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重庆 > 正文
第三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在西南大学举行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10-20 07:08:49 | 记者:李星婷 | 编辑:李平

10月19日,第三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现场。记者 李星婷 摄

本报讯 (记者 李星婷)10月19日,第三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在西南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以“全球教育创新暨2035、2050教育展望”为主题,由西南大学、全球教育50人论坛和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校领导及著名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议时代变革与教育创新。

据了解,全球教育50人论坛由清华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共同发起,每年举行一次,旨在搭建一个国际性教育学术交流平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副主任赵建华在开幕式上发言表示,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发展是多元融合的发展,教育创新需要教育、政治、企业、经济学等社会各界的努力。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应聚焦全球视野下中国教育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探索全球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助力中国教育改革。他希望,论坛能对教育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智库。

开幕式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赵长茂,国务院参事、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巡视员忽培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韩民分别作了题为“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创新教育发展”“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着眼点”以及“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创新”的主题报告。

于洪君认为,研究当代中国教育问题,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构建文明互建的国际交流是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赵长茂指出,教育要满足科学精神培育、科技人才供给的需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并且特别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忽培元认为,教育创新的着眼点是对人的提升、对人发展的尊重,应着眼于崇高理想信念,完善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培养;韩民指出,要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也是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19日下午,论坛嘉宾还围绕“大学治理与全球教育创新”“科技革命与全球教育创新”的话题进行了分组讨论。

 

嘉宾观点>>>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

用创新创造卓越

苏世民书院由清华大学与美国黑石集团主席苏世民共同设立,每年支持最多20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青年到苏世民书院学习,旨在培养推动不同文明间相互理解与合作的全球未来领导者。

过去6年多,书院进行了多项创新。我们面试非常重要,主要从经济管理、公共政策和国际关系设置课程。课程是交互式小班,中外老师从不同视角讲同一门课,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书院还开展有特点的体验式教学,安排了多样的社会实践环节,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实地了解中国国情。学生论文也做了突破性尝试,允许几位学生一起完成一篇,但论文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我们非常重视体育。做未来的领导者,首先必要的是身体素质好。因此,书院最初就设计了300平方米的健身房,现在健身房从早到晚都有学生锻炼。无体育不清华,只有身体好,才能走得远,走得长。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

各国都在加强职业教育

以重塑产业优势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必须强教,一流的产业需要一流职教,科技教育才能缔造教育强国。

目前各国都在加快调整发展模式,重塑产业优势和抢占经济制高点。德国最早发展职业教育,学校化培养技术工人;美国建立了灵活的社区学院、发达的社会培训网络进行职业教育;法国实施工程师教育、学徒制和技术大学……

我国围绕脱贫攻坚、环保升级、托幼、养老等产业,现在很缺人才。全球都有人才危机感,因此美国发布了面向制造业的“教育改革路线图”;德国以工业4.0为目标,培养面向未来数字化劳动的专业人才;俄罗斯重构职业教育体系,以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

现在全球职业教育有这样一些特点:与普通教育综合化,更加“复合型”;考核更加标准化,教师更加专业化;逐渐融入终身教育而不是阶段性教育。

我国也应该进一步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强化地方政府工作职责,完善德技并修、实践能力导向的育人模式,强化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

媒体的迭代与演变 促进传媒教育变革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优势在于传播速度快,传播时间自由,信息丰富、覆盖人群广,互动性强。在传统媒体力倡内容为王的背景下,新媒体也在加大内容原创力度,逐渐抢占传统市场。

融合新闻是一种将多种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整合在一起,采用多媒体、多渠道方式进行传播的新闻方式,是媒介融合的必然产物。数据新闻则是数据时代诞生的一种新闻形态,以公开的数据为基础,挖掘数据背后的新闻故事,并以形象的、可视化故事呈现新闻。这两种都是未来智能媒体的类型。

未来,新媒体要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视角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大数据、人机交互、物联网等智能技术的应用,生产媒体内容。这对培养未来智能媒体人才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媒体人掌握多种新兴技术。

我们学校的艺术学部,曾经办过一次VR(虚拟现实)服装秀,观众戴上VR眼镜,可以看到一场无限接近现实的仿真服装秀。这些趋势,无疑是今后智能媒体的发展方向之一。

(记者李星婷整理)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