢福来指出,重庆技术、工程学科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众多,而新加坡拥有一系列成熟的金融科技再培训项目,双方可以加强人才交流和培养合作。

资本是金融机构的命脉。谢福来建议,中国和新加坡的投资机构应该携手,吸引更多的风投、私募基金在海内外建立分支,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资力度。除了私募部门的投资,在首次公开募股之后,投资机构应该注重对大众投资者的宣传,让大家更加了解金融科技公司。

“金融科技本身就是跨国境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更多视野放在境外。”谢福来表示,硬件、软件基础设施对金融科技的良好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硬件基础设施包括4G、5G的通信等,软件基础设施则包括金融服务标准化等。金融技术企业需要有一个在中央商务区共同工作的基础环境,而重庆江北嘴金融科技港能够在这方面发挥平台作用,成为中新合作开展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示范。

金融标准化需要机制保障

目前,金融科技正在异军突起,同时,由于金融的标准化相较于工业晚得多,在如何实现透明化,提高效率和效益,进而推动社会良性发展、构建新型金融和社会生态等方面还面临挑战。对此,瀚华金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富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祥坦言,金融标准化从企业上升到行业层面,再上升到国家甚至国际标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从企业角度来讲,首先要看企业的愿景、理念、文化、体系是不是能支撑做标准化探索。”张国祥指出,如果在股东、管理层层面没有形成共识,这条路是很难走通的,因为它有很大的投入。

此外,如果没有好的机制,参与标准化建设的技术研发和执行人员就没有积极性。一般来讲,产品销售应与奖励挂钩。而做标准化,短期之内却很难与效益直接挂钩,这就要靠机制来平衡短期与长期的效益。

张国祥还强调,金融标准化要求机构的组织架构一定要数字化、互联网化。在政策层面,也需要进行一些创新和突破。“对监管而言,如何实现多维度的监管非常重要,这个度也很难把握,需要找到原则和灵活之间的平衡。”

张国祥认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金融标准化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国际层面的金融标准化合作也有了很好的开端,期待双方在这方面发挥更多作用和影响。

金融科技助中小微企缓解融资难

“金融科技能够帮助解决传统金融在升级转型过程中一系列问题。”重庆誉存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新加坡人工智能与数据委员会委员陈玮表示,例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风控难等问题,可以通过企业风险的量化和智能评估来逐步解决。

陈玮以自身企业作为案例简介,最开始誉存科技从事数据的融合、功能化的组建,到后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如反欺诈引擎、带货智能监控等,到去年,已开始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普惠金融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

陈玮指出,在整个平台的应用背后,其实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建立的模型,包括基于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基于复杂网络的风险传导模型等,最终形成各种后台的便捷化、升级化应用。

目前,该公司通过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累计为1000多家金融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大数据智能风险管理及普惠金融解决方案。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誉存科技推出了国内首个中新跨境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该平台目前聚集了全国7500万家及新加坡40万家企业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让搜索、匹配、服务更加便捷。

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携手新加坡交易所

打造西部地区国际金融创新合作重要窗口

重庆日报讯 (记者 黄光红)11月4日,在2019中新金融峰会上,重庆股份转让中心与新加坡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据悉,这是新加坡交易所首次与我国区域性股权市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利用区域股权市场推动中新金融互联互通服务项目建设,打造西部地区国际金融创新合作的重要窗口。

重庆股份转让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战略合作意向书涵盖了企业上市辅导、投融资对接和互动交流等多个维度的内容,新加坡交易所与重庆股转中心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全方位、多形式的资本市场合作。

其中,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将紧抓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带来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优势,与新加坡交易所共同探索整体性、创新性的金融服务手段。通过建立两地企业常态化交流机制、进行上市前期辅导及服务、探索企业双边发债等措施,共同推动重庆乃至西部地区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新加坡交易所将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新加坡和重庆资本市场沟通,全力支持重庆乃至中国西部地区企业与新加坡资本市场对接。

论坛

中外专家为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发展支招

重庆日报讯 (记者 夏元)在国家政策指引及产业发展的多重驱动下,如何建立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体系?11月5日,2019中新金融峰会“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发展”分论坛在江北嘴举行,多位中外金融领域专家围绕供应链金融现状、热点、难点和趋势等进行交流探讨,就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与发展支招。

“就供应链的创新内容而言,它离不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在论坛主题发言中,中国民生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彬表示,银行机构需要依托仓储和运输数据,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下,利用数字化设备设施,建设统一的仓储物流标准,实现有效数据对接。

李彬认为,只有用好这些新兴技术,银行才能更好地统筹好每笔交易场景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实现“四流合一”,并积极借助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全程追踪各个交易节点,以此撬动金融创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风控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在发言中表示,要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首先要深刻理解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她建议金融机构要在更大范围内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让金融服务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到位。

论坛上,包括泰国银行家协会秘书长寇巴塞·多迪、缅甸协力银行董事总经理顾问廖志成等国外金融领域专家,分别围绕推动银行业数字贸易、实现国际金融交易互联互通等议题进行发言交流。专家们均表示,随着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物流、信息等实现充分流通,全球供应链也在不断完善重构,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发展要朝着数字化方向迈进。

作为推进和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重要平台,重庆股份转让中心长期与新加坡交易所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此番合作,将有助于重庆统筹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优势,充分发挥境外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论坛

运用资产证券化推动“一带一路”基础产业发展

重庆日报讯 (记者 夏元)围绕推动“一带一路”基础产业发展,金融机构如何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多元化金融工具支持?11月5日,在江北嘴举行的2019中新金融峰会“资产证券化推动‘一带一路’基础产业发展”分论坛上,参会嘉宾围绕发展跨境资产证券化市场主体、扩大融资规模等议题进行交流探讨。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其中资产证券化这一融资方式,将是满足融资规模大、融资期限长的企业需求的有效途径。”在论坛主题发言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会副主席、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认为,要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产证券化服务,需要国与国之间从法律层面、税收制度和外汇管理政策等3个方面进行统筹协商,特别是要解决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关联性问题,以此提高外贸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论坛上,多位与会专家及银行业人士均表示,金融机构面向“一带一路”需求整合境内外资源,在跨境贸易、投资并购、全球授信、现金管理等领域大有可为。在主题发言中,包括印度尼西亚银行金融市场开发部部长帕里延多·努格罗霍、新加坡艾伦格禧律所合伙人杨·维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业人士,分别介绍了本国金融发展现状,并向中国金融机构表达了合作意向。

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蕴含着巨大发展机遇和投融资需求,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城市综合开发、物流贸易、跨境电商等方面都有大量投融资机会,而且这些项目大多投资规模大、项目周期长,银行传统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难以满足其需求。他建议国内金融机构,应加快探索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有效方式,并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特点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短评

用好“后峰会效应”

刘江

为期两天的2019中新金融峰会闭幕了,但重庆的“后峰会效应”才刚刚开始。

作为东道主,重庆能从中新金融峰会中收获什么?只有从多维视角和层面来观察,才会得到更趋完整的答案:这其中,有合作共识的达成,有城市形象的提升,有开放空间的拓展,有发展活力的充盈……不过,峰会结出的这些果实,不会自动转化为真实可感的发展场景。转化的关键,就在于趁热打铁、借势登高,用好“后峰会效应”,把峰会红利充分释放出来。

用好“后峰会效应”,要抓住峰会机遇,在平台上做文章。随着参与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中新金融峰会已成为深化中新双方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重要平台。这一平台所承载的,是东盟各国的广袤市场,是全新的贸易潜力,是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通过峰会搭建的合作桥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让包括金融在内的各类要素资源在渝聚集,就能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用好“后峰会效应”,要落实峰会成果,在内功上下功夫。金融服务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重点合作领域,也是重庆发挥好“三个作用”的有力支撑。当前,重庆正加快谋划建设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正是看到了金融的强大赋能作用。当好峰会成果落地的“模范生”,大力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倒逼改革、促进创新,是推动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

用好“后峰会效应”,要借力峰会品牌,持续提升城市影响力。看一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强不强,城市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是重要指标。举办中新金融峰会,是重庆与世界的一次美丽邂逅,也给城市发展一个启示:建设国际化城市,需要久久为功、内外双修。对内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对外不断扩大重庆的国际交往朋友圈,才能迎来更多在世界舞台上耀眼亮相的机会。

一场峰会,是对城市当下的淬炼,更是对城市未来的提升。深度挖掘中新金融峰会留下的财富,重庆的发展将收获更多自信和自豪。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